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期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漫游生活。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塞下曲》等。

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生消散了,到处洒满日月的清辉。

诗的一、二句平述史实,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做了生动的概括,为全诗铺垫。“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豆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相结很深。三‬、四句形成高潮。其中“静”字写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和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塞下曲 小学生古诗词配读篇(1)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塞下曲 小学生古诗词配读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