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回顾 在《什么是心律失常》中讲了,心律失常按照心脏起搏发生部位分为4大类:①冲动起源异常、②冲动传导异常、③冲动起源和传导异常、④人工心脏起搏心律等。前文已讲述了第①大类中的“窦性心律失常”、“逸搏和逸搏心律”、“期前收缩(早搏)”,本文来讲述第①大类中的主动性异位心律失常——心房扑动

什么是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是一种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当心房异位起搏点频率达到250~350次/分钟并且呈规则时引起心房快而协调的收缩称为心房扑动。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头晕、心悸、心绞痛,甚至心源性休克。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点

(一)心房扑动可以认为是在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中间型,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1、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无等电位线)形态、振幅相同、间距相等,频率为250-350次/分呈锯齿状或波浪状(F波)。

2、常见房室传导比例为2:1,也可呈3:1、4:1,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心室律可不规则。

3、QRS波群形态正常(与窦性相同),有时因F波的影响,QRS波群形态可稍有差异。当出现室内差异传导、原先有束支传导阻滞或经房室旁路下传时,QRS波群增宽、形态异常。

4、心房扑动伴室内差异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应注意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5、有时F波频率和形态不是绝对规则,称不纯性心房扑动,或心房扑动-颤动。

心房颤动心电图三个特征(什么是心房扑动)(1)

(二)心房扑动心电图分为两型

Ⅰ型房扑的房率≤340次/分,F波规律性强,在Ⅱ、Ⅲ、avF导联为负向波。

Ⅱ型房扑的房率一般﹥340次/分,F波规律性不强,在Ⅱ、Ⅲ、avF导联为正向波。

心房扑动的病因

多为器质性心脏病,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肺栓塞、病态窦房结等。

心房扑动的临床症状与表现

房扑的临床表现常与原发病有关,但主要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心室率变化的急骤程度及心脏的状态。如果心室率慢,心脏的基本状态良好,则心房扑动可多年存在而不被患者所察觉。

在突然发生的快速型心房扑动伴有心脏疾患时,病人则出现类似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一系列症状,病人感到心悸、呼吸困难、无力、头晕、晕厥,甚至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或脑、肺、肢体栓塞现象。

心房扑动可突然中止发作,亦可先转为心房颤动,而后又恢复窦性心律。

心房扑动时心室率快而规整,容易误诊为阵发性心动过速,或窦性心动过速,有时误诊为心房颤动。因此,在未做心电图的情况下,诊断心房扑动,是十分困难的。

心脏听诊,最常见的是快而规则的心率,150次/分钟左右,房室比例为2:1下传。当房室比例呈3:1或4:1下传时,则心率减慢,此时仔细听诊可听到快而低的心房收缩音。

心房颤动心电图三个特征(什么是心房扑动)(2)

心房扑动的检查

1、有原发疾病如风心病,肺心病感染者,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2、肺心病者有肺部感染,X线可见异常。

3、心电图检查。心房扑动的确诊的主要依靠心电图

心房扑动的治疗

1、同步直流电复律对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扑者或伴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需紧急复律者,呈1:1房室传导心室率达200次/分钟以上者,应首选电转复,一般用50~100Ws,成功率100%。

2、心室率过快可给予毛花苷C(西地兰)静脉注射,可先变为房颤,再转复窦性心律。

3、胺碘酮静脉注射或口服,亦可取得良好疗效。

4、普罗帕酮(心律平)、奎尼丁、丙吡胺(双异丙吡胺)、索他洛尔、氟卡尼等可转复房扑。

5、个别慢性房扑用上述方法不能复律者,可口服洋地黄或维拉帕米(异搏定)(除外心衰)控制。

6、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好,多数患者可根治。

心房颤动心电图三个特征(什么是心房扑动)(3)

心房扑动的预防

1、心房扑动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或器质性疾病的病人,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房扑的主要措施,如改善心肌缺血、治疗高血压病和甲亢等。

2、多反复发作的房扑应预防性服药,对慢性持续性房扑应积极控制心室率,口服抗凝药以预防血栓栓塞。

3、生活调理 起居有常,切勿过劳,可以适当散步、练太极拳、已使经脉气血流通。但心室率过快的房扑以及原发病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的患者,必须休息治疗。

4、饮食清淡,戒烟酒、忌浓茶、咖啡,宜以富含营养的、高蛋白饮食为主,辅以新鲜蔬菜、时令鲜果,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并适当辅以中医食疗。

5、避免精神刺激和疲劳,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可减少本病的发作。

以上内容如果您觉得有用,敬请点赞、收藏、转发和关注。感谢您对飞狐医生的支持和鼓励!我将整理更多的医学知识与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