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1)

据《晋书·秃发乌孤载记》,鲜卑秃发部在乌孤八世祖匹孤时,由塞北迁入河西,“其地东至麦田、牵屯,西至湿罗,南至浇河,北接大漠”。

西晋初,秃发乌孤六世祖树机能尽有凉州之地,雄据河西,后为马隆所败,部众遂降西晋。后至乌孤父思复之时,部众稍盛。

至乌孤时,乌孤务农桑,修邻好,后凉吕光署其为“假节、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光武县侯”。之后乌孤吞并乙弗、折掘、意云诸部鲜卑,逐渐强盛,并筑廉川堡而居之。

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2)

《资治通鉴》将筑廉川堡而居事系于晋太元二十年,廉川堡在今青海民和县。吕光又封其为广武郡公。此后,吕光“又遣使署乌孤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因此时后凉衰落,乌孤不受。

从吕光署乌孤“征南大将军”及“益州牧”的封号来看,吕光也是欲以乌孤为后凉势力向南发展的凭借。在拒绝后秦封爵后,乌孤于隆安元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建立南凉政权。

南凉秃发乌孤在隆安二年占据西平,并于次年徙治乐都,当时对于陇右、河西形势问于臣下道:“陇右、河西,本数郡之地,遭乱,分裂至十余国,吕氏、乞伏氏、段氏最强,今欲取之,三者何先?” 其属下杨统认为,“乞伏氏本吾之部落,终当服从。

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3)

段氏书生,无能为患,且结好于我,攻之不义”,而吕光年老,嗣子微弱,可乘虚图之。可见当时河西、陇右形势中,南凉最忌讳者,为此三者。而且秃发乌孤在隆安二年进据西平时,后凉浇河太守王稚以郡降,在次年乌孤以若留镇浇河。

《资治通鉴》言:“浇河,吐谷浑之地,吕光开以为郡。”据《宋书·鲜卑吐谷浑传》,吐谷浑有四大戍,其中之一就是浇河。

宋少帝景平中,拜吐谷浑阿柴为安西将军、浇河公,即此城也。可见浇河郡为后凉所置,则在隆安初年,吐谷浑势力尚弱,并未突破浇河一线,浇河城地当黄河南岸,宋景平时距晋隆安时仅二十余年,吐谷浑就已经据有此地,这也是在义熙元年树洛干继位至阿柴在位时期十数年间经营的结果。

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4)

隆安五年,南凉获得东晋封授,东晋“以广武公傉檀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凉州牧、录尚书事。东晋在河西与南凉建立起宗藩关系。此时的南凉虽然势力比较强盛,也在觊觎后凉姑臧,但终究因为后秦国力尚强,于是暂时臣服之,与后秦也保持着朝贡关系。这也是十六国时期,各政权在复杂的周边形势中的生存之道。

接着,后凉吕隆在被围城数月之后降为后秦,后秦在河西、陇右之地建立起了强大的影响力。此时自称凉州牧的沮渠蒙逊惧于后秦势力,在南凉的军事征伐下,纳质于南凉利鹿孤以求援。南凉也趁着后凉政权衰弱之际,出兵征讨,以进取河西。

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5)

此一时期,后秦与北方拓拔魏、仇池氐王杨盛等相攻伐,其周边形势又复杂多变,尤其从赫连夏建立后,在一定程度上又为河西秃发氏的发展,陇右乞伏势力重新积聚力量再次复兴创造了机会。另外,《晋书·吐谷浑传》载:“乌纥堤大败,亡失万余口,保于南凉,遂卒于胡国[园]。”

在西秦臣属于后秦的情况下,乌纥堤寇这边的背后,应该还有南凉的支持。如前所述,南凉在后秦打败后凉之后,有经营河西的意图,屡屡出兵进攻后凉,但面对后秦的强大实力,仍不敢公开抵抗,并在名义上接受后秦封授的官爵。

但在背后,终究与后秦在河西有着利益的冲突,成为后秦在河西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如吕隆降后秦,后秦在河西建立起统治以后,元兴元年封授周边政权,惟封南凉傉檀为公,北凉沮渠蒙逊、西凉李暠皆为侯。

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6)

在之后,南凉畏惧后秦之强,采取去年号等举动,并向姚兴请领凉州刺史,但终不为姚兴允许,但这并不妨碍其与吐谷浑的暗中联动,对降于后秦的西秦乞伏乾归所领之地进行抄略。这一时期,南凉对后秦的凉州姑臧城觊觎已久。

义熙二年六月,秃发佘檀先是出兵伐沮渠蒙逊,蒙逊婴城固守,佘檀返回途中,向后秦献马三千匹、羊三万头。姚兴以佘檀为凉州刺史,梗檀于是得姑臧城,凉州为南凉所有。

到义熙七年时,随着南凉的衰落,吐谷浑又与北凉不断进攻南凉,对南凉进行利益分割。据《资治通鉴》,义熙七年二月,“吐谷浑树洛干伐南凉,败南凉太子虎台”。此次伐南凉,是吐谷浑为了配合北凉的讨伐行动,此时南凉已疲于应对。

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7)

在义熙元年第八代王树洛干继位以后,吐谷浑政权经过数年的发展,其力量逐步壮大,也逐渐有了要与河西、陇右诸政权争衡的实力。

据《晋书·吐谷浑传》,吐谷浑第四代王辟奚曾向前秦称藩,被拜为安远将军,第五代王视连迫于西秦的强大,又向西秦称臣,被拜为白兰王。

第六代王视谟时,“虚襟抚纳,众赴如归”,敢于拒绝西秦封爵,并扬言要“扫氛秦陇、清彼沙、凉,……迎天子于西京,以尽遐藩之节”,虽最初西秦“惮其强,初犹结好”,但在隆安二年乾归遣众击之,视靡大败,退保白兰。

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8)

在十六国时期,相伴吐谷浑始终的,还有羌族势力。其中势力最大者,就是占据枹罕和洮河中游地区的彭氏羌。乞伏乾归自义熙五年复国以后,对陇右诸军展开了攻伐,在稳定了形势以后,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南凉、西羌和吐谷浑的讨伐上。

乞伏乾归先是派其子中军审虔率步骑一万讨伐秃发傉檀,败其太子虎台于岭南,“获牛马十余万而还”,接着率步骑三万征西羌彭利发于枹罕,彭利发弃其众南逃,被追斩于清水,并收枹罕羌胡一万三千。

彭利发败后逃亡的清水,应指略阳郡的清水县。清水县境也一度是后秦和西秦政权反复争夺的地方。彭利发南逃的方向,应该就是前往洮河中游的漒川一带,广义的覃川就指从洮河发源的嵹台山到流经今临潭一带的区域。

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9)

西羌以漒川为据点,其势力一度发展至河州一带。可以说,在西秦据陇右、河西一带时,当时的西羌相较吐谷浑,其势力毫不逊色。西羌彭氏,早在西秦乞伏乾归初立之时,就有彭奚念臣服于西秦,被称为“枹罕羌”,乾归封其为北河州刺史。

也就在第二年,吐谷浑视连贡方物,视连被乾归封为“沙州牧、白兰王”的前一年。相较于吐谷浑所在的沙州一带,河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控扼河西、青海的战略要地。乾归以彭奚念为刺史,说明其势力盘踞在枹罕已久,而且其社会组织形式应该也较为成熟,故能作为归附西秦后独当一方的重要力量。

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10)

相较而言,吐谷浑视连此时虽被封为“沙州牧、白兰王”,但因吐谷浑辟奚视连在位时,吐谷浑王族力量较弱。西漒羌酋钟地恶为长史,其政权中羌人势力强大,一度捕杀辟奚三弟,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吐谷浑政权。直到柿子和树洛干时,吐谷浑才逐渐发展起来。所以,此时乾归对其所封沙州牧,更多地是羁縻性质。

时机成熟 ,树洛干便率众三千家迁于莫何川,经过化行各部,使得众庶乐业,而在沙州建立起了其统治,逐渐以此为吐谷浑王帐所在。

然而,在沙漒之地驻牧,也面临着较白兰更多的统治困难。除了此地“沙漒杂种”众多,依然面临着河西、陇右诸势力的攻伐。随后南凉衰弱,在青海南部控制力减弱,这也为吐谷浑的发展带来较好的战略空间。

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11)

如前所述,发展起来的树洛干还一度和北凉联合,在义熙七年攻击南凉,打败南凉太子虎台。《晋书·乞伏乾归载记》记载,乾归率军三万征西羌彭利发于枹罕,“收羌户一万三千”。

从西秦在枹罕征西羌以及收羌户万余可见,在西秦乞伏炽磐最初复兴西秦时攻败彭奚念、占据枹罕后,此地仍然据有大量羌人,形成了以彭利发为首的羌人势力,而且力量比较强大,故发兵三万,并亲自讨伐。可见在当时,在河西、陇右沿边一线,自北向南基本上由这三股势力组成。

虽然经过视察到树洛干之后的对这些部族的整合,但在青海、陇右边界地带,仍有大量羌人势力是游离于这些政权之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而且从西羌据枹罕以后,西秦以三万军力讨伐。从枹罕一地就迁徙一万余户羌人迁往苑川来看,其势力比较强大。可见,这些西羌在河西、陇右一带各种势力的争衡中,因各种原因,分属于各方政权。

唐朝吐谷浑是什么地方(吐谷浑时期同南凉)(12)

自汉代以来,随着中原王朝对西羌的征伐、内徙,其较早地接受了汉族文化的熏染,在从游牧地域向农耕地区的迁徙、定居过程中,逐渐在陇右一带融入了汉族,生活方式以及观念的改变,决定了其往往对原来生活方式的摒弃。

西秦为后秦所败后,彭奚念又降于后秦,后秦国势转衰,彭奚念又降于南凉。从西秦复兴时又在枹罕进攻彭奚念来看,后秦在打败西秦后,又积极扶持西羌势力彭利发,以制衡乞伏氏。

在西秦、后秦、南凉依次转强时,分别依附于这些势力。而在漒川的羌人势力,也是之后吐谷浑进取洮河流域,需要面对的重要力量。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