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生命短暂,成就斐然。音乐经典《翠湖春晓》《金蛇狂舞》《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影响了一代代人,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中国人民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聪慧活泼,交游广泛。翻阅聂耳书信、纪念文章、了解聂耳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除了亲戚、长辈,聂耳有一个豪华的“朋友圈”。

一是昆明时期的少年圈。聂耳的少年期,虽然生活艰辛,却也充满了了欢声笑语,一班同学、朋友围绕左右。有音乐教师张庾侯、初恋女友袁春晖,还有李家鼎、郭辉南、邓涟、李德和等伙伴。

二是上海时期的文艺圈。1930年7月,聂耳离昆来到上海,度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5年。在上海,青春的热力和激情迸发,学习、练琴、演艺、创作充塞了他工作、生活的每一刻,一批上海明月、联华、百代、左联的艺术家、作家成为聂耳的同事和朋友,田汉、赵丹、王人艺、王人美、胡蝶、黎莉莉、金焰、蔡楚生、唐纳、任光、于伶、许幸之、司徒敏慧、陆万美等成为他成长之路的知音、挚友和领路人。这些人物,那都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文艺界响当当的大咖、大腕。

聂耳演播厅(聂耳的豪华朋友圈)(1)

聂耳与上海明月歌剧社演员。左起分别为王人美、于知乐、胡笳。

三是日本时期的国际圈。1935年,在上海的活动被特务盯梢,聂耳被迫离开上海,准备取道东京到莫斯科学习。在这里,聂耳认识了一些日本、朝鲜的朋友。有日本友人滨田实弘、朝鲜友人李相南等。

聂耳演播厅(聂耳的豪华朋友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

在聂耳的朋友圈中,有一个人特别重要,就是同样才华横溢的张天虚。

1911年12月8日,张天虚出生于云南呈贡龙街,自幼敏而好学,尤其爱好文学。14岁时,他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编演话剧、组织晚会,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而此时,年龄相仿的聂耳(出生于1921年2月14日)在省立师范学校读书,自己组织的小乐队经常在昆明的各个中学表演。张天虚和聂耳由此结识,一个文学一个音乐,两人志趣相投,经常一起演出、游玩,由于聂耳的家在昆明甬道街,张天虚常常在课余时间登门畅聊,时事政治、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无所不谈。

聂耳演播厅(聂耳的豪华朋友圈)(3)

张天虚

1929年7月11日,昆明北门街发生火药库爆炸。爆炸造成320余人死亡,重伤致残者579人。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立即通过党的外围组织“济难会”组织服务团深入灾区抢险救灾。作为“济难会”成员,张天虚和聂耳积极参加救灾活动和宣传演出,在文庙街召开救灾大会,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查清真相,惩办祸首。云南反动当局因此大肆抓捕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形势日趋恶化,1930年夏、秋之际,张天虚、聂耳分别离滇前往上海。

在上海,张天虚加入了党组织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聂耳考入“明月歌舞剧社”,不久加入“反帝大同盟”和“上海左翼戏剧联盟”。1933年,张天虚和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共同的理想、相同的志趣,又是在异乡的同乡,两人既是兄弟,又是并肩的战友。在“左联”的熔炉中,张天虚认识中国社会、探索革命未来,致力于长篇小说《铁轮》的创作;聂耳勤奋创作,爆款频出,至今传唱的歌曲,以及《义勇军进行曲》都在这一时期问世。

1935年3月,由于在上海的地下活动受到特务的盯梢,张天虚被迫离开上海,到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东亚日语补习分校;4月,因同样的原因,聂耳也抵达东京。异国相见,两个异乡人更是激动无比,交流对时局的看法,探讨中国革命未来。在东京,张天虚和聂耳分别加入了“左联”东京支盟所属的“小说之家”和“戏剧之家”。他们一起参加中国留日学生“艺术聚餐会”,参演话剧,创作歌曲,一个词一个曲,在晚会上演唱,相得益彰。

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藤泽海滨游泳时不幸遇难。张天虚悲痛万分料理后事,带着聂耳的骨灰回到东京,在东京“左联”支盟组织召开了聂耳追悼会,报告了聂耳的生平和事迹。1936年初,张天虚、郑子平把聂耳的骨灰等遗物护送回国,并由聂耳三哥聂叙伦带回昆明,最后安葬在昆明西山。张天虚是聂耳的知音,对聂耳的音乐造诣,他在《聂耳论》中盛赞道:“新兴乐坛是由他一手来奠定了初基。音乐、电影、戏剧合流巨浪的掀起,无疑地他是最得力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