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一个旅程,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在同一条路上前行,前人先到达旅程终点,只给未到达终点的人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感伤,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啥意思?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子欲养而亲不待啥意思(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欲养而亲不待啥意思

人生如一个旅程,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在同一条路上前行,前人先到达旅程终点,只给未到达终点的人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感伤。

2022年的春节,注定是平凡而对于我们又不平凡的一年。我的爷爷王伦勤生病住院,过年之前我爸就一直在催我回去,我当时手里有事,也是一直没有走得掉。

回家当天看见爷爷,下车的时候爷爷颤颤巍巍的,没有一点力气,我赶忙上前去扶,感觉爷爷整个人都是轻飘飘的,我的心里也是咯噔了一下,有种不好的感觉,以前那个对我十分宠爱,慈祥可亲的爷爷,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我那时很害怕,害怕爷爷会一病不起。爷爷到家里的火炉边的一个小床上躺下,瘦小的爷爷蜷缩在角落里,面露痛苦,难以辗转,嘴巴张开却说不出话,微弱的呼吸难以听见,即使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病痛,但那一刻我也感受到了他的痛苦。爷爷看到我跟我爱人,还是很艰难的漏出笑容,还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爷爷看到我,第一句话还是在关心我,开车累了没,饿了没,我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心里只有悔恨,为什么自己没有早点回来看看。我们一家人都围坐在老爷子旁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氛,大家都不停地抹眼泪,场景很感人,也很心酸。去年五一我结婚的时候,爷爷还是活蹦乱跳,在婚礼上还吆喝了几句,忙着接待宾客,才短短几个月,变成一个瘦小老头子,看着爷爷痛苦的表情,当时我就有些不知所措,受不了这个变化,内心也是复杂的、怜悯的、悲痛的、内疚的。。。

爷爷是肝癌晚期,各项指标都不太正常了,我明白,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终究、身边的人,乃至自己本身,都会随时间而捻灭都会最终变成宇宙中的尘埃。可是,真的当这些都发生在你最亲的人的身上时,真的无法接受。每个人都有一颗童话心,希望能像小孩一样一直被宠爱,希望一辈子是被疼爱的那一个,但是事实是这是一个无止境的循环流程,上一辈照顾你,你又照顾自己的后一代。而失去他人对自己的关爱注定是痛苦的,而自己对别人的关爱也注定是沉淀的。

春节的几天,一家人都在医院围绕爷爷,大家忙前忙后,爷爷有三个子女,幺姑家离医院近,爷爷的日常饮食,都是幺姑家里做好,送到医院给爷爷吃,幺姑除了负责做饭之外还要工作,非常辛苦,我的爸爸和幺爸都是在夜里轮流值班,照顾爷爷的日常起居,幺妈也是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上学的妹妹,还要做饭收拾家,一家人都非常的辛苦,但谁也没有怨言。爷爷有一群好孩子,这离不开他对后代不孜的教诲,一家人在他的教导下,和谐而又美好,孝敬长辈,关爱后辈,努力学习,努力生活,一直都是我们家的优良传统。以往的春节,一家人都是难得地相聚在一起,畅谈一年的收获和感受,并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而今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不约而同相聚到医院,从来没照顾过人的我,也想为家里人干点什么,到场了却手足无措,只是紧紧的握着爷爷瘦弱的手,爷爷高兴啊,看着我艰难的说道:“你们年轻人就是希望啊!”一直以来,爷爷对我们的期望都很高,希望我们家族的人能出人头地,有更大的能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我有些惭愧和内疚,确实在外面混的一般,有一些我觉得不值得一提的一些成绩,甚至只是我麻醉自己的一些借口,但爷爷听见我一年内干了什么,却非常的高兴,这让我更加愧疚,也更加有了要在爷爷有生之年闯出名堂,让爷爷更骄傲的想法。

过年一家人在医院的合照

病床上的爷爷,时常望着远方在遐想,坚毅的脸庞上刻满了生活的风霜,岁月在他身上无情地割了一刀又一刀。紧咬的嘴唇,在忍受着疼痛,却又一声不吭,坚强得让人心痛。现在的人都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我的爷爷却是为了别人而活,为了让后人对于祖宗起源有了解,爷爷致力于编写家族族谱,20多万字的族谱,通过走访各地到处查询相关资料,呕心沥血三年终于完成。这本族谱是我们家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后代能落叶归根,提供了支撑,但他的身体也因此一落千丈。

病床上的爷爷

春节过完,我们在外务工的,都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回去之后公司因为合作关系有较大的变动,忙着处理很多事情,但是不经意间,脑海中都会浮现爷爷在病床上的场景 ,赶紧忙完这段时间赶回去吧,爷爷还在痛苦着,多回去看看,我常常这样想着。。。但我终究还是没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

2月14号,才过完春节一周,凌晨1点,我接到我爸的电话,我爸声音哽咽,就说了一句“爷爷走了”。我睡不着了,连夜收拾东西跟我弟往家里赶。晚上开车,一路上都在想着爷爷,心里说不出的难受,身体疲乏却毫无睡意,只想一心往家里赶,不孝孙子只想早点回家。

我们到家时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爷爷安静地躺在冰冷的棺木之中,棺木之下,长明灯在随风摇曳,光影映射在爷爷的遗像上,爷爷还是笑着,跟往常一样的慈祥,站在灵堂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沉重的,悲伤的。我很后悔没有及时赶回来见到爷爷的最后一面。那一刻,我多希望能回到从前,放学之后,经过爷爷家,奶奶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而我总是跑到厨房偷吃,爷爷也总是笑骂我一句,摸着我的头,眼里有无限的慈爱,我多希望爷爷能再回来,摸摸我的头,牵着我的手在街上慢慢的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没有机会再给爷爷尽孝了,这是一种痛苦,亲人的离去,这也是对我的一种惩罚。

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即使是取得再大的成绩,挣到再多的钱,也比不上给家里人做的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比不上给家里人多说的几句话,比不上多陪家人一天。亲人都会先你而去,其实他们真的希望不是我们能有多大的成就,而是你能多一分钟的陪伴。

爷爷(王伦勤)的灵堂

丧事举办时,前来参拜的人源源不断,家人们在悲恸之余还要接待来客,爷爷一辈子广结善缘,来的人无不悲痛,纷纷表示惋惜。三天时间,我浑浑噩噩,不知何时何日,直到最后起丧的时刻,我才知道已经不能再见。最后见的爷爷,安静地躺在棺木之中,平静的表情,慈祥的面容,还如同往日一样,只是他再也不能起身同我说话了。眼泪不知不觉流到了嘴角,却是毫无用处,在大巴山带着积雪的夜里,徒添了一分冰凉。

起丧之时

送行的队伍声势浩大,几百个人纷纷嚷嚷,这也是我见过的最有烟火气,最有气势的送行队伍。有爷爷的朋友,有他的学生,有他的同事,也有周边的街坊邻居,在外务工的,在周边生活的,没有人通知,都自发地参加送行了,在当今的城市,看不见这种场景,真实的让人震撼,在城市里老人倒了没人扶,公交车上没人给有需要的让个坐,周边的邻居住了好几年没有互相说过一句话,久居城市之中,不由的觉得人情淡薄,人人自我,虽然图一个轻松自在,但确实孤独,大家都是大隐于市,人最多,却也是最空虚之地。

送行队伍

送行队伍

管乐队吹着悲伤的乐调,伴随抬棺队伍沉重的步伐,五公里的路程,没有一个人主动要停下歇息,大家都面色悲恸,不由得应景了杜牧的那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过程中透露了一种无限的惆怅。

堰塘坪

最后爷爷埋在了一处山青水绿之地,山风徐徐,鸟语鸣鸣,我的爷爷在这里平静地看着这个世界。我们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也终将回归于这个世界,这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但人不一样的是人的思想会不断的流传,几千年之前的圣人不会死,因为他们的著作和思想在不停的影响后世,伟大的英雄也不会死,因为他们的事迹在不停的被后人称赞和歌颂,我的爷爷留下了他的思想和精神,被后人铭记、传承。有的人死了,就彻底地死了,多年以后,没有人会记得他,那他的死就轻于鸿毛。而我不由得想到以后的某一天,如果我也离开这个人世,还会有多少人还记得,还有多少东西留下,回顾自己的一生,有多少事是有意义的。

一辈子的事情,不能用一段话,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来概括,因为一些经历都是旁人看到的,了解到的,而了解不到的,才是绝大部分。在我姑姑的帮助下,整理了我爷爷一生的事迹的一部分,我也在这里写出来,希望后人能铭记于心,并能把他优良的品质传承下去。

(王伦勤老大人生于公元一九四三年正月二十九,逝于公元二〇二二年正月十四日凌晨,享年七十九岁。他的一生历经了坎坷,见过了风雨。他是一位中共党员,毕业于万县教育学院,五年制本科,从一九六三年至二零一三年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会主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副教授级,二零一三年退休任退休协会庙坝分会会长,秘书长。城口县王氏宗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他在单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一个好教师。在政治风云年代他站稳立场,紧跟共产党,在自然灾害年代他操手度日,在和平建设年代,他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育人于天下,他严格教育子女,是一个好父亲,对待妻子贤淑宽容,是一个好丈夫,对待同志朋友热情厚道,是一位好哥们。

在王伦勤老师的组织指挥下,历经三年的时间,带领理事会成员,为庙坝宣汉蒋家坪王氏支系谱书的撰写和寻根问祖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举全身动、竭尽全力,提笔撰写出20多万字的“城口庙坝宣汉蒋家坪支系族谱”。在收集资料和寻根问祖的过程中,他两次拜访四川通江县马三垭,四次走访宣汉县石铁乡蒋家坪,以及达州市全石镇和城口县的许多地方,完成了上对祖先下对子孙的重大工程,为我们支系的王氏后裔留下一部几百年来几代人想完成而又未能实现的“谱书”,在这本谱书里,你们会看到,从东周灵王太子晋起延续到今的九十一代后裔,多少安邦武将,多少治国文人,无不章显王氏家族在各个朝代中的丰功伟绩,瞻仰祖先的足迹,展望后裔的发展,体现了王氏家族兴旺发达永不衰的盛况,作为王氏家族的每一位成员,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他撰写这部族谱的后记一页,他希望族人好好珍惜、妥善保存,不要像谏之高阁,要时常翻阅,传授后辈,不忘根本。)

王伦勤,我的爷爷,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