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钟楼,不得不说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时间最久、都城规模最大、历史文化遗迹最丰富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拥太白华岳之秀,窗临秦川渭水之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得天独厚,劳动人民朴实仁厚,忠诚品格待人宽厚,朝来撞钟,夜来击鼓,世代相传,由来已久。比如说唐时长安城就施行晨钟暮鼓制,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百姓习以为常。汉时据蔡邕撰写的《独断》记载: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说晨钟暮鼓的诗词歌赋,如唐·杜甫: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唐·李咸用: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宋·苏轼: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南宋·陆游: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南北朝·庚信: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寺院对联:洪钟震响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等等。

“五千年城阙仍雄,河山永固;八百里钟声犹壮,岁月长新。”我国古代城市的特有建筑钟鼓楼,西安均有。特别是屹立在城市最中心位置的西安钟楼,建于1384年,初建于西大街北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整体迁于今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荣幸的于1956年8月6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二秦关斯楼镇,万千江山此钟鸣。”在历史学者眼中,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方面衡量,属形制最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理所当然的成为西安地标性建筑,著名的旅游胜地,备受全国特别是世界各地游客青睐。大凡来过古城西安的人,都以一睹钟楼为荣,以一睹钟楼为快,而地地道道的西安人,登大小雁塔,上钟鼓楼,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古迹可寻,光阴难再,宫阙楼台追往事;终南不老,渭水长流,诗文钟鼓入新声。”和大家一样,我也多次登过钟鼓楼,也有过和父母亲一起登钟鼓楼的想法。说起来惭愧,我和父母亲登钟楼,竟是在西安成家立业的二十多年之后。父母亲多次来西安,曾和父母亲到钟鼓楼附近的同盛祥吃羊肉泡馍,吃德发长饺子,逛开元商城,有好几次提议父母亲去参观钟鼓楼,可能是鉴于我们的工资低,收入微薄,养家糊口困难,父母亲每每不肯允诺,总是说在钟鼓楼底下转转、周边看看,就行了,也能够感受到钟鼓楼的高大、雄伟。考虑到父母亲向来节俭,也不敢擅自作为,担心有违父母亲的良苦用心,同时因平时忙于工作,带父母游览也只能选择在节假日里,因之多次错过与父母亲同上钟鼓楼的机会,小有遗憾。

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与父亲在回民街吃过羊肉泡馍后,再次来到了钟鼓楼广场,又试探性的问父亲,这次咱上钟楼看看?不曾想,77岁的父亲竟爽快的答应了,并没有反对的意思,让人喜出望外。沿钟楼北侧的台阶拾级而上,西北角静静伫立着的大钟,纹丝不动,仿佛特意等候我们的光临,只是静悄悄的把她热情洋溢的欢迎之意,铭刻在其深邃庄重华丽清晰的纹饰当中。“钟号景云鸣采凤;楼雄川口锁金鳌。”父亲说,钟楼,钟楼,楼因钟而得名。咱家到西安九十公里,说的就是到钟楼的距离。钟楼在西安市中心,来了就多看看。于是乎,父亲看大钟的时候特别专注、用心,一会到右边,一会又转到左边,好像要把整个大钟熟记于心似的。在与父亲的交流中得知,在农闲时间,乡邻们常说家长里短,常议儿女孝顺之事,常谈城市所见所闻,常常提及西安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中就有人无意间问及父亲两个儿子在西安工作带你上过钟鼓楼没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可能是为了维护儿孙的声誉,回去能更好的和亲朋好友有话叙说,父亲改变了过去的注意,才给我们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据资料介绍说,钟楼的大钟有三个:唐景云钟,明代铁钟,现代仿制景云钟。目前展示的是1996年仿唐景云钟,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1.65米,外观、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而唐景云钟,为国宝级文物,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故名,钟高247厘米,重约6吨,口径呈别致的六角弧形,从上到下分成3层18格,格内分别雕刻飞天、翔鹤、走狮、腾龙、朱雀等精美纹饰。钟身正面,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292字骈体铭文。钟顶端饰有一只蹲兽“蒲牢”,相传为龙生九子之一,钟鸣声扬数十里,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钟”。于1953年珍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在二门里东亭内,被国家列入195件珍贵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予以特别保护。明代铁钟现收藏于西安博物院。有趣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钟的用途却悄悄的发生了变化。过去敲钟,或报警,或报时,现在钟响,祈福纳祥,愿天下吉庆有余,祝众生岁岁平安。比如中央电视台每年除夕之夜“新年钟声”的音源,就是出自唐景云钟的真诚鸣唱。

父亲登过钟楼后,甚是兴奋,把见闻、感受说给母亲听,把照片拿出来让母亲看,还把在钟楼附近街头自动售货机上购买的一瓶喝了几口、自己珍藏了一个星期的碳酸饮料递给母亲喝,我们几个赶忙予以制止,趁势而为,借机邀请母亲到西安登钟楼、喝饮品。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母亲动心了,表示愿意前往,一睹为快。2010年12月5日,星期天,母亲如约而至。我和老四杨振锋以及儿子杨勃一起,陪同母亲登上了钟楼,夙愿得偿,弥了缺憾,也实现了母亲的许久期盼和多年心愿。在参观过程中,有导游介绍说,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楼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构造技术因循唐宋建筑法则、又有明代的应用革新,整体呈现出典型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分上下两层,均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装饰,雕梁画栋,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四周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鎏金宝顶,金碧辉煌,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以及四个门相接。相对父亲而言,母亲从不错过任何可以游览欣赏的机会,时而东瞧瞧、西转转,时而北观观、南看看,时而聚精会神远眺东南西北的城门楼,时而全神贯注俯视四条大街的车水马龙,记忆犹新的是母亲望着由184块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天花,专心致志,赞不绝口,时不时直夸好、好、好,记得说的最多的一句:这钟楼盖的,可能和北京的皇宫一样。可不是么,西安钟楼的重檐攒尖式屋顶与故宫中和殿相同,描龙画凤用的和玺彩绘也与皇家建筑一样。

“八百秦川十万客;千年古都独一楼。”登钟楼,多数人都会径直上二楼,登高远眺,以睹钟楼的神秘之容,司空见惯的是对一楼景观有所疏忽,也对精致的木雕作品匆匆而过,走马观花。其实,西安钟楼上有三方碑刻:一是由陕西监察御使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对钟楼赞颂有加;二是由陕西巡抚张楷在清乾隆五年大修后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详细记述了钟楼不同凡响的前世今生;三是1953年西安市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记载文碑。对之,我和父母亲也没有细看。

钟楼的槅扇雕镂十分精美,做工精雕细琢,尤以门扉木雕图案作品见长:有的廖廖几刀、一目了然,有的简单明了、朴实无华,有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的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真实展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力量、智慧和胸怀。钟楼的浮雕共八组六十四幅,每一幅浮雕都叙说讲述着一个历史典故或轶闻趣事: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东门自北向南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南门自东向西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圯桥授书;西门自南向北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甄龙颂鸡、黄耳传书、孙期牧豕、陶侃运甓、冯谖弹铗。二层北门自西向东为“八仙醉酒”人物之钟离权、张阁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东门自北向南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子路负米、画荻教子、温峤绝裾、闻鸡起舞;南门自东向西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情景之钟离权、张阁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西门自南向北为羲之换鹅、卫懿公好鹤、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这些作品,既短小精悍、又生动有趣,既通俗易懂、又意韵悠长,既包罗万象、又饱含智慧,既蕴含丰富、又寓意深刻,可以说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估计许多人往往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暇顾及,或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或有所选择的欣赏欣赏。

“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对钟楼木雕作品,父母亲也是随大流,跟着旅游团队的导游听听三、五个简要介绍而已。对我来说,有的耳熟能详、朗朗上口,如寻隐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的熟视无睹、深度不够,如八仙过海;有的稍有所闻、略知一二,如闻鸡起舞;有的蜻蜓点水、一知半解,如枕戈待旦;有的糊里糊涂、浑然不知,比如卫懿公好鹤,出自《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又如画荻教子,出自《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记载了欧阳修发奋读书之事: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不是作文需要,还真对之不甚了解。说明,读书学习,是终身作为,应当切实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不断充实,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风姿靓丽,楼筑三秦盛世春;气宇轩昂,钟鸣万里长安韵。”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华夏祖先诞生于此,中华民族形成于此,中国历史开端于此。正像歌曲《送你一个长安》所唱:“蓝田先祖,半坡炊烟,幽王烽火,白鹿驰原,沿一路厚重走向久远;恢恢兵马,啸啸长鞭,秦扫六合,汉度关山,剪一叶风云将曾经还原 。”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的钟楼,虽历经风风雨雨,仍以宏伟的气势,伟岸的雄姿,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贵客,见证着城市的变迁,向人们诉说着她的历史,向世界展现着她的发展。每每路过钟楼时,尤其在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的夜景下,都会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端详她一阵子,她端庄大气的送走熙来攘往、熙熙攘攘的白昼,迎来寒来暑往、五彩缤纷的夜晚,显露出典雅庄重的真容,感叹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南来北往探秘之人慕名而来,知来藏往之客乘兴而归,来来往往,令人神往;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迎来送往的人物素不相识,人来人往的情景周而复始,我们每个人都是钟楼的过客。回想起来,我和父母亲登钟楼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父母亲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仍觉得拥有父母亲陪伴的时光其乐融融,幸福甜蜜,和乐自得。“钟声破晓,三秦大地迎日出;鼓韵和风,千载古都伴月明。”近年来,西安市积极发展西安风格的城市文化,充分彰显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不断加大历史城区及城址环境、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遗址等场所保护力度,对划定的街区、历史地段、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村镇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按照不同对象类型,细化保护措施,注重落实落细落到位。西安钟楼也迎来了保护发展的机遇期,担当着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一员的重要角色,时常举办一些名人字画、金石藏品展览、音乐表演等活动,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旅游观光,真诚的希望你:适时邀请居住在乡下或者远方的父母同登西安钟楼,共同领略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文化遗存、历史变迁的沧桑,深度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深切感受炎黄子孙的那份自豪和荣光,尽情享受这片土地的古老、传统、现代与时尚,感悟萦绕于心的牵挂,释放心存许久的念想,还你一个愿望,圆父母一个梦想,你说,是不?!

西安钟鼓楼简介(我和父母亲登钟楼)(1)

作者简介:杨文峰,汉族,生于1960年6月,陕西乾县新阳镇咸阳村人,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曾任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巡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