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祝福语别致(冬至的问候)(1)

梅花绽放的时候,冬至就来了。校园的两株腊梅似乎有点着急,小雪时就零星地开了,等到冬至便繁盛起来。冬至迎来了数九寒天,一年最冷的时候。有人说冬至该是冬天的开始,其实不尽然。冬至俗称“数九”,含有冬天止步,回头向暖之意。

小时候,父亲说“数九数暖”,我总是很含糊。随着年龄增长,我终于在书本中找到了一些让自己信服的理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这里的“至”是极致的意思。根据季节的形成,冬至这天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此时,北半球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开始萌生,正应了物极必反的说法。

冬至的祝福语别致(冬至的问候)(2)

冬至日过后,太阳离开南回归线,复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夜晚渐短。这时候,人们以“九”为单位划分时段,每过九天,白天明显加长一些。俗语说“一九二里半”,意思是过一个“九”,白天就要长很多,这个时间人正常步行可以走二里半的路程。

先祖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虽然蜷缩着身体,麋鹿感阴气渐退而解角,泉水也开始温热。事实上,随着冬至后白昼加长,冬天已经走上入了穷途末路。虽然有“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极寒,那也不过是强弩之末的“回光返照”而已。“数九”后,太阳“北归”,阳气滋生,地气渐暖,万物已在地下萌动。这正是“数九数暖”是科学说法。等到梅花开尽的时候,春天的脚步就会敲响在门外。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汉书》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它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气候变化总会产生相应的民俗,蕴含着古老的文化。谚语云:“十一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我国多地,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从我记事起,每逢冬至,母亲就会做萝卜豆腐饺子,总也少不了大葱,剥葱的总是我,也总会被辣得“热泪盈眶”,那时候物质缺乏,大肉自然是没有的。据说,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民俗自然也不同。据说,老北京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其中有这样的典故——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当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从此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至来了,春风已在山那边徘徊。寒冬即使再冷,也不会持续多久。“小韩大寒又一年”,再过一月时日,就该立春了。 不信你看,晴朗的日子里,风尽管寒,太阳的笑脸可是迷人多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吟诵杜甫的诗文,追溯童年父亲的启蒙,“冬至一阳生”,早已烙印在心底。每年冬至来临时,不由自主想起这一句。虽说心里明白,冬至来临,必历“三九”严寒,只是心底总惦念着阳气从地层下升腾的气势。正如一位不知名的诗人所说“仿佛听到地下的万物在涌动,河流潺潺,树木发芽,春天的脚步也便发出了铿锵声响……”这不正是对冬去春又回的欣喜与期盼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