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剧情发展脉络分析

作者:沈抱书

红楼梦全篇解读(红楼梦剧情发展脉络分析)(1)

《红楼梦》在写作技法上,除甲戌眉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 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作者亦有创新技法打破传统之处,再有甲戌眉批: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巢臼 。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笔者自以为《红楼梦》创新之法有:两面异色绣法、移星换斗法、多线穿插密织法、时空纵横交织法等。

笔者仅就新发现的技法作一下阐述,两面异色绣法是指《红楼梦》整体写作技法,小说采用正反两面同步写作法,正面是对人物原型评价的人格化,通俗的说就是将人物素材的历史评价,塑造成另一个人物,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拟人修辞法。将人物历史评价用拟人修辞手法塑造新的人物,在古典文学中或许并非个例。现举例说明,可使读者体会到这其中的奥妙。

晴雯是红学界争议较大的人物之一,其原型是东林六君子之一杨涟,朱由检评其:朕阅往牒,有精忠亮节,浩气刚风,苟利社稷,不惜一死者,辄欷歔凭吊,尚嘉壮之。惟尔贞诚,自矢孤介性成。皇考违和,以笃祜切经心之痛;熹皇御极,以沉忧奠磐石之安,一议而正名定分攸关。再疏而保身保家莫顾,群凶构陷,锻炼骈多,而尔肉绽而忠弥完,身忘而志如在,能承顾命,不能殄愠于宵人,能矢艰贞,不能谢诬于讐吻,能使故乡老幼号泣遮留,不能使侦逻朋谋少宽箠楚,能使封仗弹文,嵚崎历落,不能使横张珰焰,共见丹忱。尔不云乎:“三朝豢养,一念独盟。”二祖十宗,实鉴此心,天下后世,共见此血。庶几其无愧欤。

读者对晴雯评价首先是脂批:晴有林风,意思是晴雯有林黛玉之美貌,林黛玉之美众所周知,作者虚构一林黛玉,赞美的是忠贞不二之臣,两袖清风之臣,为国为民之臣,目不容奸之臣,视死如归之臣。红尘中本无净土,如此“苛刻”之人必令世人厌弃,这种思想在当下乃至古时都非处世之道,然而从近代民族之殇看,处世圆滑者未必是国之幸,在民族存亡之即,鲁迅、赵一曼式的人物,才是华夏之幸。《红楼梦》创作背景是末世之秋,林黛玉、晴雯式人物被摧残凋零,必是国将不国。

移星换斗法在小说中仅有一处,秦可卿死后还魂于王熙凤的剧情,笔者有专篇论述,读者有兴可百度查阅,此处不再赘述。多线穿插密织法比较明显,四大家族就有四边线,还有邢氏、李氏、秦氏等,各代表一股势力,使小说丝丝相扣,多而不乱,读者无不叹为观止。

时空纵横交织法是《红楼梦》关键所在,三百年无人解密小说背后的故事,作者在时空写作上的交织纵横,是最大的阻碍。普通文学作品往往按历史进程设立时间轴,有的以主要人物生命历程为时间轴。《红楼梦》打破常规,选择了整个历史背景下,重大历史事件对历史结局的影响次序,作为时间轴。读者都知道贾府最终是被查抄后败落的,查抄宁国府背后的历史事件是明末辽东大撤退,这种非战略退却,给敌人创造空间和不战自胜的机遇,岂能不亡国?毛泽东战略思想退是为进攻而准备的,明末高第主导的大撤退是哭声千里,丢盔弃甲,史料记载:高第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丢弃米粟十余万,在迁徙路上死亡的人非常多,哭声震野,军民怨声载道。

熟悉明史的读者都知道,高第主导的辽东大撤退,是发生在天启五年(即1625年),从时间上看还处在大明王朝衰落的初期,在《红楼梦》中却处于贾府败落后期,处于整体剧情收场之始。

读者不免会问,《红楼梦》并无人破解,笔者如何知道这些。其实红学界早有人分析出《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因小说采用两面异色绣写作方法,且主流红学信奉胡适周汝昌考证的曹霑家世,自然无法看到《红楼梦》背后的影像,主流红学爱好者不必质疑笔者之见,古语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主流红学能解密《红楼梦》的创作素材,那就是最好的论据,此是闲话。

下面再说时空纵横交织的脉络,《红楼梦》开篇是大清先祖的发起史(从甄士隐到娇杏),然后通过大明蓟辽重臣(贾雨村)的贪图名利,士大夫(贾雨村之流)的为官之道,开启了大明王朝的衰落,士大夫重新回归,大金(即后金)(王家、薛家)起兵走上政治舞台,大明皇帝(贾敬、贾赦、贾琏一干人)沉迷道教、声色,人臣乐于内斗、党争,儒家(贾母)文化掩饰着危机。就是在儒家文化的掩饰中,朱由校、信王朱由检(秦可卿)时代却相继结束,剧情突转,朱由检登上了政治舞台。随后农民起义(李氏)闯入政治舞台,阉党(邢氏其陪房等)集团掌控时局,东林党(林黛玉、晴雯等)人惨遭迫害,后金进入深度整合、确权和扩张阶段。明末各方矛盾同时暴发,鼠疫(孙绍祖)、农民起义、后金军事扩张、党争、皇帝沉迷声色,阉党作乱。内斗先是清洗东林党人,接着是明末第一大将袁崇焕(贾元春)被错杀,后高第(赵堂官)进行辽东大撤退(此处明显不以时间前后为主线),大清顺治(薛宝钗)登基加亲政,顺治帝取缔东林党,儒家文化因大清文字狱失去生命力。至此传统写法是贾府被抄后树倒猢狲散,人去宅空,作者所选素材并非虚构剧情,真实情况是明亡清兴,贾府还是贾府,紫禁城还是紫禁城,主人换位而已。接下来的是大清百废待兴,危机四伏,南明朝廷内斗、战略失败叠加,摇摇欲坠,南明永历(贾蔷、王仁一干人)虽与大西政权残部联合抗清,仍然自相残杀出卖,险至国土沦丧,郑氏(探春婆家)集团在台湾经营有方,终是孤掌难鸣。

大明王朝灭亡,作者写其末世皇帝连同儒家文化魂归金陵,大清顺治帝却未能走出人生困境,英年早逝,圆满了其遁入空门的愿望,抛弃红尘一切烦恼。然而最大的谜团袭人最后嫁了蒋玉菡,甄英莲被薛蟠扶正后留下遗腹子,贾兰中举,甄宝玉中举,薛宝钗怀上宝玉之子,巧姐重回贾府,其他主人翁重新开始,“家道复初”了。读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笔者不去辩论,历史终归是历史,不会因后人的好恶而改变,《红楼梦》是记史型隐藏型文学作品,如实记载是本分,明清两朝写作一家是新创,“两番人作一番人,天外书传天外事。”如果读者乐于《红楼梦》的言情秽事,也不必强求,茫茫历史长河,留下的才是真金白银,读史明智,读史明理是《红楼梦》的本旨,津津乐道于言情曹学,是主流爱好,无可厚非。其实也有学者注重《红楼梦》的写作艺术,深度研究小说里反映的时代文化,人情世故,社会风貌,笔者从不敢涉足其中,因笔者才疏学浅。以上文章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