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麟庐最终结局(评论家眼中的许麟庐)(1)

许麟庐(1916-2011),又名德麟,山东烟台蓬莱人,1916年10月19日生。国画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

1945年经国画大师李苦禅介绍,拜写意画宗师齐白石为师,13年间一直相伴左右,研墨理纸,耳濡目染间心心相印,深得齐派艺术的真谛,而且师生无间如亲,三日不见即怅然若失。

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山书画社副社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花鸟画研究会会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书画社名誉社长、山东蓬莱书画学会名誉会长、山东菏泽、四川乐山、河南开封书画院名誉院长以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等。 许麟庐自幼秉承家学,习书作画。许麟庐主张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更应发展传统,不断创新。2011年8月9日晚18时13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刘曦林:力透纸背,行云流水 从明清以来,特别是从徐渭、八大以 来,写意花鸟画往前走已经越来越难了,后 来又出了赵之谦、吴昌硕等几位大师往前 推进了一步。再往后,齐白石老人还能往前 推动一步,结果给徐悲鸿先生和李苦禅先生 留下太多的难题。许老的画让人感动,在21 世纪,这么一门古老的艺术还能画出新样子 来,还能有自己的风格,确实让人感到非常 不容易。

许老跟齐老的区别是,他根据自己的个 性,行笔如风,是惊风雨、泣鬼神的速度, 以惊人的速度来完成对自己、对自然物的认 识,完成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许老是费了很大劲儿来处理这个问题 的。许老把自己的艺术个性与画风进一步地 整合在了一起。其中既有北方人浑厚雄强、 朴实有力的一面,又有灵动潇洒的一面—— 可能行笔快了以后,灵动的一面能够得到进 一步的发挥。我想许老一生都在解决这样一 个问题,即:怎样能既有浑厚朴实、有力透 纸背的力度,有北方人的气势,又可发挥自 己的个性,像唱戏一样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般地把自己的表达、自己的意向诉诸纸面, 这是非常有特色的。

白石老人是把工笔与写意融合在了一 起。许老很少画工笔,他的鸟兽草虫基本也 是简笔。

白石老人对热情的色彩,对民间艺术 自然而然的修养,在许老身上也有集中的体 现。许老有些画是墨笔的花木和民间泥娃 娃,可他也画鲜嫩的色彩,他和齐白石不完 全一样,结构章法上有所不同。

许老的大画有一种潇洒之风,构图比较 疏朗,与众不同。我想这是许老在塑造自己 的个性当中,糅入了狂草的那种笔法,在行 笔如风中,起伏跌宕,变化很多。许老不断 地有自己的精神面貌。

刘龙庭:笔墨未到气已存 对中国画,大家都认为人物最难,山 水次之,花鸟容易,但我认为艺术发展最成 熟的,是花鸟画。中国花鸟画是伴随着中国 的文学艺术,把中国文化包容在一起,并发 展到了高峰,而花鸟画的高峰一直持续到吴 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和许麟庐先 生。

启功先生说:从画可以体会到人的精气 神。许老的笔墨、学识、修养,对人生、对 社会、对自然的这种体悟,可知他把人生看 透了,看得比我们透彻,所以他才能有这样 的画,也许“快”就是他的特色。当即下笔 风雨快,笔墨未到气已存。

画画有娱乐性,有健身性,聊以自娱 尔。从许老的画里,我觉得自娱的成分是 很突出的,是一种表现自我的精神状态。 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这么画,我觉得 痛快,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可以感染自 己,感染他的弟子,感染他周围的人。

许麟庐最终结局(评论家眼中的许麟庐)(2)

王仲:胆气四溢,笔墨纵横 许老不是很张扬的画家,但许老给我最 大的感受是:他的艺术非常有胆略,胆气四 溢,笔墨纵横,非常痛快。可以看出他在作 画时候心态是非常畅快的,在气韵生动上, 许老用自己的实践为我们做出了一番景观。

今天我们研究许麟庐先生的作品有新 的意义——老一辈的画家,他们对艺术的态 度确实值得重新研究。研究他们对艺术的看 法,他们认为艺术是什么以及他们对艺术的 态度这些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老一代画 家解读得比较好,不浮躁。老一代画家对艺 术的目标很了解,然后向目标突进。许老是 老一代画家中的典范,他的艺术是我们很好 的遗产。

许麟庐最终结局(评论家眼中的许麟庐)(3)

郎绍君:发乎其心,晚成方为大器 许老的画让人想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 题,就是书与画的关系。

许老的画在晚年已经到了很成熟的时 期,是用草书的方法入画,这样就比齐白石 在风格上更接近青藤派。许老的“草书”也 许不像徐渭那么狂,但是非常流畅、潇洒, 落笔和收笔都很轻,这就构成了许老写意画 的特点——行笔快,很自由,很放松,像草 书那样很抒情。

我觉得许老在20世纪60年代和晚年,画 风上的区别是非常大的。晚年是以草书方法 画的大写意,特点鲜明。从书法的角度看, 许老没有齐老的金石背景,他走的是齐白石 早年走的青藤、八大的路子,画中的一些形 象,一看就是来自于八大,非常神似。而到 晚年,许老确实形成了完整的个人风格,从 画上可以感觉出是青藤一路,但与青藤、八 大又不同。许老的画很自由、很活泼,比较 轻松、飘逸。

本质上,许老还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 许老的画,带有中国文人的业余性质——我 想画什么,爱画什么,就画什么。这些作品 是从他心里流出来的,非常自然,这就是中 国文人画的传统。比起当下许多画家重视流 行和画廊需求的做法,许老更接近于中国传 统艺术的精神。

许老与齐白石还有一个相似的地方是雅 俗共赏,而且与齐老一样偏于雅。文人画还 是要保持雅的特点,保持他的高雅性——虽 然有玩的性质,但更要有精神的追求,要把 自己的人品画出来。

许麟庐最终结局(评论家眼中的许麟庐)(4)

陈绶祥:笔笔生发,独树一帜 许老的画有三大特点:

一、他的画是新的,有时代感。

二、他的画是中国人的,他的所有技 法,都不会让人感到是西方技法在中国画中 的变革和实验。

三、他的画非常有个性。他的画就是他 自己,是他几十年的人生和对人生的态度。 许老的画风得力于他的书法,他落笔、收笔 的轻,如草书的疾速、飘洒,很讲究。许老 很讲究笔锋的转折,飘起来,笔锋间充满变 化,不完全是中锋,很多地方是侧锋,拖、 甩、飘的这种笔法。因此,我说他的这种用 笔是新的,许老更明确地追求了这些。其实 许老不是不会其他书法,不是不会其他画 法,但是他的画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草书与他 的画风格的统一。这种新意是对艺术语汇的 拓展,对中国画的影响,不在于他的画本身。 作为中国画,最关键的语汇是笔墨所表 达的形式。许老特别重视起笔落笔的轻巧, 行笔非常流利,选择了与草书类似的风格。 他在构图上也选择了类似的风格,透过一种 物象来形成绘画上的形象。许老对他自己的 探索是心中有数的,是有目的的。他从草书 的轻灵、飘洒、流利中找到了自己绘画语言 的感觉,在现当代的画家中间,他是独树一 帜的。

许麟庐最终结局(评论家眼中的许麟庐)(5)

赵力忠:承传传统,直达核心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画家是社会 性的,用现在的话说叫自由职业。30年代之 前,画家队伍的组成以自由职业者为主,这 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随着院校的建立, 出现了学院性的。第三部分比较少,即创作 型画家。

中国传统的自由职业型的画家进入20世 纪后越来越少,导致我们对这部分人也越来 越忽视。而许老更多地承传了传统的东西, 他是承传型的画家。

中国画的核心就是精神性。看许老的 画,我最深的感觉就是:许老这样对中国画 有深入研究的人,他们对艺术已经不是当艺 术来看待,而是当作精神上的情人来看待。 许老的这些画,不但潇洒,而且自如,这是 很难得的。何海霞先生曾说:过去讲治大国 如烹小鲜,画大画也一样,不在乎画有多 大,而在于心有多大。

许麟庐最终结局(评论家眼中的许麟庐)(6)

水劲东:和平画店是浓重的一笔 许老的艺术,齐老的艺术,乃至徐青藤 的艺术,是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和继承,在 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许老对中国画的重要 贡献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画的精英艺术,是 中国画艺术五千年研究的成果。

许老对20世纪中国画艺术有两大贡献: 一是他的绘画作品、绘画创作。他在真正继 承了齐白石先生艺术基础上,把齐派艺术向 飘逸灵动的境界发展,根据他自己学画的经 历,推进了自己清新、流利的风格。另一个 是他早年在北京开办的和平画店,这是50年 代中国大转折时硕果仅存的一个精英文人俱 乐部。从事中国画研究的人,应该去研究和 平画店在当时存在的可能和结果以及它的作 用。许多精英文人和各界人士都集中在和平 画店交流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文化思考的成果。

和平画店不仅是商业场所,它还是在特 定历史大转折时期,中国传统文人聚会、交 易、交流、创作的场所,这一点,在过去的 评价和估量方面都做得很不够。对和平画店 的史料应该进行详细的梳理,可作为中国文 化史上非常珍贵的史料。

许麟庐最终结局(评论家眼中的许麟庐)(7)

李树声:感染力——文人画的价值 许老的画,正如苗子先生所说:画出了 他的个性,画出了他自己的特点,这在大写 意画是很不容易的。

中国画必须要立足于民间传统,从传统 走出来的齐白石、黄宾虹还是主流。没有他 们立在那里,中国画就没了。中国人要传承 发展自己的文化,考虑自己的艺术在历史长 河中如何发展,许老的意义就在于此。

许老绘画风格的很大特点是轻快流畅, 给人带来轻松和愉悦,让人心情豁然开朗。 这是传统中国画了不起的力量。

写意的意与个性有很大关系,成熟后确 实是一气呵成的。中国讲究精气神,这是中 国传统,如果不重视,就没有中国绘画。人 进入现代,自然有现代精神、现代气质、现 代手段,尽管还是用笔,但这支笔能做出很 多很美的东西,从精神上感染别人。

陈师曾在“五四”时写过《文人画的价 值》,我最敬佩他的这个提法。中国的文人 画是一种很高的艺术。

许麟庐最终结局(评论家眼中的许麟庐)(8)

邵大箴:地道的中国画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中国画有传统,正是因为有传统,出新 就更难。因为前面有太多的大师,而许老的 画,让人感到既是传统的,又有很多新意。 他和齐白石有一脉相承之处,但不一样。许 老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悟,有他的灵性和 悟性,这些都在他的画里体现出来了,这是 非常不容易的。

许老应该在中国美术史上,在中国绘画 史——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 是继齐白石先生之后,与李苦禅、潘天寿先 生齐名的,是相当有成就的。

许老的画沿承了齐白石、吴昌硕这一 体系,是真正的中国画,是地道的中国画。 保持地道的中国画是非常困难的,能创作出 雅俗共赏的艺术品的创作者,必须有高度、 广泛的艺术修养。这种大众化才是深刻的大 众化。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外行对许 老的画,画好在什么地方不一定会说得很清 楚,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众是会欣赏他的 画的。许老的画好处不仅在于大众欣赏,而 且在于包含其中的韵味、内在力量和体现中 国文化的精神。这才是最主要的,这才能征 服大众、提高大众。

真正的大众艺术要有高度的艺术内涵, 有饱满的精神力量。许老的画看着很轻松, 像玩着画出来的,但这是几十年的功力啊, 是几十年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底。他的 心胸境界在此,画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

许麟庐最终结局(评论家眼中的许麟庐)(9)

李松:君子如玉,入画温润艺术家的修养是多方面的,比如古典文 学、琴棋书画,还有不同领域的兄弟艺术, 不同的艺术之间联系密切。

许老确实是当代中国画大家,他很好地 继承发扬了齐白石的艺术,他追求的是大俗 大雅。每个成为大家的艺术家,在他自己的 艺术中都有非常独到的地方,许老在这些方 面有他新的发展。

能看出许老的创作心态是非常轻松的, 他的人生态度与艺术态度是一致的,而且题 材广阔,信手拈来,皆可入画,非常自如, 因为他的艺术修养到了这样的程度。他的笔 墨修养功夫,特别是在墨的应用上,非常的 润,画面非常的清,这是很难做到的。

对温润的审美,是从对玉的审美发展过 来的,玉有五德,最主要的就是它的温润。 对温润的追求对整个中国艺术都有很深的影 响,都把温润作为很高的追求。

许麟庐最终结局(评论家眼中的许麟庐)(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