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强势的时候(林黛玉正要复兴桃花社)(1)

文/风林秀

没有文化的兴盛,世界最终会沦为一潭死水。

世界上曾经有两次文化的兴盛,我们称之为文化的“大轴心时代”和“小轴心时代”。

大轴心时代大约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除了当时中国的诸子百家,世界其他国家也几乎同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文化轴心。比如希腊三圣文化,波斯拜火教文化。

小轴心时代出现于宋代,理学基本成为后来人们的行为准则,一直到明代出现了王阳明心学,理学才算是受到了动摇和挑战,可惜心学并没有在中华文化中成为主流。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林黛玉决定复活海棠诗社,重建桃花诗社。于是,她的一首《桃花行》开始在大观园里流传开来。

01.

说桃花诗社之前,必须要先说说海棠诗社。

海棠诗社对于大观园的贡献相当大。也可以说,海棠诗社正是大观园建园之初的灵魂所在。要不这么一大群才女佳人遇到一起,怎么才能形成灵魂的碰撞呢?

没有灵魂的撞击,最终只会是一群暗淡无光的石头和木头。

海棠诗社中,出了许多有灵魂的诗句。这些诗句也铸就了她们主人的灵与肉。

有了这个诗社,大家就可以进行文化的交流,就有了自信;没有这个诗社,大家就无法进行文化的交流和灵魂的互动,慢慢也就消磨了自信。

后来,海棠诗社虽然没有解散,但也基本名存实亡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勇气的人站出来,重新扛起文化的大旗。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且不说宝玉看了这首诗“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单说这首诗本身,其实并无什么出彩之处,通篇都是在说风与帘的事情。

可大家看了黛玉的桃花行,都说让黛玉重起诗社,并且将海棠社改为桃花社。

黛玉其实心中有了一个主意,就是让大家一起做桃花诗一百韵。却被宝钗给拦下了。

接下来,又发生了几件好巧不巧的事,比如探春过生日,宝玉做功课,就这么一岔乎,黛玉重开诗社的事情就此耽搁下了。

倒是湘云的一首柳絮词,让黛玉的桃花社终于开张。

这次填词的主要还是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和宝玉。要知道,这几个人以前在海棠社的时候都是有诗号的。不过,此次填词,又加了一个薛宝琴。薛宝琴没有诗号,就起名小薛。

这次填词,几个人填得都比较丧。我们只拾取两人两句。

一句是黛玉的“嫁与东风春不管”。这句诗,开始无奈,之后就是无赖了。

一句是小薛的“偏是离人恨重”。薛宝钗对小薛的词点评了一下,终不免过于丧败。

可见写诗词这个东西,首先要避开的一定是颓废与丧败。这一点,妙玉其实是最清楚的,湘云也明白。

有一次在凹晶馆联诗,面对湘云的“寒塘渡鹤影”,黛玉强行对出了“冷月葬花魂”。湘云先赞后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凄清奇谲之语。”

看,湘云也知道,颓丧的句子要尽量少说。而就在这时,妙玉也现身说道,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做。

这作诗词如同说话一样,是不能过于悲观颓废的。这一点,宝钗相比其他人来说,要明白得多。只是她的做法也似有不妥。

02.

大家都填完柳絮词了,该宝钗作了。宝钗一句词就赢得了满堂彩。

就是这句“东风卷去均匀”。东风好内卷,卷得好均匀啊。

宝钗和黛玉都是明白人。只不过,黛玉更加性情,而宝钗则更加理性。这就让二人行事风格看起来很迥异。

宝钗的柳絮词,最终还是落到了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咱们对比一下黛玉的“嫁与东风春不管”来看,很容易就发现,黛玉有情却不想借力,而宝钗因借力掩盖了有情。在这一点上,她们俩都不如妙玉通透。

事实上,大观园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无路可走,大家隐隐约约其实都能感觉出来。于是在这次填柳絮词时,大家都有意无意关注着自己的未来命运。

诗句最壮的还是小薛。因为她来得晚,大观园的事情其实基本和她无关。于是这句离人恨重更显得悲壮了些。

而说巧不巧的是,在黛玉、宝钗、小薛的三首词中,都出现了同一个词——东风。

这东风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咱们把三人的三句诗放在一起看看。

小薛的是,三春事业付东风;宝钗的是东风卷去均匀;黛玉的是嫁与东风春不管。

许多人认为,东风代指贾府的长辈,其实这个观点就有些浅显了。

在这里,东风真正的意义就是运数。是贾府的运数,也是四大家族的运数。

运数将灭,已经无人能够逆转。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方法寻求自保。黛玉重建桃花社的本意,其实有扭转颓势的意愿,但她却没有这个能力。

宝钗的做法,也只是先求自保而已。而宝琴作为一个外人,只能做一个无能为力的旁观者。参与柳絮词的这些人——宝玉、黛玉、宝钗、探春、湘云,每个人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真正能够掌控大势的那个人是谁呢?她就是妙玉,只是她不在桃花社罢了。

推荐阅读:

读不懂贾雨村,就读不懂《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悬案,大观园被查抄,告密的到底是谁

《红楼梦》中的名字谐音的寓意,处处暗藏玄机,结局早有定论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