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每个人的内外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发展着,就好像待在一个随时变化的新房子里,作为客人,你要随时睁大眼睛,体会、感受和享受这座新房子。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1)

漫长的假期即将结束,又到开学季,神兽归位,万物复苏。

新学期,面对久违的老师和同学,面对防疫下的学校新环境,熟悉中更多新奇陌生,重新开始步入正轨,接触新的知识,感受新的自己……

面对这座新房子(返校新环境)

客人,你准备好了吗?

适应水平自评

开学第一个月,你可以从这里出发,我们一起来上开学第一课——适应

——带着新奇的眼光来参观这座新房子

新的学期,面对新的生活,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

早上不愿意起床去上学 √

总觉得新的学校生活没有原来的好√

总觉得其他人在看着自己√

新同学不是那么好相处√

每天神经绷得紧紧的,很累√

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铺天盖地来的新知识让人猝不及防√

新老师讲课总是听不懂√

有时觉得自己情绪变化太快无法控制√

……

对应上的症状越多,说明你对新生活越不适应。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2)

什么是适应

追根溯源,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

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有心理学家认为,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就是一种适应,它既可以是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

人们通常所说的适者生存中的“适”也就是指“适应”。

如此一来,适应便上升到了智慧的高度,试想能让茹毛饮血时的老祖宗们披荆斩棘活下来的战略战术,怎能是一般的技术。

所以,学好“适应”,你就能生存,这实在是真理。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3)

当你的脑海中能够呈现出这幅画面时,就能够对“适应”有更清晰的了解。

我们转回现实,适应要有一个主体,也就是你;

要有一个环境,就是你将要生活的“新房子”,里面有新的人、新的事、新的心情;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改变” ,环境变,你怎么变?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4)

适应是个体与环境动态平衡的过程,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作为适应的主体,你必须认清这种改变的性质和内容,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人类得以生存和绵延发展,则是掌握了这种调整的秘诀。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5)

方形西瓜

在日本流行一时方形的西瓜,即是把西瓜种子放在方形容器中,生长时被囚禁束缚,长成也便成了想要的模样,看罢咋舌之余不禁感慨生物的适应力之强。

适应中也分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凡如方西瓜之流能委屈自己、窝窝囊囊地保全一命地我们给它挂个消极的牌子,在成长中顺应了环境,压抑了自己积极斗志,结果被环境给改造了,看着新奇,但心理仍是不爽,不如那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松来的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可以对照一下自己,请对号入座。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6)

为什么要适应

不适应连方西瓜都做不成——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权威的阐述: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都良好的状态。

具体而言,健康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指身体发育情况,主要指生理疾病或缺陷,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正常;

二是心理发育状态,主要指是否有心理疾病,是否有持续的、积极的心理发展;

三则强调了社会适应能力,个体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是否有生活目标,能否服从社会生活规范,能否顺利融入社会群体,承担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生活

可见适应能力差、不能承担社会角色的人,不能称之为健康的人。

我国学者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志,其中也包括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指出支配环境的意思是不仅要适应环境,还要能主动地向其所处的环境挑战,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未来的体检项目,不只是身高体重的筛查,还要考查老师讲的新课能不能听懂,吃不惯食堂新换大厨做的饭菜的应急处理办法,如何在宿舍停水停电情况下正常学习和生活。

提及智力,古今中外众多学者都有过深刻的认识,如我国古代史《国语》对智力作过高度的概括:‘“言智必及事”。

意思是说能处理事情才称得上智。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

我国学者也认为智力是一种顺应或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智力可以概括为一个人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也可以说是人们利用以往知识解决新生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由此可见,适应力是智力的主要成分。

1996年,斯腾伯格(Sternberg)提出成功智力(succossfulintelligence)的理论,指出智力是适应环境选择和改造环境达到个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目标。

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

当今的智力测查,已不再是简单数字运算、逻辑推理、文字表达能够涵盖的,自测时可以从如何迅速在新班级中找到好朋友、如何找到从家到新学校最快速最高效的路线出发,检验自身的头脑发育水平。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7)

怎样适应新环境

心理学范畴上谈到适应,通常有三个角度:

一是生活环境上的适应,即个体根据所处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应对方式,使自己生活更舒适的过程;

二是心理环境上的适应,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面对变化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调动各种心理机制恢复平衡、改善状态的过程;

三是社会人际环境的适应,这是对个体来说影响极大的部分,面对新的人际关系、人际环境,如何处理使之能帮助自己顺利发展。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我们所在的新的大房子,每一间都装着至关重要的秘密,把它们收拾好,才能让这所新房子绽放光芒,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这所新房子——

生活环境适应——适者生存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8)

自然生活环境的变化是不受我们个体控制的,然而适者生存更是毋庸置疑的,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生物只有随着环境变化才能生存下去。

自然界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最经典的莫过于“达尔文的蛾子”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大部分地区有一种淡色、带斑点的蛾子。

由于工业革命导致污染加重,工业粉尘使天空变得灰暗,在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蛾子从白色变成了黑色。

这样,蛾子就能隐藏在被灰尘覆盖的树叶草丛中,不易被天敌发现,从而保护自己。

如今在英国冒黑烟的污染企业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

随着环境的改善,人们惊奇的发现达尔文蛾子重又变回了白色。

科学家认为黑色的达尔文蛾子正在消失,最初的浅色蛾子重又占据统治地位。

生物学家认为这种蛾子的神奇变化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完美注解”。

因此这种蛾子也被称为达尔文蛾子,标志了环境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自然世界的影响。

科学家认为这是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进一步证明。

所以说,生物只有随环境的变化而进化,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如此,智慧高出多个战斗级别的人类更应该经验丰富才是,只不过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由于生活的安逸、生存压力的减少,“适应”这种本能已经渐渐隐退幕后,被压抑降低了战斗力,需要重新召回。

每当更换新的生活环境,就像游戏中换新地图,新奇寻怪的过程中不免惴惴不安,道路不熟、环境差异、NPC变化都可能引起手感不适,导致行动迟缓,影响最终成绩。

活生生的例子→→

贾澜,男,高中二年级,年初随父亲工作调动自川入京

进京我是万般不情愿的,但胳膊必然拧不过大腿,北京虽然没四川热,但环境差也是上了榜的,每天呼吸毒气弹一样的重污染空气,感觉糟糕透了,吃又没得好吃,耍又没得好耍,待了半年还总想回四川去,可我知道这是奢望。

陈鸣明,女,高中一年级新生,眼镜的度数使她看起来不那么糊涂

我是择校生,上了高中学校离家远了很多,每天上学要坐很久的公车,下车还要走十多分钟。这下子可苦了我这个超级路盲,开学一周我还经常坐错车,有时同学能在学校前一百米拐弯的地方捡到迷路的我。我妈咬牙恨恨地说我地理学到腿肚子里去了,这么大的人还不分东南西北。

张一驰,男,高中三年级,住校生

我们学校要求高三学生必须全部住校,我之前都是走读,住宿舍的感觉很不爽,每天吃饭生活都很不适应,在家都是我妈帮我整理房间、收拾衣服。现在觉得自己真是生活不能自理,食堂的饭菜真是超级难吃,想买点生活用品还不知道附近稍微大点的超市在哪儿,学校小卖部的方便面吃得都恶心了。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9)

生活环境适应训练方法

寻路游戏——帮你找到回家的路

生活适应能力是可以锻炼的,千万别给自己贴标签,相信自己有改变的能力,“时间”当然是最好的良药,但速成的秘方还是可以试一试的,我们一起通过寻路的游戏,来找到迅速、快捷融入新生活的路。

寻路练习:

拿出纸笔,闭上眼睛,在脑中回忆一遍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

在纸上画出你家房子和学校的示意图,注意确定好大致的距离和方位;

之后在两者之间将你每天上学的路程画下来,注意尽量全的画出路途中的标志性建筑物,如车站、某知名大厦、大桥、医院等等;

不必严格的要求完全准确的比例尺,可以容忍画的难看一点,但希望你能把想到的尽量多的画出,可能你会需要一张很大的纸;

画好后,请你找出并标注:离学校最近的一家可以买到4A型纸张的超市、最近的可以去附近大医院的公交站牌……

当然,可以和你的同学一起做这个游戏,互相规定要找到的地点。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10)

到了新的生活环境中,这个游戏是最快最高效达到熟悉环境目的的,同时这个游戏也可以进行演化:

在乱糟糟的宿舍里最快时间找到最喜欢的那双蓝色条纹袜子、在食堂各个档口中最快找到喜欢口味的茄子并最快打上这个菜……

当这些你都不在话下,那你就已经可以出徒了!

心理环境适应——晴空下的暴风骤雨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11)

外部环境变化是客观存在、不可控的、可能随机出现的,而内部的心理环境变化则是成长中的必经过程,是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密切相关的,这个阶段的个体心理历程,用两个字通俗地来形容就是“纠结”。

活生生的例子

沈小溪,男,外号“神经溪”

我觉得我和同学们相处得都挺好的,但就是跟自己相处不好,尤其是上了高中以后,经常没来由的心情时好时坏,心情好的时候千好万好、一片祥和,情绪上来了翻脸无情,有时一件小事都能跟同学争论的脸红脖子粗,回家更是控制不住我的暴脾气,有次跟我妈生气一拳打到门玻璃上,手腕上的筋都断了两根,可心情好的时候“妈妈妈妈,好妈妈”叫着的也是我。

我也不知这是怎么了,感觉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了,难道就这么一直“神经”下去?

郑智,男,外号“真理帝”

我这人最大的爱好就是“说服别人”,凡事总想拔得头筹,高一班主任给我评价表上写的是“该生求知欲较强,但仍需在吸收更丰富知识”我知道,他是想说我不管对错,总要显呗自己懂得多、争个输赢,其实我真的觉得他们太弱了,讨论的那些东西我上小学时都知道,虽然有时可能会出现点记忆错误……

有时我也想低调点吧,不然容易被群殴,可看到他们明明不懂还在很带劲地讨论时,我就忍不住想给他们指条明路。

李梦,女,外号“迷茫姐”

姐真的很迷茫,为啥上了高中天天努力学、熬到半夜都要吐血了,还是考不过平时不见咋学习的男生,都说上了高中女孩就比不上男孩了,我从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力等多个角度做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啊,实在是接受不了啊。

适应心理环境的改变,就是一个内在自我斗争、成长的过程。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12)

此时心理环境的变化和矛盾还是比较集中的,对此变化的适应更宜从积极改变的角度出发,化被动为主动:

矛盾一:情绪化——理智

情绪发展至此已非常丰富,但稳定性仍是不足,情绪变化常常不能顺利过渡,经常会出现晴空下的暴风骤雨,但与孩童时不同,理智上位了,知道该管住情绪了,感情用事害死人,“后悔”是最常出现的纠结,然而很多时候已经“莫及”了。

因此,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很重要,行为训练针对认知清晰但无力改变的情况是最有效的。

手腕上缠皮筋,发现情绪变化时弹自己一下

发脾气前强迫自己做10个俯卧撑;

无故想哭的时候唱首“嘻唰唰”,都是极好的办法。

矛盾二:求知欲——辨别力

十六七岁的时候正是大脑高速成熟和发展的时间段,此时疯狂的求知欲会占据你的大脑,对课本和课外的东西感到好奇,总想刨根问底了解个透彻;

也非常有表达欲,想把自己的求知到的观点和想法分享出来,显示自身水平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人,然而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有所偏颇,不走极端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很容易多说多错。

思绪像管不住的野马,既然管不住就不要硬拉缰绳了,想问就问个清楚、想说就说个痛快,只要你能经受住被人烦的眼光。

前提还是希望你能在丰富自身知识底蕴的基础上,凡事不要只看一家之言,多些角度收集信息,提高发表演讲时的准确性。

矛盾三:自我封闭——交往需要

孤独、寂寞、没人理解,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心路历程,小时候回家还愿意叽叽喳喳把学校的事情讲给爸妈听,现在恐怕“你不问,我也不说”“问了我也不一定说”。

这种心灵上的封闭催生的孤独感有时让我们无比惆怅,但年轻的心又不免渴望交流,希望有人能“真的懂我”,寻寻觅觅不得,更觉苦闷。

面对自己的这种心理变化,最好解决方法就是“说话”——

给自己规定任务,每天必须找人说上十到二十分钟的话;

可以是你说对方听,可以你们互相说,要经常换人,哪怕对方说的你再不想听,也要忍着,不能对这个或那个姑娘厚此薄彼。

也不能在你妈兴致勃勃瞪大眼睛准备跟你倾诉满腔爱意时残忍地提出“对不起,时间到了”。

起初是任务,习惯化之后当成自然而然的生活内容,你也就顺利过渡这一时期了。

矛盾四:理想——现实

理想是扬鞭不断驱赶我们奋斗的目标,如果说人生中还有哪一段时间是最理想喷薄、斗志昂扬的,那便是中学时代了,任何奋斗的目标、远大的理想、遥不可及的梦想都不算过分。

然而,现实往往是起打击破坏作用的,发现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达成目标后,理想根本就是伸手摘星够不着时,所受的打击不可估量,轻者伤心伤肝之后奋力再战,重者就此萎靡爬不起来。

目标设定的原则应该遵循比努力能实现的高一点,就像树枝上的苹果,使劲跳起来可能够不到,总得飞身踏墙跃起伸直手臂,也可能够到可能够不到,这才有趣。

说到理想,可以寻求社会支持,找到过来人介绍经验,自己比照着设定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的才好。至于梦想,本来就是用来做梦时想来笑出声的励志项目,随意、随意。

社会环境适应——摇动你的橄榄枝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13)

一个生活在社会之外的人,同人不发生关系的人,不是动物就是神。如果人完全脱离了人际交往,脱离了社会,人就不再是人,而成为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社会性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外界人际环境独自存活,每个人都有与外界他人交流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先后聘请了5位志愿者进入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小屋,屋里除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外,没有任何社会信息进入,没有任何人可以交流,以观察人在与世隔绝时的反应。

结果,其中1个人在屋里只待了2小时就出来了,3个人待了2天,最长一个人待了8天。

这位待了8天的人出来后说:“如果让我再在里面待1分钟,我就要疯了。”

也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交往剥夺”的实验,结果发现受试者在百米深的洞穴中,单独生活了156天以后,精神面临崩溃状态,神情呆滞、冷漠无情、举止失常。

实验证明,没有人能够与人隔绝,人们都害怕孤独,可见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个体是十分重要的。

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身心健康发展的标志,这种能力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入而逐渐培养的,而新旧环境交替时,则是人际能力的体现和培养的最佳时机。

搬入新的社区、换到新的学校、升到新的年级、融入新的班级,每一点的变化都会随之出现身边交往人员的变化。

怎样跟新同学迅速地建立友谊、如何能在最短时间适应新老师的讲课风格、怎样化解与同宿舍新舍友之间的矛盾、面对宿管阿姨的刁难怎样处理……这些都是需要大智慧的。

活生生的例子

刘浏,男,高二转入地处偏僻、以升学率高著称的严校

从城市到这个鸟不落地的农村就已经够倒霉的了,还要住什么破宿舍,更可怕的是同寝室的一群“充满乡土气息的野蛮人”,简直不是一个星球上的人,普通话这个“标准(zun)”啊,跟他们说话得连比划带猜,嘲笑我9月份用热水洗澡不说,还经常趁我不在摆弄我的电脑、相机,从来不知道尊重人,去见网友非得穿我洗干净还没来得及收的新衣服,更别提牙膏、洗面奶这些,一周下去一大截,我好好说不管用,只得大吵一架,现在我算是被孤立了,我讨厌他们。

张晴,女,读完校,今年从本部初中升到高中

我是个内向的人,很少主动与人交往,中学几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好朋友,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一开学那一天,虽然我是本部升上来的,但认识的同学很少,报道第一天坐在教室里,看到同学们认识的不认识的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开心的聊天真心羡慕,可我也不好意思参与进去,总希望门口走进来的是以前的同学朋友,终于一个女孩朝我的座位走过来坐下,还没等我高兴太久,女孩跟我说“同学,能麻烦你做到前面的座位上吗,我朋友来了想跟我坐在一起”,占了我的位置还把赶走,我怒火中烧,但却微笑换了座位。这个场合下我不知怎样处理,也不会就势跟她攀谈。开学这么久看着大家都慢慢熟悉起来,受了打击的我还是融入不了大家的圈子。

笑笑,女,不愿暴露身份的高中生

家长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早恋猛于虎”,我总是不屑一顾,我觉得自己眼光挺高的,那些毛头小子没一个能入得了我的眼,可是,这一切都被某人打破了,某人是这学期新转来的男孩,文笔好、运动棒,是少数能与我交流新诗歌的,我们一直当挚友交流着,一次篮球赛后,看着阳光下他满脑袋滴着汗珠的模样,我突然觉得心里一动,我不确定自己是爱上他了还是只是对同学的欣赏,心理总觉得很别扭,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不再跟他交流新诗,他找我说话我都会故意躲开,他还纳闷我为什么不理他,其实我是不知道该怎样跟他相处才好。

以上几位同学的故事有没有恰好戳中你的心房呢,相信每一个人在面对新人际环境中多少都会有些胆怯和紧张,只是维持多久的问题,你可以观察一下那些自来熟的人际小霸王们,其实与陌生人的交流是有法可循的,不会就学嘛。

如何让自己快速适应环境(搞定新环境适应)(14)

交流技巧

心理学实验表明,婴儿最喜欢的是正常的人脸,表情不佳、怪异错位则会引起恐惧,成人也是如此,真诚的微笑就像一个邀请的符号,来吧,欢迎你。面无表情、愁眉苦脸都是拒绝的代名词。

因此想要尽快的建立人际关系、拉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微笑是最有效的工具,注意真诚的微笑是“眯眯眼、翘翘嘴”。

每个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新环境下,在你忐忑不安不知该怎样搭腔的时候,你身边的人可能也不知道、也在害怕。

因此,当有人鼓起勇气跟你说话时,请你千千万万要接招,不要一个字“嗯”就把人家憋回去,多准备几个话题,说不定哪个就是你俩共同的兴趣点,聊将开来。

接招的同时也要主动出招,主动伸出你的橄榄枝,可以先找个角落里的他练练手,慢慢混入小圈子里,人际之星说不定自此产生。

树个旗帜:如果你实在不知该怎样开口、如何动作,那不如找个你认为的人际高手学习一下,模仿是创意的开始。

看旗帜的笑容多少度角、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插话、常用什么问题引入话题、怎样的结尾能为下一次的交流打下基础……

学习、模仿、练习、内化、添加自己的风格,这就是最高效的方法。

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认识而已,打开局面后要靠一定的法则和规律来维持关系,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是我要别人怎样对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练好之后,要升级,更高端的钻石法则是“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对待他们!”

【结语】

通过这些练习,希望你能了解新环境这所大房子,了解它的屋瓦陈设,同时还能自己学会添灯布景,了解的同时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通过开学第一课,把自己从客人的身份变成主人,能主动的驾驭自己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