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代: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写出三首送别诗孟浩然(读一首诗孟浩然临洞庭)(1)

古人求仕之路,除了常规的科举,还有干谒权贵。杜甫所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李白所称:“曳裾王门不称情。”而干谒的形式,大都是通过诗文,如钱起诗所云:“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孟浩然的这首《临洞庭上张丞相》,属于干谒诗。以诗歌的形式,上书给时为丞相的张九龄,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干谒诗也是诗歌的常见的一种体裁,但是毕竟出于一种功利的目的,与诗人的身份似乎不相称,也普遍被认为格调不高,不被重视。

写出三首送别诗孟浩然(读一首诗孟浩然临洞庭)(2)

干谒诗是为着特定的目的而作,要求也多。既要显露自己的才华,又要切合读诗者的心意。正是因为有太多局限,所以鲜有好的篇章。无论干谒成功与否,那样的诗,对于诗人来说,则多少有些耻辱之感。不像是汉武帝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想见其为人。贺知章读李白的《蜀道难》,呼其为谪仙人。而只像是柳永见晏殊,听由他贬低自己的词作,只能“惭而退”。

写出三首送别诗孟浩然(读一首诗孟浩然临洞庭)(3)

写出三首送别诗孟浩然(读一首诗孟浩然临洞庭)(4)

他的这首诗,历来为人称赏,自是干谒诗中的佳作。然而目的有没有达到呢?纵观孟浩然的人生,一生未仕,似乎没有因为这首诗而获得引荐。孟浩然虽然历来被称作隐士,他自己也已隐士自居,但是读他的这首诗,可知他并非甘心隐遁。隐居也是迫不得已,只因求仕无门。虽然仕途未能如愿,但是自开诗歌中山水田园一派。他也成了许多人仰慕的对象,比如诗仙李白,就对他推崇备至,称:“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古语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拿他的诗名,换取仕途,他定然也不会去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