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富庶,文化空前繁荣的朝代,也是第一个全面实行募兵制的朝代。募兵制与秦汉时期的征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大相径庭,是指军队士兵从民间招募而来,由朝廷统一发放军饷和福利待遇,属于雇佣兵的性质。

宋代募兵制弊端(从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1)

既然是从民间招募,必然需要制定相应的遴选规则,作为招募士兵的考核标准。宋朝征兵主要分为测量身高体重,查看行为举止,辨别视力强弱三个步骤,全部合格者在脸上刺字,标识军号,然后发放军饷、军装,编入军籍。因为要在脸上刺字,因此招募也被称为招刺。

宋代募兵制弊端(从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2)

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兵役制度中都没有刺字环节,是宋朝所特有的,始于后梁太祖朱温。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士兵逃亡现象非常严重,为此朱温下令在士兵脸上刺上军号,做为识别标记,一直被沿用下来,直到元朝才被取消。南宋时期,在脸上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八字军,也是受此影响下的产物。

方其募时,先度人材,次阅走跃,试瞻视,然后黵面,赐以缗钱、衣履而隶诸籍。——《宋史·兵志》

宋朝征兵以路(类似于现在的省)为单位,由长吏,都监负责施行。宋太祖赵匡胤是职业军人出身,对士兵的身高尤为重视,他挑选军中精壮士兵作为“兵样”,派赴各地,要求按照“兵样”来遴选兵源。后来觉得挑选“兵样”派赴各地的做法过于繁琐,改为用木头标记尺寸,称为“等长仗”,用来测量应募兵源的身高。

我们知道现代征兵制度中男兵的入伍身高是160cm,来比较一下宋朝对士兵身高的要求:五尺八寸(约180cm)以上為上等,五尺五寸(约170cm)以上為合格;低于170cm的需要加試挽弓的力道:“若低一二寸,令射八斗力弓;低三寸,令射九斗力弓。”视力强弱要求:“次出指二十步,掩一目试之,左右各五占数为见物。”行为举止要求:“先阅走跃、上下马。”可见,宋朝征兵要求丝毫不亚于现代征兵条件。

宋代募兵制弊端(从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3)

宋朝军队分为禁军,厢军,蕃兵和乡兵四种类型,其中禁军是朝廷正规军,担负护卫京师和出征作战的职责,享受着丰厚的福利待遇。厢军作为地方军,不仅福利待遇远不如禁军,而且要承担筑城修路,架桥运输等杂役工作。

厢兵者,诸州之镇兵也。内总于侍卫司。一军之额,有分隶数州者,或一州之管兼屯数州者,在京诸司之额五,隶宣徽院,以分给畜牧缮修之役,而诸州则各以其事属焉。——《宋史·兵志》

宋朝军队实行拣选制度,每年春秋两季按身材高矮挑选符合要求者进行技能考核。宋真宗时期,身高在五尺五寸(约171cm)到五尺八寸(约180cm)的厢军士兵分成五等进行技能考核,合格者可由厢军升为禁军。宋仁宗时期,对身高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必须达到五尺七寸(约178cm)以上的厢军士兵才有资格参加考核,从而补入禁军。对于厢军士兵来说,身高这个核心条件成为升入禁军道路上的拦路虎,毕竟拉弓射箭这些技能考核可以通过后天练习来弥补,而身高却是先天因素。

宋代募兵制弊端(从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4)

通过拣选制度,禁军集全国之精锐,护卫京师,以备征戍;厢军承担杂役,无征战之责,战斗力大为下降,“伉健者迁禁卫,短弱者为厢军,制以队伍,束以法令。”因此地方绥靖,京师安然,再无前代藩镇割据之隐忧。

如同现代社会对身高一米七以下的男性视为“三级伤残”,宋朝军队对士兵的身高非常注重,不仅会影响晋级升迁,而且直接关系到福利待遇。据《宋史》记载,身高五尺二寸(约162cm)以下的士兵不给奉钱(军饷),五尺二寸(约162cm)以上到五尺八寸(约180cm)的士兵分为21个等级,发放二百文到一千文不等的奉钱。

嘉祐二年复定等仗,自上四军至武肃、忠靖皆五尺已上,差以寸分而视其奉钱:一千者以五尺八寸、七寸、三寸为三等。奉钱七百者,以五尺七寸、六寸、五寸为三等。奉钱五百者,以五尺六寸、五寸五分为三等。奉钱四百者,以五尺五寸、四寸五分为二等。奉钱三百者,以五尺五寸、四寸五分、四寸、三寸、二寸为六等。奉钱二百者,以五尺四寸、三寸五分、三寸、二寸为四等。不给奉钱者,以五尺二寸或下五寸七指、八指为等。

宋代募兵制弊端(从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5)

宋朝士兵的招募范围包括本土乡民,营伍子弟,受灾饥民和充军罪犯,其中各地饥民是军队士兵的重要来源之一。饥民是历代统治者极为关注的群体,通常做法是调集粮食,设立粥棚来赈济饥民。

宋朝却独树一帜,以“募兵代赈”的方式将饥民中的青壮年征召入伍,这样可以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的民变,有利于社会稳定。军队的组织性最强,有专门的营房和军官统领,把饥民组织成军队,用严苛的军法进行约束,不失为一个防止饥民作乱的良好途径,“而天下犷悍失职之徒,皆为良民之卫矣。”

宋代募兵制弊端(从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6)

当然再完美的制度也存在漏洞,尽管宋朝的募兵制非常先进,却难免也会出现差错。北宋中期,由于对西夏大举用兵,造成无兵可募的窘境,为了保证兵源供应,出现了抓民为兵的现象。这样匆匆组建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宋徽宗时期,金兵大举进犯,由于军纪管控不严,新募军队竟然出现杀死军官,犯上作乱的不法情事。

总体而言,宋朝的募兵制度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种新的兵役制度。募兵制对遴选士兵的标准是合理的,某些标准甚至比现代征兵条件还要苛刻,是古代军队遴选士兵的一大创举。

宋代募兵制弊端(从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7)

由于宋辽《澶渊之盟》的订立,京师附近近百年无大规模战事,造成军纪废弛,缺乏训练,禁军战斗力大为下降,以致于金兵南下时,不堪一击,两位皇帝及大量宗室后妃被掳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宋朝多达上百万的精锐禁军,在经过长期的和平岁月后变得不堪一击,以致亡国。正所谓以史为鉴,我们应当充分吸取历史教训,提高警惕,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