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叔叔的心理信箱

(向上滑动启阅)

大耳叔叔您好!

我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有时说话做事不过大脑,想到什么说什么,得罪了很多人,最后把自己弄得很孤立,事后也很后悔。有时候做事情也是主意反复,比如跟同学约好去游玩,结果临出发的时候就开始犹犹豫豫,最后还是找个理由拒绝了,事后特别后悔;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男生,他总是找我问学习上的问题,可每次我都会用冷冰冰的话语对待他,后来他觉得有点自讨没趣,就开始疏远我了,我心里特别懊恼。我觉得我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做的许多决定过后都特别后悔。

我想知道大耳叔叔您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做决定时不再后悔

武艺(化名)

任何事情都要记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心理做了决定总后悔)(1)

武艺:

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信中你提到有时候说话不经大脑脱口而出,说明你心直口快,一般心直口快的人做事很果断,干脆利落。但有时候在选择上你又犹豫不决和踟蹰不定,这也说明你遇事有冷静的一面,会独立思考。你的困扰不在于这两种情绪状态的转换,而是常常对你做出的决定感到后悔。

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确需要快速做出决策,但有些事情就需要慎重深思,权衡利弊后再做出决策。但做事情和做决断是快速还是慎重,和我们每个人的气质类型和生活经历有关。比如胆汁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做出反馈的速度就有很大的区别。

拒绝是对外的,后悔是对内的。后悔了一定表示不满意,但不后悔也并不代表满意。后悔是我们经常经历的一种情感,不过如果你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无论做什么决定都会后悔的认知模式一旦形成,那就会生活得非常痛苦。

心理学将“后悔”解释为“基于认知上的消极情感”,也就是说后悔的时候才明白,如果当初用另外一种方式去处理,结果可能会比现在的要好。常常对决定感到后悔的人,很多都是在做决定时不愿承担责任或不敢承担责任,结果是不得不承担更大的责任。

你信中提到自己的情况,属于在认知上出现了回避和强迫的情绪冲突,后冲突由外转内,造成认知上的固化。

制作后悔的解药,第一步需要做好心理预防第二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复盘,最后要将自己的行为或决定带来的后果进行合理化。

做决定时要学会权衡利弊,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做出判断,以需求带动情绪。你还记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吧?任何事情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即便可能一时遭受损失,但也有可能因此而得到一些有益之处。反之亦然,即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好的一面我们能欣喜地接受,坏的一面我们也要进行合理化。

要学会跳出事件主角的视角,尝试以“路人甲”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事件的结果,这样思维会变得不一样,焦虑值也就会降低。比如对你非常喜欢的那位男生,如果你以“路人甲”的视角来看,其实这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对方做事是否执着,以及遭受挫折时的态度,会更加冷静地审视对方的出发点和动机。

在做决定的时候,遇到困惑先停下来,做一个深呼吸,试试做一回“路人甲”,换个角度看问题,然后再做出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大耳叔叔

任何事情都要记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心理做了决定总后悔)(2)

图源:pixabay

案例反思

后悔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情绪反应,是比较后产生的一种失落,表现为对现在的结果不满意,内核是不愿意承担责任,或不敢承担责任。

后悔是对事件的一种态度,但“解药”是对结果的利弊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也是情绪和认知的转换,如果还有余下的事件和情绪,可以进行结果合理化处理,避免负疚的情绪长期内化,形成负面的认知和判断。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曹大刚 心理学硕士、心理高级教师、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