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战略版官渡之战可以上阵吗(官渡之战用霹雳车发射炮弹)(1)

#三国志战略版#的 #官渡之战#有哪些内容?

1:开着“战车”打敌人(古代高达)

2:新的势力特性-减少武将限制

3:挖陷阱-坑敌人

4:冀州军团、登庸令系统

官渡之战剧本包括袁绍、曹操、孙策、刘备、韩遂、张鲁六方势力,每个势力有各自的战车和特效,但是要注意曹操势力和袁绍势力剑拔弩张,势如水火,所以这两个势力无法结为友盟。

1:战车系统,是男人的浪漫

三国志战略版官渡之战可以上阵吗(官渡之战用霹雳车发射炮弹)(2)

说起战车系统,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哪个游戏呢?

花席想到的是“重装机兵”这个战车游戏,也是大部分游戏玩家玩的第一款“战车类型”游戏,自己和伙伴驾驶“战车”打败诺亚BOSS从而拯救世界。

三国志战略版官渡之战可以上阵吗(官渡之战用霹雳车发射炮弹)(3)

红狼则是大部分玩家心中的痛,很多人都不希望他挂掉,但红狼也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血肉之躯打是打不过战车的。

【战械=战车】

三国志战略版在官渡之战推出的“战械系统”其实就是6个不同类型的战车。

三国志战略版官渡之战可以上阵吗(官渡之战用霹雳车发射炮弹)(4)

曹操:霹雳车

可以远距离发射投石,不用接触就能打敌人,敌人驻守就是挨揍,停留在帐篷上,并不是什么安全的选择,一旦敌人霹雳车出现,就要快速击杀他们。

【假想场景】

想想你站在某个位置,突然敌人几十个霹雳车向你发射炮弹,这场面是多么的壮观呀!

袁绍:弩车

以前的箭塔都是固定位置,敌人不过来就没有用,现在300个玩家随身携带“箭塔型战车”,人走到哪里就射箭到哪里!

【弩车应用的效果】

你调兵路过某地,结果敌人在路上用“弩车”变身“箭塔”,你的队伍瞬间被射成了刺猬。

300个箭塔,你怕了吗?

例如刘备的木兽、孙策的冲车还没说明具体作用,花席下一期文章再做介绍吧。

三国志战略版官渡之战可以上阵吗(官渡之战用霹雳车发射炮弹)(5)

【只能拥有1辆战车】

值得注意的是,每名玩家只能拥有自己势力的“战车”,而且只有一个队伍可以装备,也就是说你只能拥有一辆战车。

【驾驶战车需要特定兵种】

不同类型战场需要的兵种不同,弩车需要弓箭兵驾驶,而其他车种可能需要盾兵、枪兵驾驶。

【战车可以升级】

从弩车界面可以看到,有无前、弩车、极·弩车三种形态,分别可以带来不同的提升效果。

“无前”推测是每个势力初始效果,后面两个是势力独有的战车效果。

技巧值:目前还不清楚作用。

行军速度:战车会降低你的速度,随着等级不同可以提高速度。

战械能力:可以提高队伍武将的体力、士气、恢复速度。

部队能力:这个“刀”的图标目前不理解,等看到实物再做解读吧。

2:新的势力特性

很多人喜欢玩群雄割据剧本,一个原因是有兵种宝物,另一个原因就是有各种势力特性,比如马腾的冲锋,刘备的石兵八阵等等,而官渡之战也开放了不同的势力特性。

举2个例子:

帅令坛等级上限提高

减少“国家阵营-协力”生效的武将数。

三国志战略版官渡之战可以上阵吗(官渡之战用霹雳车发射炮弹)(6)

曹操问张辽:我这么爱惜关羽,他为什么不接受我?

张辽回答:因为我们三个人都是7统御值啊,21统御值不能组队。

哈哈哈,曹操好惨!

现在帅令坛可以变成4级,也就是说可以组成21统御值的队伍了,解锁了很多7统御值武将的队伍搭配。

举个例子:

陆逊:太平道法 兵无常势

曹操:三势阵 刮骨疗毒

SP朱儁:白马义从 焚辎营垒

以前必须3个武将才能组建国家队,由于“协力”减少武将需求,现在2个武将就可以获得国家队效果。

(而且很大可能性是2个武将获得10%的国家队加成)

这个特性可就太牛了,比21统御值还要强,花席非常期待这个势力特性。

3:挖陷阱坑敌人

三国志战略版官渡之战可以上阵吗(官渡之战用霹雳车发射炮弹)(7)

以前城市耐久只能通过“锦囊妙计”增加城墙的耐久,现在用特定的指令,就可以增加城市耐久,攻城战的自由度更高。

暗桩:

可以在空地设立暗桩,敌人通过时会受到陷阱伤害,类似于火焰伤害,估计暗桩只有部队通过时才会消失。

4:冀州军团和登庸令

三国志战略版官渡之战可以上阵吗(官渡之战用霹雳车发射炮弹)(8)

虎牢关剧本中有西凉军团,玩起来很有趣,而官渡之战剧本增加了冀州军团,而且他们都装备了“战车”,相信游戏前期一定会让你头疼的。

(不过,冀州军团打袁绍,这个有点违和)

最后就是“登庸令”系统重新返场,很可能与老武将不一样,会出现新的登庸令武将,之前就有魏国关羽、群雄贾诩等等,这次花席猜不到会出现哪些新武将,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可以留言告诉花席。

总的来说新剧本看起来是有点意思的,花席主要是想体验一下战车的感觉,尤其是霹雳车远距离发射炮弹,这不就是古代的“高达”战士吗?

本期的新剧本分析到这就结束了,感谢收看,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