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那场战役,夺取了无数人的性命黄、淮河又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许多村庄被淹没,老百姓死亡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不但水患严重,大蝗灾也频频而至,山东、河南之孟津、新安、渑池出现“民食蝗,人相食”的惨状。同时, 危害极大的瘟疫又多次流行于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以及南方诸省。人口减少严重的影响了全国粮食的产量和财政税收。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史50余年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

明代洪洞大槐树移民有多少(大话明清问我祖先来何处)(1)

因为地理的原因,山西四周都是山,易守难攻。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那里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山西是人口稠密之处,而当时的洪洞县又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担负民众外移自然首当其冲。 据史料记载,从洪武初年至永乐,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了十八个省的四百九十多个县市的八百八十二个姓氏。

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鉴於此,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老百姓的移民是强迫的,不是自愿的。迁往外省外地的移民,并不局限于洪洞一县,但都是在广济寺前的汉植大槐树下集中开拔,每次迁民,不管家在何处,都以洪洞为集中地。官家在广济寺旁设机构,进行登记,而后才往各地迁送。

明代洪洞大槐树移民有多少(大话明清问我祖先来何处)(2)

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是极其罕见的。 这次人口大迁移在全国范围内均衡了人口资源,优化盘活了土地资源,实现了劳动力人口和需要耕种土地的有效配比,实现了国内政治大稳定、经济大发展和国家边防大稳定。洪洞大槐树大移民是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移民史上规模最大、迁移人口最多、涉及区域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大移民,现在全世界都遍布着大槐树移民后裔。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老百姓离开洪洞时人人痛苦、个个流泪,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肩挑箩筐、手拄破棍、抑天长号,其状极为悲切。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鸹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明代洪洞大槐树移民有多少(大话明清问我祖先来何处)(3)

许多年以后,这次大迁移已经隐没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是“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句话,便成了流传百年的歌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