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作者:周濂

知识对我们的影响(无知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知识)(1)

​ 苏格拉底曾说:“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句话在古希腊时代,听起来似乎合理,因为那时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文学还是历史,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其实都很少,但如今人类的知识可谓是车载斗量,我们享受并自豪于知识的丰富。

那么,苏格拉底这句话在如今仍然饱含智慧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濂老师西方哲学课的最后一课:无知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知识?

对不可说的,我们应该保持沉默

首先,我们来说说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维特根斯的哲学思想,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的他以《逻辑哲学论》为中心,他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图式说”,在其中,区分了“可言说的”和“不可言说的”,认为世界是存在本质的,而我们用语言可以揭示这种本质。

在《逻辑哲学论》里面,特根斯坦提出:哲学是语言的思辨,而语言有它的边界。此外,维特根斯坦还给我们指出了这个世界的边界在哪里,逻辑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在边界之外,还有广袤的世界,但并不在逻辑的范围内,所以我们无法言说,甚至是不可知的,因此他说:对于无法言说之事,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命题的总和;世界是事实的总和。命题和事实之间是一种“图式”的关系,语言和世界之间有一种逻辑对应关系,所以,我们搞清楚了语言的逻辑,也就把这个世界说清楚了。

而对于那些“不可言说”的部分,维特根斯坦称之为“神秘的事物”,主要有五种:伦理、人生的意义、自我、世界的存在和世界的意义,这些是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或者无法用逻辑说清楚的,所以即便说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

哲学是一种澄清、一种解释

维特根斯的理论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人认为他为哲学又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哲学的半径再次扩大。然而,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却勇敢地推翻了自己的前半生的思想,他提出了新的哲学观点:语言游戏说。认为语言并没有本质,世界也没有所谓的边界,语言只是一种游戏,这个世界不是精确、绝对的,而是模糊和粗糙的。

他说:“越仔细地考察实际的语言,它和我们的需求之间的冲突就会变得越强烈。这种冲突变得不堪忍受,之前的要求现在面临着落空的危险。”因此,他推翻了自己亲手建立的一个逻辑严密的语言世界,他承认:“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但语言是一种游戏,语言本身并没有所谓的本质和意义。”

同时,他也思考了哲学的本质,在《哲学研究》中,他说:“哲学处理一种问题,就像治疗一种疾病。”哲学是一种澄清、一种解释、一种描述,而不是一种创造,哲学应该使那些本来不透明和模糊的思想变得清晰,并且为它们划出分明的界限。

最终,维特根斯坦承认人的无知与局限,并写下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任何了解我的人终究要认识到我的命题是无意义的。这些例题只是用来攀登的阶梯,当他超越了这些阶梯之后,他必须抛弃这个梯子。他必须超越这些命题,然后才能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

“无知之幕”可以能带来公正

好,说完了维特根斯坦对于“无知”见解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哲学家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

在西方国家的法院门口,经常能看到正义女神的雕像,通常来说,她的形象是这样的:左手执剑,象征惩罚的正义,右手拿着天平,象征分配的正义,此外,正义女神的双眼被布蒙着。

面对这样的形象,我们一定会感到好奇,为什么正义女神要蒙上双眼,被蒙上双眼的正义女神还能做出正义的裁决吗?

其实,正是因为正义女神蒙上了双眼,她才能做出正义的裁决,这是因为只有不受个人偏好的影响,才能最大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么说可能比较抽象,我们举个例子来说,现在有一笔奖学金需要分配,同学们开会讨论这笔钱应该给谁才最公正,A认为应该发给身高一米八以上的人,B提议戴眼镜的人应该获得,你是不是觉得这两个条件都很荒谬。好,那么C提议奖学金应该发给在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的人,而D建议应该发给长期在学生会服务的人,这么听起来合理了很多,但这时我们发现,原来C刚刚发表了核心期刊论文,而D则是学生会主席,这时你还觉得合理吗?

正义被扭曲,通常是因为人有私心,我们会更多的希望利益分配能够偏向自己。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契约的困境,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是谁,如果由我们来商议分配规则,则必然希望规则对我和我的群体有利,比如贵族希望官职可以世袭,富人希望不用交税等等,所以,想要设置一个能够让大家的利益都得到保证,并且每个人都赞同的契约就会困难重重。

因此,公正要求无私,而无私源于无知,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职业,什么种族,什么性别,贫穷还是富有,你就无法去有意做出偏向自己的裁决。因此最为明智的选择,就是去设计出一种对所有人都公正的制度。

这就是罗尔斯提出的“无知之幕”,相当于把所有人重置回一个原初状态,在原初状态中,为制度的立约者双眼蒙上一块布,用来屏蔽各种偶然因素的任意影响,所有立约者都不知道自己和他人的信息,也就无法谋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无知之幕的妙处在于,正是因为每一个立约者的“无知”,最终反而得出了最为公正的结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苏格拉底所说的“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句话,又多了一层更为深刻的哲学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