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个别人分享的小故事,有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做孙枇杷。

名字这个东西,不言而喻,是一个人的第一标签。那么如此奇特又偏门的名字,大人们可能会深思一下,会不会有什么故事在里面,小孩却不会。

这个小男孩在班上被叫了很久的“孙噼啪”,每次他都会很认真的纠正别人:“是枇杷,不是噼啪”!当然没有什么用,他还是会被叫做孙噼啪。

老师们也会觉得他这个名字有意思,常常会喊他起来提问问题,也会问问他

“谁给你起的名字呀?” “我爸爸”

“是因为你爸爸很喜欢吃枇杷吗?”“你是不是有个姐姐叫琵琶啊?” “不知道”

但也就是一个小乐子,日子也就在被叫噼啪的时候噼里啪啦的过去了。

小学时常会有家长会,通常都是他爸爸来参加,这一次,他的妈妈竟然来了。

“噼啪,那是你妈妈吗?”“不是,那是我姑姑”,说完,枇杷红着眼眶走的背影,让他小小身子都有了一种叫萧瑟的感觉。

时间继续走,走到了这批孩子上到了高中的年纪,走到了他们学习了那篇“项脊轩志”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枇杷树,长这样。

什么枇杷比较有名(今天我们从孙枇杷)(1)

枇杷树

青青的叶子下面最后会挂满黄色的果实。

可是“枇杷”这个名字,却给我一种眼眶仿佛瞬间想要湿润的感觉。

这。我想就是名字的力量。

是的,名字是有力量的,也是有情怀的。

然而用“枇杷”做名字,力量有之,情怀有之,却也让小朋友背负了更多。

所以我们不妨来欣赏欣赏真正令人惊艳的名字。

1.大师之作

“李苦禅”,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

“苦”字用的极好,本不该出现在名字里面的负面词汇,运用的好了,对名字有着升华的作用。同理“徐悲鸿”“张恨水”都是极有格调的名字。

当然,这种名字一般都是大师们出名以后自己改的名字,一般人也想不出,也不敢用。

什么枇杷比较有名(今天我们从孙枇杷)(2)

李苦禅作品

2.经典的动词活用

汉语的单个字里压缩的意义非常充沛,这和英语这样的表音文字完全不同,归结到起名上,我觉得最高的境界是要通过名字给人强烈的画面感,最好两个字带人进入一个极有想象力的情景,这名字就成功了。而要达到这个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动词 名词”或者“名词 动词”的组合,一个画龙点睛的动词,能够赋予名字一个动态的视觉效果,更灵活生动。

举几个例子:

“霍病”,这位少年将军的英雄气概大概也能给名字增添两份色彩,但是更多的是“去”这个动词搭配“病”这个负面词汇。给人一种健康又有活力的画面感。

“辛疾”,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我们这位大诗人同样是以“弃”搭配“疾”。给人一种不疾不徐的君子形象。

我们普通人也有类似“苏青”这类的名字,平步青云却又朝气蓬勃,当然,这个要祈祷自己的父辈有这个能力驾驭了。

3.依托姓氏的优势,姓和名字,连结起来,形成一套独特的风景。

以笔者的女儿为例,“央”,取之典故“长乐未央”,用姓氏搭配典故,用其他的姓氏就无法营造出这种感觉。

又例如,“山月”也算用典,出自乐府诗名《关山月》。换一个姓就没法这么取。

武侠里“我行”,金庸先生的取名也是一绝,光看名字一位大侠就跃然纸上。同类的还有风清扬。

名字是有力量的,也是有情怀的。

还有更多有惊艳的名字,我们下次接着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