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篾厂乡的大红柑基地里,金灿灿的果实缀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剪摘鲜果、装箱、过秤、搬运上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文山沃柑基地(文山马关大红柑喜获丰收)(1)

马关县篾厂乡桂皮山村小组种植的大红柑。(11月25日摄)

果农王自凤说:“我家种的大红柑一共有10多亩基本都挂果了,产量大概是5-6吨左右,受疫情影响,产值大概在1.5万元左右,但还是比栽玉米划算。”

在篾厂乡桂皮山村小组活动室里,村民们整忙着对今年收购商运不完的大红柑开果、剖皮。“按往年的情况,大红柑一般都是在农历的腊月采摘完,但今年收得早。我们现在将大红柑开果剥皮晒好,晒成陈皮到明年再出售。”村民任代翠说。像任代翠一样进行大红柑粗加工的周边群众还有30余人,仅临时就业就可为当地群众创收6万余元。

文山沃柑基地(文山马关大红柑喜获丰收)(2)

采摘后的大红柑整齐堆放在村小组活动室等待处理。(11月25日摄)

桂皮山村党总支书记张发云介绍说:“为保障农户在大红柑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稳妥的销售渠道,我们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组织群众成立了大红柑种植合作社,引进广东的收购商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为促进大红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篾厂乡还建设了大红柑皮烘烤房,有效解决了气候潮湿,自然风干难的问题,提升了大红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文山沃柑基地(文山马关大红柑喜获丰收)(3)

当地村民对大红柑进行粗加工。(11月25日摄)

近年来,马关县依托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等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引进“订单”和“公司 基地 合作社 农户”模式,打造了篾厂乡大红柑特色产业样板示范区,在篾厂乡发展种植大红柑3200余亩,打造特色增收产业,着力提升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造血”能力。(谭倩、骆思雨)

来源: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