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为【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系列第七期:词牌《浪淘沙》、《清平乐》之作法分析与填词技巧。

《浪淘沙》作法分析与填词技巧

《浪淘沙》格律:

中仄仄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

中仄仄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


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常改作平韵)。《清真集》入“商调”,韵位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唐宋词格律》

《浪淘沙》本为唐人绝句,比如刘禹锡、白居易所写的《浪淘沙》:

  •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浪淘沙》刘禹锡
  •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浪淘沙》刘禹锡

人间词话中的经典宋词(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1)

我们在前系列中谈到【摊破】、【偷声】的概念,诸如近体诗、绝句入曲时,总会有字数对不上曲调,而需要加韵、减韵的情况。因此,《浪淘沙》发展到了五代变成了双调小令,增韵至八韵,增字至五十四字。

人间词话中的经典宋词(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2)

到了柳永处又在上下片首句减字入“歇指调”,后又自以本宫演成慢曲,叫【浪淘沙慢】,后周邦彦另入商调又成一体。而浪淘沙自【令】、【慢】的变化之后,其音节态度也迥然不同,又别格体例过少,本章就惯以李煜词为正格,谈谈双调小令《浪淘沙》的写法技巧。

唐人歌曲,很多都是直咏曲名而作词,所以大部分唐曲曲名就表示了词牌的声情,比如《渭城曲》、《清平调》又或者本章所说的《浪淘沙》。

人间词话中的经典宋词(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3)

《清平调》

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梦溪笔谈》卷五《乐律》)

人间词话中的经典宋词(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4)

浪淘沙上片

此调虽然在句法上不出唐曲以四、五、七言为句法的模版,但韵位安排却使得此词牌极具起伏之变化。

作为接近近体律、绝诗而例用平韵的小词,本应该在奇偶相生,平仄交替中呈现一种起伏回环的谐婉的音节态度,这种音节是通过选择不同的韵部就能呈现非常丰富的表达的。但《浪淘沙》以其独特的韵位安排却呈现出一种“积雨长堤,忽溃千里”的独特结构,无大喜大悲的情感便不适合填此词牌了。

人间词话中的经典宋词(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5)

要填好此词牌,便需要顺着韵位的变化而作章法的处理。在上片的三连平间隔一韵的结构中,我们要将前三韵一并当成急流蓄力过程,但在此过程中也要呈现出重轻之层次变法,如果没有这种变化,就很容易写的熟滑单一。

上片收尾间隔一韵,虽然看似舒缓,但实际上是通过短暂的停留而将前韵蓄留之力推向更高一层。因此,上片末韵以刷色手法荡出一层,如果将前三韵比作奔腾的急流,那么第四韵就要构筑一面遏流的堤岸,或是临渊的峭壁。

人间词话中的经典宋词(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6)

浪淘沙下片

下片虽然和上片是重头,但结构安排迥然不同。下片换片的五-四言句下笔越重越好,如瀑布之水,如溃岸之流,用力越大对比越强烈。第三韵则要猛收笔力似落闸,方能在第四韵再掀高潮。

总而言之,《浪淘沙》此调极具笔势的落错,且兼之一浪叠一浪的起伏,是非常难驾驭的词牌。

拙作示例参看:

浪淘沙 冰花

冻骨镂花形,暗改生平。凛氛独拥示孤矜。艳冷游人多不护,爱等红英。

身在最幽冥,却梦多情。人间何处看春荣。风定冰澌馀一眼,不是新晴。


《清平乐》作法分析与填词技巧

《清平乐》格律:

中平中,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中

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

  •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 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

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不可信。兹以李煜词为准。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清平乐是有平仄换韵的词牌。谈清平乐之前,我们需要明白【换韵】的概念。【换韵】的意义是通过音节的切换来制造落错,用来配合情感起伏推移。因此,在词中,绝少有平韵换平韵的形式,只有平仄交替,而偶然间的仄韵交替,也只是因为有将其中的入声代以平声处理。

人间词话中的经典宋词(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7)

木兰花

如韦庄《木兰花》别格上片是词韵第四部仄韵“暮、路、户”,下片虽然也是换到了仄韵,但却是换成了入声“息、滴、觅”。

人间词话中的经典宋词(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8)

清平乐上片

《清平乐》一词,上片四仄韵,句句在韵,又句式变化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连仄韵的韵位安排是需要避免用入声韵,盖因为入声韵促而短,加上连成短句就非常呕哑噪杂。

盖因为韵促,所以此调上片四-五言句笔法要疏阔,下接的六言句则变化颇多,但不可在同画面中腾挪,或进一层,或荡开一层,皆可。

人间词话中的经典宋词(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9)

下片则从仄韵转入平韵,且第三句并改仄收,隔句一协,这就使得音节从上片的疏阔挺峭转到缓和低徊,但下片这种六言句的结构是很难形成独立的发力点的,因此我们需要用少起伏,多盘旋的方式,通过回环递进来透出刚劲来。

总而言之,《清平乐》这种上下阕平仄韵互换,前紧促而后转舒徐的结构安排,使得它没有明确的发力点,但又极具声情变化,非常适合写抑郁不能的情感。

拙作示例参看:

清平乐

斑斓枯藁,寥落斜阳照。总是霜吹颜色杳,飘作年年秋老。

伶仃风雨浮槎,寻他烟水人家。谁说桃源将近?听来便似天涯。


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六)丨《眉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