明言财经最近,东北地区又成了舆论的焦点这次事件的起因是经济学家林毅夫团队对吉林经济发展开出一剂猛药:转型轻纺工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重工业继续发展该理论甫一问世,立即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东北要不要发展轻工业?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东北要不要发展轻工业(在东北发展轻工业)

东北要不要发展轻工业

明言财经

最近,东北地区又成了舆论的焦点。这次事件的起因是经济学家林毅夫团队对吉林经济发展开出一剂猛药:转型轻纺工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重工业继续发展。该理论甫一问世,立即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这份名为《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吉林报告》)的报告从禀赋结构分析吉林的比较优势,认为东北长期实施的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扭曲了吉林的经济结构,使得吉林的轻工业部门相对其重工业和其他省市的轻工业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是可以发展起来但还没有发展起来的产业。报告的负责人认为“只要通过改善发展这些符合潜在比较优势产业的软硬基础设施降低交易费用,就可以‘使短板变长’”,继而拉动吉林的经济增长。

《吉林报告》数据缺乏说服力

“补轻工业短板”的争议在于,政府能否准确地诊断并发现产业的短板。即使有能力诊断,政府能否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并且可以动态、持久地执行好这些政策。但问题是,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地区在某个行业是否有比较优势,往往是事后才能看清楚的,事前很难通过计算得到准确的答案。

《吉林报告》列举了吉林在劳动力价格、人均GDP、劳动力数量、轻工业产业占比等指标上的比较优势,但这些指标是否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建厂的考虑因素是存疑的,更何况东北的数据造假严重,基于这些数据得出结论的偏向更削弱了报告的说服力。

世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上帝,诊断并发现投资机会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在事前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或者预测。企业家发掘机会,承担风险,可能赚得盆满钵满,也可能亏得一无所有。

轻工业行业大部分都是竞争性的,占主导地位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设厂投产会综合考量厂房建设与劳动力成本、税费与法治环境等因素。如果吉林有比较优势,为什么企业之前没有发现?这说明,吉林此前的营商环境或许是有缺陷的。

也或许说,此前一些地方发展轻工业的营商成本,或许,远远超过东北在劳动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而东北的营商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比较问题,恰恰是需要报告认真分析和对待的实际问题。

“吉林药方”在于制止“乱为”

顺着《吉林报告》的分析框架,我们也可以发现同样的结论,吉林现有产业结构失衡的部分原因在于行政原因。既往实施的“重工业优先赶超”战略,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吉林的比较优势,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政策导向的不恰当,也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下必然面临的问题,由此就更加需要“有为的政府”。

那吉林应该怎么办?包括《吉林报告》在内的大多数声音都同意,吉林今天的现象与当地政府过去的“乱为”脱不开关系,这是吉林乃至东北经济中的短板。解决东北当前问题的钥匙就在于制止地方政府的“乱为”。

制止政府不乱为的渠道主要有二:第一,采用适当手段强化地区法治建设,例如,东北地区法院由最高法院垂直管理,让地方政府无从干预司法,保证政府与市场主体在法院前的权利是平等的。

第二,要制止政府的乱干预,可以实行釜底抽薪。例如在保证司法、治安、市场监管等职能外,冻结并强制缩减当地在一些部门的人事编制。从目前一些信息看,东北一些行政部门的人员数量远超过沿海发达省份,也是实情。另外,就是大幅、普遍性地为企业减负。这可谓一举多得,既避免了一些基层政府部门的滥权,又降低了财政压力,还降低企业的负担。这样的改革到位,必然是吸引企业的利器。

如此一来,哪些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企业家自会发现,政府无须费心甄别。至于是否在东北发展轻工业,或者,在东北哪个地方发展轻工业,最终恐怕还是取决于比较优势高,还是营商成本更高一些。

□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