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通报了今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五降一升”,其中PM2.5(细颗粒物)浓度同比下降5.9%,而臭氧浓度同比上升4.3%

臭氧浓度反弹的原因是什么?我国针对臭氧污染采取了哪些治理举措?如何继续防治臭氧污染,公众需要注意些什么?生态环境部7月21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了臭氧污染相关问题。

臭氧浓度有所反弹,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1—6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五降一升”:

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

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

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

一氧化碳(CO)平均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

臭氧(O3)平均浓度为1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3%。

臭氧的标准范围(上半年全国臭氧浓度反弹)(1)

上图:今年1—6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6项指标浓度及同比变化,呈现“五降一升”特点。

在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臭氧二级标准限值为160微克/立方米,与世卫组织标准一致。从近5年看,我国臭氧浓度总体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2018—2022年上半年,全国臭氧浓度分别为143、143、141、138、144微克/立方米,虽然年际间存在小幅波动,但总体基本稳定在140微克/立方米左右。

“今年上半年全国臭氧浓度有所反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刘友宾说,一是臭氧污染的前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研究表明,我国4种主要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和一次PM2.5排放量已降至百万吨级,而臭氧污染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仍然是千万吨级

二是气象条件总体偏不利。今年4—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同比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湿度降低,气象条件接近5年最差水平,导致三大重点区域臭氧浓度同比显著上升,带动了全国臭氧污染反弹。

生态环境部自5月起正式启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为重点,聚焦重点行业企业,着力解决造成臭氧污染的突出问题。

刘友宾介绍,今年夏季监督帮扶综合考虑疫情防控形势及稳经济大盘要求,以在线监督帮扶形式开展,建立远程在线监督帮扶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识别问题线索,在线推送任务清单,指导地方开展现场排查。截至7月20日,共向89个城市推送问题线索5000余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开展现场排查,整改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促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

臭氧的标准范围(上半年全国臭氧浓度反弹)(2)

臭氧以气态为主,戴口罩基本无法有效防护,最好的方式是避免接触

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普通人很难察觉到臭氧污染。

“臭氧”和“臭氧层”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自然界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15公里至30公里的大气中,被称为“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及其他生物健康。为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眼睛、呼吸系统等黏膜组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有研究显示,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会减弱3%。当臭氧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使人呼吸加速、胸闷,如果浓度进一步提高,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臭氧污染还会对环境造成损害,比如,会导致植物叶片坏死、脱落,危害生态环境,造成农作物减产。

有人这样评价臭氧——“在天是佛,在地是魔”。

近地面的臭氧来自哪里?专家表示,石化工业、加油站、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的条件下,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与此同时,臭氧的生成增加大气氧化性,也会加速二次颗粒物的生成。尤其在6—9月阳光强烈的夏秋午后,一般是下午1点至4点,当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时,较容易发生臭氧超标现象。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抓紧推动出台《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继续强化PM2.5污染防治的同时,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和源头替代,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到2025年,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实现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全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刘友宾表示。

臭氧污染防治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应如何更好地防范臭氧污染危害呢?专家指出,臭氧以气态为主,戴口罩基本无法有效防护,最好的方式是避免接触。在午后日照强烈的时候,要远离马路边、装修污染严重处等地方。儿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尽量不要在阳光强烈时外出。

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注意健康防护,而且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臭氧污染防治。例如,优先选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较少的产品或服务,选购水性漆,给车加油时选择油气回收设施正常、没有汽油味道的加油站等,都能为臭氧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刘毅 寇江泽

来源: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