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又名鼠疫,黑死病是中世纪欧洲人对他的称呼,除了因患者死后全身皮下发黑之外,更确切的是那场可怕瘟疫的黑色阴影一直笼罩在世人心中抹除不去。

鼠疫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541年的埃及,在人类文明卫生条件基础差的早期,曾造成了三次世界三大流行。最为恐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流行,鼠疫如同死神削韭菜般的席卷了亚、非、欧7500多万人的生命。

明朝万历崇祯年间的两次鼠疫流行也是鼠疫第二次世界大流行的一部分,华北地区1000多万人死于非命,哀嚎遍野,朝发夕死,棺蒿充途的恐怖描述就出自此处。

1284年黑死病传说(探秘朝发夕死棺蒿充途的黑死病)(1)

鼠疫的历史记载

鼠疫,为何如此让人闻风丧胆,今天我们就以医学的角度来给大家科普“黑死病”的致病机制。

背锅的老鼠

提到黑死病大多数人都喜欢让老鼠来背锅,可在这里我得帮老鼠说句话,还真的不能全赖老鼠,毕竟人家长得这么可爱。

1284年黑死病传说(探秘朝发夕死棺蒿充途的黑死病)(2)

天灾人祸通常是灾难的标配,鼠疫的流行通常和特定的环境息息相关。干旱、水灾的恶性交替导致老鼠赖以生存的植被和昆虫大量繁殖。得以让老鼠一年生10胎,每胎10多只,生长两三月,继续交配产的大量扩增大破生态平衡。爆炸式增长的鼠群为了生存,四处觅食闯入了人类的世界。中世纪的社会饥荒连连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切都为鼠疫的横行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可爱的老鼠或许只可能存在于迪士尼的美丽乐园之中。现实中特别是中世纪、14世纪初的老鼠就是噩梦一般的存在。脏乱差的环境,在尸体上打滚的老鼠其实仅仅是那场席卷亚、非、欧大陆的帮凶而已。

1284年黑死病传说(探秘朝发夕死棺蒿充途的黑死病)(3)

幕后的操纵者

跳蚤是体外寄生在老鼠身上的昆虫,吸血为生与鼠共存,跳蚤体内是多种可怕细菌的生存场所,其中就包括黑死病的真正凶手鼠疫杆菌。

细菌在跳蚤体内疯狂繁殖,堵塞跳蚤的胃部让跳蚤饥肠辘辘,不断摄取宿主的血液,无论是老鼠还是人类,吸血过后鼠疫杆菌也随之一起注入引起感染。

1284年黑死病传说(探秘朝发夕死棺蒿充途的黑死病)(4)

跳蚤叮咬后的红斑

死亡的开始

在毫无卫生概念可言的中世纪与卫生概念刚刚起步的14世纪,鼠疫杆菌的入侵就是噩梦的开始。

鼠疫杆菌在生物学上专业术语也叫做鼠疫耶尔森菌

1284年黑死病传说(探秘朝发夕死棺蒿充途的黑死病)(5)

鼠疫耶尔森菌鞭毛与夹层

入侵淋巴腺:

作为全新的入侵者免疫力是懵逼的,侵入人体内使用通用的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进行吞噬消杀。按照正常套路细菌应该会被消灭,但鼠疫特有的夹馍防护层,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反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包括全身所有的淋巴管甚至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淋巴腺鼠疫。患者全身淋巴结红肿、发炎甚至流脓致死性高达50-60%;

1284年黑死病传说(探秘朝发夕死棺蒿充途的黑死病)(6)

患者肿大的腿部淋巴结

入侵肺部:

鼠疫杆菌在淋巴处大量繁殖后很容易通过其分泌的透明质酸穿透组织进入血液扩散至肺部,甚至已经确诊的患者通过唾液、咳嗽、喷嚏、上述的淋巴结脓液、血液均可能导致吸入性感染,比我们现在的新型病毒传播方式可怕无数倍。.

在肺部内部破坏细胞骨架、诱导自身细胞凋亡、破坏肌动蛋白干扰细胞正常免疫活生生的戏耍免疫系统,残忍破坏肺部细胞与组织进而引起肺炎、胸膜渗液。肺鼠疫死亡率高达95%。

鼠疫败血病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细菌在体内的大量繁殖得不到有效的抑制,在血液内部大量繁殖分泌各种毒素,随血液灌输至全身脏器导致全身充血、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病情进展异常猛烈、迅速,患者常于1-3天内死亡,这也就是朝发夕死,棺蒿充途恐怖景象的原因所在。死者皮肤弥散性出血、淤血、发绀呈现恐怖的紫黑色,黑死病因此而得名。

1284年黑死病传说(探秘朝发夕死棺蒿充途的黑死病)(7)

黑死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大卫生时代

昔日黑死病的阴霾笼罩在神州大地久久不散,而如今朝发夕死,棺蒿充途的阴霾早已飘散,时代的进步,卫生的发展,除了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卫生落后的其他地区,昔日在大街小巷风风光光的老鼠如今已被快消灭殆尽。抗生素的发现也让烈性的甲类传染病已经成为大众遗忘的历史一角,即使再次出现我们也有信心可以稳妥迎战。

才疏学浅,憋了一下午写出来的文章,各位请笑纳。

参考文献

理查德·温德利(1992),农民之火:尼克拉斯豪森的鼓手,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

传染病学,李兰娟,任红主编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方国荣编著. 青少年自然科普丛书 自然生态. 北京:台海出版社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