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步之遥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1)

失控的布朗森

《失控的布朗森》是第6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根据英国“最暴力”“最温暖”的囚犯迈克尔·皮特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由英国著名演员汤姆·哈迪主演。这是一部半戏剧、半古典的带有英式诙谐的人物自传!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表演。

影片于2008年在英国伦敦上映,上映以来,这部影片就如同主人公的性格一样,呈现出了两极分化。豆瓣评分仅仅只有6.7分。但是查询所有的资料,会发现,这部影片的评分虽然低,但是基本上都是好评,即便是打低分的人,也仅仅是表示看不懂这部电影。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2)

《失控的布朗森》主要记录的是英国最臭名昭著的温暖罪犯迈克尔的生涯。我之所以认为这部影片是一部好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部影片以英式黑色诙谐的方式,将一个处于天才与疯子边缘的“艺术家”真实的展现了出来。

影片的主要剧情就是迈克尔•皮特森出身于上层社会家庭,从小就忘记了自己叫皮特森,只记住了自己的绰号查尔斯·布朗森,一开始的他,想要低调做人,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具有不可自抑的暴力倾向,所以布朗森没能像其他人一样完成学业和工作,在一次外出中,他有预谋的抢劫了当地邮政的26块钱,虽然钱不多,但是布朗森还是因为抢劫邮局而被判入狱七年,至此,布朗森成为了臭名昭著的英国监狱恶徒。富有表现欲望的布朗森用暴力作为自己成名的途径,在狱中不屈服于任何管教,同时也得到了犯人们的钦佩和媒体的关注,布朗森自诩为“英国最残暴的犯人”,他的监狱生涯就是不断的单人禁闭、不断的更换监狱……布朗森出狱后投身地下拳击界,但不久又再次入狱,布朗森的故事还在继续……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3)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绝佳的影片,从评论中都是好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那么为什么影片的评分不高呢?如前文所述,主要是大部分的人没有看懂而已。

虽然这部电影的官方定义是人物自传体剧情片。但是如果仅仅是去看剧情,那么自然会出现看不懂,比较主人公就是一个让人迷茫的人。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足够真实。

鉴于很多朋友反映看不懂这部影片。于是我准备以我的见解出发,从这部影片之中叙述风格以及拍摄手法出发,去深度解析这部影片蕴含的教育、信仰、哲学等引发人们哲思的道理!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4)

01、叙述风格——以插叙的方式,不断插入戏曲型的内心独白,让沉闷的剧情充斥英式黑色幽默,让人轻松了解到布朗森这个天才与疯子共存者的内心世界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是真的成也萧何败萧何,很多的观众说,不断变化的场景让人莫名其妙,但是在我看来,不断翻转的内心独白之中,充斥着英式的黑色幽默,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正是这些独白,才让世人真正的了解到布朗森的内心世界。

那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内心独白,才是最大的看点。时间在这些内心独白与监狱喜剧之中度过。全程无“尿点”。所以我决定,从插叙的内心戏之中,读懂布朗森的内心世界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5)

第一段内心独白:我要成为明星

在进入监狱后,布朗森就把狱友给打了,当时他的内心戏就出现了,他站在舞台上,说我要成为大明星,成为喜剧家。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很多人对布朗森无端打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认为他是一个狂暴症患者,而且患有精神分裂症状。否则怎么会在监狱之中无端端的生事呢?

其实在我看来,布朗森其实是活的最明白的,他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做可以得到什么,虽然脑回路不对劲,但是他活的真的明白。

就是因为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明星,所以他要成名,于是他在监狱以暴制乱,用暴力成名,事实上,他做到了,36年,他换了120家监狱,所有的罪犯与狱警都怕他,而且媒体也关注着他,虽然不是好的名声,但是他真成名了不是吗?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6)

第二次内心独白,我要成为喜剧家

在剧情进行一大半之后,多次内心独白之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关于布朗森的那一次内心独白,他说他想要成为喜剧家。这是在他多次更换监狱之后的独白,他已经有名气了,所以他要做另一件事情了。于是他给家里写信,家中帮忙保释了他。

这里有一段细节性描写,在观影时,我注意到一个弹幕:“这样走路也是没谁了”。

当时看到这一句也觉得他走路的姿势蛮搞笑的。但是观影后仔细一想,他走路的姿势,似曾相识。在多年观影的经验之下,一道身影渐渐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走路姿势不就是这样的吗?

而且当时的布朗森出狱后的见到父亲,半鞠躬带有僵硬的身影,还有后面去见朋友左手夹包,右手拿黑色雨伞的姿势,也很像卓别林。我不知道这一段的细节描写的在致敬卓别林,还是因为布朗森想要成为喜剧明星,所以模仿卓别林。

但是就剧情而说,就布朗森的内心独白而言,这一段细节性、带有致敬性质的描写,与前面他想要成为喜剧家的内心独白做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这一点的细节描写,做的真的非常好。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7)

在我看来, 这部影片的叙述风格很有意思,歌剧 戏剧性的设定,时不时的内心独白,将英式黑色幽默诠释到了极致,而且在简单轻松的氛围之中,让观众走进了布朗森的内心世界。不得不说导演是一个鬼才。全剧不与观众互动,就如同布朗森的内心一样,只有自己,坚持自己。

按道理而言这样的剧情应该很枯燥乏味的,但是这部影片就是非常的幽默风趣。在这儿不得不对导演说一句:“干得漂亮”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8)

02、拍摄手法——“教科书”一样的拍摄手法,狭小的监狱空间之中不断的翻转,内心心的切换,让人欲罢不能,多镜头的运用让本该沉闷的剧情变得有些文艺范

在剧情的叙述风格刻画的深入人心的基础之上。影片对于镜头运用也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狭小的监狱空间,本应该是一镜到底的拍摄模式。但是如果真的一镜到底,那么即便是因为内心戏带来的诙谐一样可以让这部影片变得精彩。但是却会让剧情变得沉闷不少。

所在在精神病院的那一段拍摄,导演使用了镜头的切换。这一切换手法堪称经典。

在布朗森多少袭击狱友与狱警之中,可能连狱警都觉得他有神经病,于是把他送到了精神医院,这一段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突如其来的画风突变,让人措不及防的同时,也让观众不在感到压抑。

这一段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这一段进行了换镜处理,精神医院本就是和监狱一样,属于压抑的环境。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用广角的镜头。那么剧情一定会变得非常压抑。但是在精神医院这一段,导演直接从广角的镜头换到了长镜头,将精神医院的徘徊、空旷,以及大家一起跳舞的画面呈现。这一段突变的画风让剧情轻松不少。

仅仅只是一个镜头的变化,就做到这样效果,这部影片的拍摄手法,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9)

03、从影片的基础上,感悟源自教育、哲学、信仰的思考!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之所以有这么的喜爱者,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想要去了解布朗森这个人。但是更多的,还是主要因为从影片本身领悟到一些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比如影片对于教育的描写,对于信仰的刻画,对于哲学的深思。这些才是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10)

第一、失败的教育造就了布朗森的偏激与狂暴

布朗森的家族出生背景是非常好的,来自于英国上流社会的贵族家庭,按道理说这样的家庭出生的孩子,在贵族传承的英国,布朗森应该是一个绅士,而不是一个狂暴者。那么他是怎么走到这条路上的呢?其实这与他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影片开篇就是布朗森的独白:我的父母是很好的人,出类拔萃,受人尊敬!而我去去上学,低头做人,很多孩子喜欢到处惹是生非。

而布朗森不一样,他喜欢打人,不高兴了打同学、打老师。结果被学校遣送回去,当校长想要跟她母亲交流的时候,母亲直接把门关上了。

布朗森的独白中说道:我当时不坏,至少不是很坏,我还是有自己的原则的。

由于母亲皮特森夫人对他的放纵与溺爱,让他变得喜欢打人,到最后控制不住自己。

其实从这一段上而言,可以感受到布朗森父母在教育上的失败。如果一开始在学校的时候,皮特森夫人愿意辅助学校一起教育他的话,相信他会变成他父亲那样的人。可惜很遗憾的是没有,皮特森夫人的放纵,让布朗森变得肆意妄为。

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叛逆之后,他变得无法控制自己!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11)

而且还有一段描写,更是直接说明了造成这一切的都是因为母亲皮特森夫人。在抢劫邮局之后,布朗森被判入狱七年。

按道理说这个时候的父母应该是在教育孩子,但是法庭上的皮特森夫人依然没有这样做。而是告诉布朗森,别担心,不会真的在里面待七年的,最多四年,可惜皮特森夫人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一去,竟然是四十年!

就开篇独白来看,我认为,布朗森之所以会变得有狂暴症,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独特的内心世界,但是更大的原因就在于父母的教育之上。早期的他就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在学校里面想打谁就打谁,包括老师,而在做完这样的错事之后,他的母亲非但没有责备他,反而拒绝了与学校老师甚至是校长的交流。如果换一种教育方式, 也许是不一样的结果。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12)

第二 、影片对于文化信仰的刻画也很到位

虽然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宗教,但是很明显布朗森的信仰很坚定,至少贵族的信仰他保留着,就如他开篇的独白一样,他不是很坏,至少做事很有原则。而且入狱之后,他虽然多次袭击狱友与狱警,但是要知道的是,他并没有真正的干掉谁。

布朗森有着自己的原则底线,而且他很清晰的了解着自己想要什么。与其说他是一个疯子或者狂暴症患者,还不如从另一个方向去看待他的内心世界。布朗森有着自己独立的信仰与坚守的底线,所以他反抗当时社会,他不想随波逐流,他要保持自己的特立独行。

这一点,在影片中多次得以体现,入狱的第一年,让他干活学会生存的技能,但是他不愿意。后面更换监狱后一样的情况继续发生着。

关于这些描写,我将其归类在布朗森是对当时文明社会的反叛,他用极端的暴力与极端温柔反应出社会虚伪的善于无情。这才有后面独白时期的变脸秀。变脸秀其实主要就是反应出他在现实面前对于坚守自我的卑躬屈膝的纠结与挣扎。后来他想要屈服,于是他申请保释出狱,但是明显他与社会的格格不入,于是他再一次用暴力让自己入狱。很明显,在布朗森的心中监狱是他最好的归宿。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13)

关于哲学,哲学之中:将人分为三种,天才、疯子与凡人,凡人介于天才与疯子之间,所以只是凡人,但是天才与疯子是一个级别的。

影片对于哲学有着很好的诠释,完美的将布朗森处于天才与疯子的边缘呈现了出来。在布朗森的心目之中,监狱是他最好的归宿,所以被保释之后,他又要回到监狱。但是这一次归来的他不一样了。虽然一样喜欢暴力。看到喜欢的球星踢球赢了,他会高兴的起来暴打狱警。

但是最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或者说在被保释出去一趟后,他彻底的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去做。如果说之前的他是一个有原则的疯子,他的脑回路不正常,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只能以暴力来传递。

那么重出社会后,再一次回到监狱的布朗森已经找到了自己灵魂,并且如何把自己天才的灵魂表达出来。在这之前他想要成为明星,所以用暴力去让所有人都认识他。

重新归来后他的,学会了用绘画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画都很怪,但是大家都喜欢他那不一样的画风。最后他成为了一名画家,他的画可以卖到25万英镑。而他却一分都不要,全部捐出去。

从极端的暴力到极端的温柔,布朗森找到了真我,就如同天才一直在疯子的边缘徘徊着,疯子也是天才,只是不被理解的天才。布朗森就是这样的天才。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14)

总结一下

这是一部人物传记剧情片,如果作为剧情片来看,这部影片很枯燥,也很无厘头,完全看不懂在说什么。但是这正是这部影片的伟大之处,因为布朗森的原型就是一个处于天才与疯子边缘上的人物。影片至少在这一部分的表达上,体现的非常的好。但是在我看来,这部影片不仅仅只是一部人物传记,如果作为人物传记来看,这部影片的剧情并不是优秀。更无法理解到这部影片深层次的魅力。

而我看来,这部影片,导演想要给人们传递人生哲思至少有三点,教育的失败铸就了狂暴症的布朗森,但是身为贵族出生的布朗森有着自己的信仰,不管到了什么地步,都不会背叛自己的信仰,违背自己的原则。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路就算走错了,但是依然有回头的余地,或者重新开辟一条路出来。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15)

以下是我的个人感悟,

1、为人父母者,有责任有义务教导孩子,当发现孩子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迹的时候,一定不要放任自流。过度的溺爱,只会让事情超出自己的可控范围,让自己追悔莫及的同时也让孩子走入错误的道路。

2、生而为人,一定要敬畏点什么,这样你才不会肆意妄为,至少得信仰点儿什么,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只要不打破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不管走了多远,都还有回头的余地。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16)

留在最后:布朗森的绘画欣赏: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17)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18)

布朗森说内心强大(失控的布朗森疯子与天才)(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