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亲眼目睹了乡村几个小孩子“开锁”的现场。小孩子开锁,是中原地区古老的民俗,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他们让坐监牢的孩子出监,要找姓宋和姓刘的两位妇女,“宋”,表示要将孩子送出牢房;“刘”,就是出监后,一定要把孩子留住,留在父母身边;而他们在驱赶孩子尽快离开牢狱之门时,使用的“七星鞭”,也是用柳树枝和桃树枝编成的,这里,都是取其同音或谐音:从监内往外出“逃(桃)”,逃出后不再回去,要“留(柳)”下来的意思”。

择字广州话同音字(汉语言博大精深)(1)

中国人喜欢以同音字,进行意思的转换迁移,无非图个吉祥如意,以求富贵、和谐、长寿和荣耀,这是中华民族特殊的风俗文化。比如,人们喜欢送“吉祥画”表示祝福,在老人生日时送一幅《福寿图》,画面是长寿的绶带鸟(“绶”与“寿”谐音,即“长寿”的意思),寿桃、仙果(佛手)等,寓意老人健康长寿;祝愿小孩考试顺利,年轻人事业有成,则用一幅《前程万里》画,来表达心意,画上面有古钱、拂尘、万年青、李子,以示“前程万里”(“钱”与“前”同音,“尘”与“程”谐音,“李”与“里”同音)。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风俗中也运用了汉字的谐音,希望来年吉利。过年时,无论过去和现在的人们,见面都要说些吉利话。如“恭喜发财”、“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等等,这些话都称之为“年话”,也就是过年时说的话。

年画中,或绘人物,或绘动物,或绘植物,每一样都代表一种吉祥的祝福,都有一个特别的寓意,因为古代很多表达吉祥的用语,皆可采用“同音”和“谐音”来表达。如“蝠”代表“福”;“鲤”代表“利”;“鱼”代表“余”、“玉”……

而这些寓意丰富、形式优美的词语,其中很多就是年话,这些年话经过民间艺人的形象思维,绘制成喜庆吉祥、活泼生动的画来,就是年画。可谓:话中有画,画中有话。比如:大吉大利:《大吉大利》,画面是雄鸡、元宝等,“鸡”与“吉”是谐音字,意寓吉利。年年有余:《年年有余》也称为《莲年有余》或称《连年有鱼》,画图上有莲花、爆竹、鱼或儿童抱鲤鱼。用爆竹,寓意年节的到来。“鱼”与“余”、《莲》和《年》同音,比如到年节之时,家境富裕。既表达欢庆之情,又图来年之吉利。金鱼满堂:《金鱼满堂》,也称《金玉满堂》,画面上画有金鱼、童子、牡丹和寿桃。“鱼”与“余”、“玉”同音;牡丹和蟠桃,代表富贵与长寿。

择字广州话同音字(汉语言博大精深)(2)

在热闹的街市上看到“金日开业”四个大字,大家知道金日开业是表示吉利的日子开业,但这完全是个同音字,正确的应该是“今日开业”。邻村卖衣服的门店上挂着“衣衣不舍”的广告牌,成语应该是“依依不舍”,但人家偏要取其同音字,那样做。更有一些有趣的同音广告,比如: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 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 衣名惊人(某服装广告语), 无胃不至(某治胃药广告语), 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 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 ,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 默默无蚊(某杀蚊剂广告语), 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等等。

择字广州话同音字(汉语言博大精深)(3)

关于同音字,古代也有闹出笑话的。话说东汉时期,曹操的两个小妾,因为争宠,闹得你死我活。曹操管不了了,就说,你俩同归于尽吧。正当这时,曹操手下一员大将于禁(于尽),飞身跳出,笑曰,谢主公恩赐!欣然接受了赏赐。 也有歇后语运用同音字的,并且,运用的恰如其分,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如:老虎拉车——没人赶(敢),卖布不带尺——存心不量(良),肚子里撑船——内航(行),打肿脸充胖子——不肿(懂)装肿(懂),老天爷拄拐棍 ——天上差(插)到地下了,等等。

择字广州话同音字(汉语言博大精深)(4)

其实,在古代,早就有了使用同音字的先例,还有些巧妙将同音字入诗的,例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将晴与情相通,用的十分的自然和巧妙。再如,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也将“莲”与“怜”、“梨”与“离”相通,可谓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字,收到一语双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