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玛丽的理由 我最喜欢其中的玛丽(1)

小说和电视剧,更喜欢谁?

小说和电视剧,更喜欢哪一个呢?我是先追了《盛装》的剧,看到第9集的时候要开会员了,可是我没有会员,又很着急剧情,所以开始读《盛装》小说。感觉小说更细致更有思考空间,电视剧是直给的比较有紧张气氛,反正是各有千秋吧。可能演员的台词比较好,我是非常喜欢陈开怡的许多台词表达,当然更吸引我的是台词的内容,跟新媒体、传统媒体以及审美、选题和否决一些不好的创意,那些表达是铿镪有力的,体现了真实性和专业度。这也是吸引我去读原著的目的,因为电视剧中的对话很快,根本记不下来,只有到小说中去找一找、划划线了。

可能我是一个个例吧,从追剧再转到追小说。有一种体验,感觉小说的二次创作力度不大。因为是先有的剧本,然后有了剧,才又推出的小说。甚至我感觉从剧本到电视剧,有演员及导演团队的二次创作,令剧本增色不少,毕竟那也是一个庞大的创作团队。但是我觉得小说是从剧本起步开始创作的,小说没有汲取到“导演及演员团队二次创作的养分”。甚至有些精采对白是在小说中找不到的。虽然从剧本到小说也是二次创作,又多了一份力量,但是如果加上导演及演员们的那一份力量,就更完美了。不知道我的理解有没有偏颇,这些过程我也是猜的,所以上述只是我的个人见解一家之谈。

喜欢玛丽的理由 我最喜欢其中的玛丽(2)

内容为王的时代

还是炒作的时代

我今年对职场元素比较感兴趣,春节假期里追了《心动的offer》,对医生和医学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能体会医生们的内心世界了,虽然节目只体现了正能量及更美好的面,没有放去许多无法去面对的现实,但是我觉得挺好的。而电视剧和小说是可以虚构的,所以《盛装》小说中的情节应该高于现实生活,人物也是理想化的。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非常强烈,充满着明争暗斗及属于职场的腥风血雨,给人震撼般的感官刺激。我觉得抛开人物冲突和情感消耗,我能看到媒体行业以及职场丛林中的某些更有吸引力的东西。关于新媒体行业和时尚圈的许多干货,才是《盛装》要传递的价值和最闪光的东西,我很喜欢这部分,尤其是人物对话中口吐莲花,表达出来的这些专业素养,非常养眼,特别吸引我。

传统纸媒会没落吗?我觉得不会。就算新媒体异军突起,但是传统纸媒的优雅会永远存在。

喜欢玛丽的理由 我最喜欢其中的玛丽(3)

发现两个大bug

我觉得《盛装》的闫磊就是个大bug.他是商业大享的儿子,钱从来不是他的难题,多得花不完。曾经花天酒地没有灵魂的胡闹少年,被乔治主编治愈,改头换面大革新,来到《盛装》潜伏着做了内容总监。酷少相当于离家出走,也不再动用家中的资源,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牌,但是他却成为了众人口中的,最强大的最牛叉的内容王,当上了内容总监,虽然这样的总监相比他家的产业,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职位。

而李娜也是这个职场游戏中的硬bug,她是体育生,骨子里把自己当男人角色,比直男还直男的思维和做事风格,如果能在《盛装》里转身变化文艺才女,或者文艺小清新,我是不会相信的。

但是,这两个bug变成了剧中的主角光环,生活和现实已足够讽刺,电视剧也非得这么来吗?

《盛装》中有一段说,某个人写公众号,内容特别俗,写了三个月,赚了50万。这信息让我惊掉了双下巴。虽然新媒体蔚然成风,出了各行各业的大牛,他们华丽转身变成网红,在内容圈做得风生水起的,赚跑了眼球吸饱了粉,钱包也鼓了起来,但仍然是不容易。这就是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不能提供良好的内容,你会分分钟掉粉。但是如果有了知名度,有了噱头,有了标签或者风格领头,就好做多了。简单一句话,就是起步特别难。我的公众号原创150篇了,粉丝13,一分钱不赚,太难了。虽然是内容为王,但是如果没有运营手段和工具,再好的内容,也不容易出来。

喜欢玛丽的理由 我最喜欢其中的玛丽(4)

《盛装》主要讲述了新媒体迅速崛起,传统媒体受到冲击,时尚杂志《盛装》艰难的探索和转型过程中,总编和副总编,以及投资集团之间因理念不同和利益纠纷,所产生的关于行业、关于人生、关于职场的思考和故事。这里的元素非常鲜,很吸引人,同时还提供了专业素养,让读小说的我们,会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及获得自己的思考。

《盛装》:我最喜欢其中的玛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