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农村都有集市,我有家乡也不例外。只不过我们把集市叫会,赶集叫赶会。不管是我们村还是邻村或是再远些的村庄,每逢集会,只要是星期天节假日,必会跟着大人们赶集。到七十年代中期,小学三四年级时,村里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已不愿再尾随大人上街了,大家相互一吆喝,随意到会上串游。

跟着大人赶集,自由受到限制,他们不允许小孩们自由行动,担心走失。赶会时供销社是人们常去的地方,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首尾两样不需要在商店里花钱买,柴是自已从地里拾捡,茶,在农村一般人家很少听说要喝茶。其余几样必须到这里置办。当时生活比较艰苦,小孩们跟着大人们赶集,基本没有机会与可能享受到眼馋的副食品,只能眼巴巴看着柜台里面的糖块和点心,偷偷直咽口水。

春天和冬天的会,除了供销社,人们常去的地方便是牛羊市,那里从早到晚人烘烘的,很热闹。牛的交易那时候基本不存在,所有牛都是集体的,不仅不允许随便买卖,更把宰杀耕牛视为犯罪。我亲眼见到全公社公捕大会上,几个偷宰耕牛的人被当众逮捕,他们胸前挂着“偷牛贼”牌子,低头弯腰站在主席台上,接受批斗。由于牛交易几乎没有,所谓的牛羊市也就成了专门的羊市了。羊市位于村边,地方不算很大。高低不平的地面上,稀稀拉拉长有十几棵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杨树。人们牵来的羊或拴在小树上,或用羊橛儿钉在地上。来羊市的多是赶集的男人们,头上罩着毛巾、嘴里叼着烟,他们仨仨俩俩凑一起蹲坐在地上吸烟说闲话,或来回在羊市晃悠踅摸。想买羊的,到这只羊跟前看看,到那只羊跟前摸摸,还时不时弯腰搂起羊,掂掂分量,然后扭头问羊的主人:卖不卖?羊的主人悠然地从嘴里拽出正吸溜着的烟袋嘴,很滋润地咽下含着烟味的唾液,带着不无自豪语气应道:问些日怪,不卖,拉到这地方吃土哩?买羊人接着问:打算要多少钱?羊主人冷冷说道:真心买,还是闲磨牙?买羊人顿时带着不屑语气回讽道:不买,我大老远跑来跟你闲磕牙?羊主人一听,哈哈一笑,说话语气立马客气起来:咋看,你也不像逛着玩的。要是真买,你先说个最低还手价吧。买羊人直起身子,伸出右手,比出要出的钱数,带着征询语气对羊主人说:这个价行吧?羊主人又是哈哈一笑,把离嘴已久的烟袋嘴儿再次噙到嘴里,吧嗒吧嗒紧吸几口,又拽出烟袋嘴,撇撇嘴对买羊人说道:你说笑话吧?这个价,你有多少我买多少。

双方的争执声很快招来其他人围观,围观者有帮着羊主人说话的,有帮买羊人说话的。一时间人声鼎沸,十分热闹。正当大家争执得不可开交时,有人大声喊道:光你们在这儿瞎叫唤有啥用?叫拐东儿(羊经纪人)来估摸估摸不就行了?不少人随声附和:就是嘛,叫拐东儿过来。很快,人群分开一条缝,拐东儿拐着一条腿在人们簇拥下来到人群中间。他啥话也不说,俯身用手在羊身上前后摸摸,又伸开双臂搂起羊,上下掂几掂,然后轻轻搓两下手,小声问羊主人:你实意卖?羊主人“嗯”了一声。又对着买羊人低声问道:你实意买?买羊人也“嗯”了一声。拐东儿这才直起身子,一会儿看着羊,一会儿看着周围人群,大声说:这羊身架大,就是瘦了些,如果回去多加把草料,再上点膘,还是有养头的。围观人群中有人扯着嗓子问拐东儿:先说说这羊的斤两吧。羊市里的人们对经纪人的最大看点在于他对羊的斤两估摸上。如果每次估摸得差不离,就能赢得大家的敬佩与信任,如果估摸得太离谱,便会招致大家的鄙视与嘲笑。拐东儿见人问他,颇有点胸有成竹,带着自负与不屑的眼神看了看问他话的人:这只羊嘛,四十八斤半至四十九斤。要是对不住这个数,你拿剁下我俩手,我憋气不吭。于是人们飞快拿来绳子和秤,三下五去二吊起了羊,随着过秤人一声响亮喊叫:四十八斤七两!所有人立刻对着拐东儿叫起好来。拐东儿也像获取了巨大的荣誉一般,满脸高兴,眉梢眼角洋溢着随时有可能飞溅出来的自豪与喜悦。

农村摆摊卖羊(集市卖羊)(1)

看货色,讨价格

农村摆摊卖羊(集市卖羊)(2)

熙熙攘攘

农村摆摊卖羊(集市卖羊)(3)

你来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