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建 谢颖

“妈妈,快来看,这些好像是恐龙的脚印呢!”10月1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四川通江老家度假的5岁小朋友杨哲睿,在深山里的一块岩石上,发现多个疑似恐龙的足印。

这个消息令数千里之外的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成心头一震:如果属实,将是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首次发现!

10月10日,专家组一行抵达通江现场认定,这些被当地村民视为“鸡爪“的印痕,确系1.3亿年前的恐龙留下的足迹。

“本次发现,对于研究白垩纪早期古生态、古环境、古地理具有重大意义,而更令我们惊喜的是,发现者竟然是这么小的孩子,这是目前国内年龄最小的恐龙发现者。”专家表示。

四川通江发现恐龙足迹真实(5龄童深山发现恐龙足印)(1)

深山足印

5龄童一眼认出恐龙足迹

10月1日,刚与父母从成都回到通江县城的5岁小朋友杨哲睿,就迫不及待地缠着外公往大山里的老家走。

小哲睿在成都上幼儿园,这次回通江,有一件特别的事吸引着他。以前听外公说,老家屋后的一块巨石上有一些鸡爪一样的脚印,每个脚印都很大。这些神秘的脚印是什么呢?小哲睿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又翻出一些儿童读物来看。

10月1日上午,小哲睿和外公、爸爸妈妈一行,前往毛浴镇朝阳村的老家。通往那块巨石的道路已难觅踪迹,外公用柴刀在林中辟出一条路来,穿过一道石门,终于找到巨石,清除石头表面覆盖的荆棘柴草,爷孙俩再用树枝扫去土石,几个貌似鸡爪的印痕逐渐显露出来。小哲睿当即高兴得跳了起来,“外公外公,这些不是鸡脚,是恐龙的脚印。”“恐龙脚印?”苟太祥被外孙的话弄糊涂了,“鸡脚印不会这么大,这是兽足类恐龙,吃肉的,还有一种恐龙,是吃草的。”奶声奶气的小哲睿说得头头是道。

小哲睿自幼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更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恐龙小迷弟。他经常看一些恐龙动画片或相关读物,家里有不少恐龙玩具,甚至连外套也是恐龙造型的。今年6月,他开始网上学习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开设的恐龙课,对恐龙更加入迷。

尽管如此,对于儿子的话,苟女士将信将疑。当晚她通过微博与邢立达的团队取得联系,传过去一些图片和视频。很快,邢立达回话了,初步确定小哲睿的判断正确,并决定尽快前往通江现场踏勘。小哲睿听后高兴得睡不着觉,成天问妈妈:“邢叔叔什么时候能来啊?”

现场踏勘

恐龙“小迷弟”判断完全准确

10月10日一早,北京、成都、自贡三地专家在通江汇合,冒着秋雨赶往现场。

这块巨石位于海拔700多米的山腰,周围植被茂盛,巨石呈长方形,面积约20余平米,表面平整略向一方倾斜,巨石一侧的边缘,有四个清晰的脚印,村民清除巨石一角的杂草,又一只脚印露了出来。

专家们蹲下身子仔细查看,邢立达向小哲睿竖起大拇指说:“这是典型的肉食类恐龙的足印,小朋友说得非常对!”。这五个足印之间之间距离均等,但步幅较大,朝着同一方向连成一线,每个足印有三个趾头,每个足印长度约35厘米,专家据此测算恐龙身长4米左右,体格属于中小型。

四川通江发现恐龙足迹真实(5龄童深山发现恐龙足印)(2)

五个清晰的足印练成一线

专家分析,这块岩石是从背后山体垮塌下来的砂岩,属于恐龙时代的地层,距今约1.3亿年,为白垩纪早期。那个时期,四川盆地甚少有恐龙记录,四川盆地最著名的恐龙记录是来自侏罗纪,包括自贡发现的侏罗纪中期的蜀龙动物群,白垩纪的恐龙足迹不多见,尤其是在四川盆地的北部边缘,这应该是首次发现。本次发现的恐龙足迹行迹很大,这么大的陆地动物足迹,基本都是恐龙留下来的。

邢立达认为,从五个足迹的分布形态看,是一只恐龙连续行走留下来的,其足迹模式很清晰,靠左边的是第二趾,第二趾有两个趾垫,中间为第三趾,有三个趾垫,旁边是第四趾,它是靠二三四趾在行走,分类上可能属于“实雷龙足迹”或“卡岩塔足迹”。

专家的描述里,一幅画面仿佛呈现在眼前:1.3亿年前,一只个头不大的恐龙,大踏步行进在河湖边缘,一步一个脚印,留下深深的印痕。亿万年沧海桑田,河湖变高山,恐龙走过的沙滩,也变成了坚硬的岩石,其足迹却永久地保留了下来。

邢立达认为,这只恐龙可能不是孤立地存在,莽莽山林里,或许还能找到其活动痕迹,未来,还将来通江做进一步考察。

四川通江发现恐龙足迹真实(5龄童深山发现恐龙足印)(3)

邢立达和杨哲睿合影

村民惊讶:

世代传说还有这些来头?

苟太祥在朝阳村苟家院子里生活了17年,对于那块巨石和巨石上的脚印自然不陌生,他曾和小伙伴们在石头上玩耍,大人们在上面晒粮食。

村民苟仕富的讲述,为石头表面那些奇奇怪怪的脚印赋予了一些神秘色彩。“听老人们说,河对面的山叫鸡子顶,我们这边叫文笔山,鸡子顶的一只公鸡飞过河,落在文笔山的这块石头上,留下了几只脚印。”这样的说法流传至今。

后来随着人口大量外迁,乡村日渐凋零,那块逐渐被荒草荆棘包裹,20多年来人迹罕至,石头上的那些“鸡脚印”也鲜有人提及。

10日上午,几辆小汽车沿着盘山公路驶入村里,听说专家们冲着那些“鸡脚印”而来,村民们有些惊讶,当得知这些脚印是恐龙足迹,且出自一个此前从未来过村里的5岁孩童之口时,苟仕富更加难以置信:“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哪个会想到是啥恐龙脚印嘛。”

专家欣喜:

“5岁小哲睿是比恐龙足迹更为惊喜的发现”

对于本次通江之行的成果,邢立达十分看重。作为年轻的古生物学者,他一直梦想构建一幅完整的恐龙拼图,通江县的这5个恐龙足迹,是四川盆地北缘的首次发现,对于研究古气候、古生态、古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说,本次发现对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增加了新的亮点。

而更让邢立达等专家兴奋的是,这些足印的谜团竟然是由杨哲睿这位5岁小朋友解开的,且是其独立发现、独立确认。国外曾有一例5岁小孩发现恐龙化石的记录,但是与父亲一起发现的,而且当时还不知道所发现的是恐龙化石。因此,杨哲睿是国内目前年龄最小的恐龙足迹发现者。

恐龙是很多小朋友的最爱,但5岁小哲睿表现出的“专业”程度让邢立达惊讶,“难得,太难得了,这是科学普及和素质教育成果的体现!”科普作家是邢立达的另一重身份,小哲睿令他振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相较于传授科学知识,让科学的精神根植孩子们头脑更为重要。彭光照则表示,古生物学是一门小学科,未来在年轻人身上,希望有更多的小哲睿出现,古生物学的未来一定可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