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宦官汪直(依靠万贵妃起家)(1)

明朝时期,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宦官专权。每一朝都会出现权势滔天的宦官,有才干但谋私利,宫里宫外莫不巴结奉承,无人不惧。

汪直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他的名声可能不如魏忠贤显赫,也没有王振那么有代表意义,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的朝廷,汪直名声赫赫。

汪直的权势大到什么程度呢?你可能没看过《龙门飞甲》,但是你应该知道这句话

“东厂管不了的,西厂来管;东厂办不了的,西厂来办。”

这是《龙门飞甲》中西厂提督雨化田的台词,雨化田的原型就是汪直。这句台词也没有半点夸张,由汪直一手创办的西厂,在当时权势显赫。

明朝四大宦官汪直(依靠万贵妃起家)(2)

全文共计3000字,阅读时间7分钟,建议收藏后阅读。


汪直的早年经历

汪直是五六岁大的时候入宫的,在入宫之前,他的身份是广西瑶族叛军的后代,被俘虏后强制受了宫刑被送进宫中。

因为他人机灵,所以一进宫就被朱见深安排到宠妃万贵妃身边。万贵妃也非常喜欢这个机灵的小太监,汪直会说话、会办事,再加上他当时才五六岁,就是个孩子。

联系一下当时的情况,万贵妃比朱见深大14岁,朱见深登上帝位的时候,万贵妃都快30岁了。再到汪直入宫的时候,万贵妃少说也30多了,历史上万贵妃是有过一个孩子的,但是夭折了。不管这个孩子来的是什么时候,可以肯定的是,在万贵妃前三十年的经历中,是没有自己的孩子的。

明朝四大宦官汪直(依靠万贵妃起家)(3)

这个时候朱见深已经是皇帝,再宠爱她也不可能天天围着她转,朱见深已经不是那个需要时刻依赖她的小孩了。这个时候正好给她送来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还长得白白净净的,又听话又懂事,万贵妃自然喜欢这个小孩子。

汪直就这样成功在宫里生活了下来,在万贵妃的教导下一点点长大。可以说汪直后来的权势,都有万贵妃的助力。


获得皇帝信任,创办西厂

逐渐长大的汪直已经不满足于做万贵妃手底下一个受宠信的小太监了,他想要更大的权势。

于是在朱见深最需要特务人才的时候,汪直巧妙地展现了自己的特务天分。

皇帝都有疑心病,也总有上不了台面的事情需要人去办。虽然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专门得罪大臣的东厂,但就是因为东厂设立已久,大臣们都对东厂有提防了。而且东厂的手段形式化、套路化,简而言之就是,东厂已经满足不了皇帝的需要了

明朝四大宦官汪直(依靠万贵妃起家)(4)

朱见深这个时候就开始琢磨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时候,汪直就进入了朱见深的眼里,当然这之间也少不了万贵妃的大力推荐。

当时朱见深的成化年间,不少权势大的宦官都是万贵妃一手提拔上来的。

据记载,汪直最大的特点是:只要给他足够多的东西,他想成为谁就能成为谁。你让他上街扮作富商也没问题,扮作乞丐也没问题,学什么像什么。而且神奇的是,他还非常低调,能够做到上午刚跟你搭过话,下午你就能忘了他,而且再见他你还不知道你曾经见过这个人。

这种本领太强大了,刺探情报太便利了。没有人对他有提防,他想知道什么都能知道。而且汪直办事缜密,皇帝想知道的,他都能办的妥妥的。

明朝四大宦官汪直(依靠万贵妃起家)(5)

后来妖道李子龙和太监韦舍密谋造反,为了把这件事情秘密的查下去,特命汪直和锦衣卫一起调查。这是汪直最初接触的系统的特务机构和行事方法。

这件事情汪直圆满完成任务后,朱见深想到原有的特务机构居然不听他的了,居然跟人密谋谋反。他需要新的特务机构了,于是西厂就这样成立了,汪直成功晋升西厂提督。

这里汪直能成功晋升,固然与他的努力和野心脱不开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形势所迫。从谋反这件事情上看,朱见深就已经明白了设立多年的东厂和锦衣卫树大根深,他们很会为自己谋利,已经不是一心忠于皇上了。当旧人不好用了,势必要换新的。

明朝四大宦官汪直(依靠万贵妃起家)(6)

但是这个时候朱见深还没有能力换新的,所以只能先提拔一个新的。汪直带领的西厂,就是朱见深手中的一把利剑,皇帝说办谁就办谁,刚直不阿,除了皇命,谁的面子都不给。


政治路线走的对,权倾朝野只是时间问题

汪直掌管西厂时,不过是个16岁的少年,而且还是个太监。他自己不能服众不要紧,后台有皇帝和万贵妃给他撑腰。汪直一上任,就办了一个大案,覃力朋案。

覃力朋也是一个太监,手握大权就飘了,贩卖私盐还打死了个人。汪直不管他权势多大,也不管他跟自己一样都是太监,也不管他在宫中的势力比自己更雄厚,把人拿了就要法办,按律当斩。

虽然最后覃力朋还是逃脱死刑,但是这件事为汪直在其他人心中立了一个下马威。

后来的杨晔案中,杨家累世高官,杨父不小心在乡下打死了个人。这件事在京城里,搭人情也好、送礼也好,总之别的关节都打通了,就是打不通汪直这根桩子。汪直命人将杨晔和他父亲逮捕归案,重刑之下,什么都招了,就此牵连出一条文官系统中互相包庇的暗线。

明朝四大宦官汪直(依靠万贵妃起家)(7)

这件事情一出,朱见深对汪直的好感度蹭蹭上涨,对汪直的信任度也上升了好几个档次。一时间汪直在朝野风头无两,但是因为汪直的西厂干的毕竟是特务的活,谁都不知道自己家里哪个下人哪个小妾就是汪直安插的探子。所以朝野上下,一边对汪直毕恭毕敬,就差把他当皇上了,一边在心里唾骂“阉货”。

汪直的另一个聪明的做法,就是对皇帝知无不言。夸他的奉承他的,他明面上不去皇帝那里为这个大臣讨要好处,反而表现得非常不屑。轻视他的,或者并不拿他当权贵看待,以平常心对待的,他反而高看一等,皇帝问起,他据实回答,还会夸赞对方正直清廉,是个好官。

朱见深一听,这孩子实诚,对自己没什么七拐八绕的心思。还大度,据实说话,不因为人家骂了他就说人家坏话。

明朝四大宦官汪直(依靠万贵妃起家)(8)

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到权倾朝野,汪直的政治路线走的非常对。紧抱皇帝大腿,尽心尽责为皇帝办事,别管皇帝说了什么,别管过程什么样,骂名我来背,好处是皇上的。这样下去,只要他汪直还有用,皇帝就会一直让他掌权。

更何况在朱见深心里,这就是个在自己和万贵妃身边长大的小孩,又一心为自己办事,在自己面前从不说谎,怎么可能会背叛他呢?


盛极必衰,二十多岁的年纪,退出政治舞台

上边说了,汪直年仅16岁,就坐上了西厂提督一职,监察百官,声势显赫。

但是这并不是汪直成就的顶点,他在特务这个行业上展现出来的天赋,远远比不上他的军事才能。

史料记载,汪直“直年少喜兵”,汪直和明朝任何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一样,都想上战场打仗。所以到成化十五年时,建州女真来犯,朱见深也是个不怕事的,他要打就打,我大明还能怕了你?所以派人去打仗,汪直为监军。

古代有不少太监监军的例子,多是皇帝不放心将领。汪直这个监军做的,堪比军师。这场战争,虽然汪直只是个监军,却是实际上的统帅。朱见深跟建州女真打了三次,这是赢得最漂亮的一次。

明朝四大宦官汪直(依靠万贵妃起家)(9)

后来汪直辗转辽金等地作战,立下赫赫战功。他自己那个军功梦是实现了,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离开皇帝身边五年了。

五年足以发生太多事情,在大臣的强烈要求下,西厂被撤。汪直在京城的时候他们不敢说话,汪直走了弹劾他的奏折一个接一个的没停过。更何况朱见深猛然发现,这个小孩立下了这么多军功,早已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成化十九年,朱见深召汪直回京,给了他个宫中养老的闲职,在宫中终老一生。


汪直是难得,得了善终的专权宦官,虽然他的手段残忍、宁肯错杀不可放过,但是汪直本人是非常有才能的。或许一开始他没有进宫的话,他会是一位年少成名的将军,而不是一个祸乱朝政的宦官形象留在历史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