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朱金科,中国战略策划专家,战略品牌营销专著《打赢品牌仗》作者

文字校对:王铁担

美术设计:李妙章

文章字数:5000-15000字

阅读时间:5-15分钟

建议视距:50cm以上以保护视力

(正文字体18px,足够大)

特别声明:文众cm以上以保护视力

(正文字体18px,足够大)文中除标明来源的照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写在前面

许多人都想获得能够提升能力的知识。然而,“知识”其实是“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东西”,不过是“向古人借用的东西”。

而且,它们还会随着时间经过而变得更加古老。另一方面,“个人独特的结论”则是“活用于未来”。你所提出的结论具原创性的,难以普及于世,也不会轻易过时。

读书的正确方法与技巧(读书不少落地难搞)(1)

我在二十多岁时曾待在广告界,三十多岁涉足咨询顾问公司,现在是多家大型集团的战略顾问,因此有机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接触,发现“不善于思考的人”往往具有以下倾向:

1、不知道如何“该思考什么比较恰当”

2、不知道“该如何思考”

以上两个问题相当常见,其实思考力并非由“头脑好坏”这种先天差异所决定。

倒不如说这是“使用头脑方法厉害与否”的问题,“使用大脑方法”的问题并非由与生俱来的才能所决定,而是可以透过反复操作、每个人都能够后天练就的能力。

我绝对无法被归类为“头脑聪明”一族。因此,刚出社会时,只能仰赖工作准则手册。

到了25岁左右,我开始注意到“头脑使用方法”的重要性,在广告公司、咨询顾问公司时期所累积的工作经验,也让我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思考力。

学会使用大脑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商业书籍,如果你想高效阅读不妨学会本文将讲述的4种阅读方法:

1、抱着怀疑来阅读。

2、留意视角、立场、观点的差异来阅读。

3、关注时间流来阅读。

4、追踪思考程序来阅读。

以下就让我一一说明吧,篇幅2000字,请耐心仔细阅读。

壹、抱持着怀疑来阅读

阅读商业书,如果只是囫囵吞枣,那就只不过在收集资讯或获取知识。这和背书没两样,由于没有伴随“思考”这项工作,根本无法学到思考力。

阅读商业书时,最重要的是要一边阅读一边抛出“为什么”、“真的吗”、“除此之外呢”等的疑问。

如果你只是带着“哦,原来如此啊”这种简短、武断式地直接吸收,认为那些事情本来就理所应当,而不带任何质疑地一直阅读下去,就永远不会启动思考力。

读书的正确方法与技巧(读书不少落地难搞)(2)

也就是说,连要开始思考事物的出发点都没站上去。要特别注意的是,看了商业书后,用执念或断定去处理所发现的事物,会让思考停滞。

相反,如果你抱持着怀疑是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从各式各样的观点去检视、让头脑运转,能成为增加观点的契机。

让我们针对商业书出现的主张,养成尝试思考“为什么”、“还有呢”的习惯吧!即使只是通过“是否对事物比较不在意”或“是否被执念所困、是否思考停滞”的疑问来确认。

贰、留意视角、立场、观点的差异来阅读

商业书作者与读者两者在“视角的广度”上应该有所差异。只要阅读时多留意,那本商业书应该就能扩展你的思考范围。

此外,留意“立场高度”的差异也能让我们学习到很多。什么是立场高度呢?比如你试着以下几个问题:

该商业书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下笔撰写的呢?

是出于经营管理的立场?

是商务现场的角度?

或者是从广大的社会立场?

还是,从市场竞争的立场出发?

中国古文经常提及“鸟瞰”、“观微”这些字眼,表示即使观看同样的事物,也会因为立场的差异而导致结论不同。阅读时留心立场的差异,应该也有助于锻炼思考力。

读书的正确方法与技巧(读书不少落地难搞)(3)

再者,阅读时关心“观点的角度”,也可提升你看世界的解析度。

比方说,同样是以管理为主题,该书的脉络是“经营管理者的观点”、“中层管理职的观点“、“顾问的观点”,还是“创作者的观点”等,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主题,应该会产生很大的不同。

不论原本是多么抽象的概念,当我们拥有较多的观点后,事情的轮廓就会变得更加清楚、解析度也会因此提升。

再者,“观点的多寡”能够让我们的思考有弹性,有时候还能激发好点子、有助于规避风险。阅读商业书时,留意到“观点的差异”,就能够将许多观点储存在自己心中。

叁、关注时间流来阅读

世间万物都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流,时间流逝存在着会改变与不变的事物。你可以边阅读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在商业书开展的主张,究竟是否具备时光流逝也不会改变的本质?

还是是顺应现今潮流所产生的趋势?

又或者,其中是否暗示着接下来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前兆或转折点(Turning Point)呢?

阅读时如果能关注时间流动,就会注意到长期观点与短期观点两种“连接与断开”的状态,我们就能够借此获取未来的思考力。

肆、追踪思考程序来阅读

商业书的作者是如何来来回回地思考、贴近重要的事物本质?

所谓的事物本质是指在该领域当中相当关键、应用范围较广的内容。

而且,重点是不能“囫囵吞枣、一口气吞下”。作者提出的独创、逼近的本质,而是要尝试追踪作者逼近本质前的思考程序。

读书的正确方法与技巧(读书不少落地难搞)(4)

在提出任何结论之前都有流程存在。如果能针对该流程往返思考,转换为个人的智慧,即可获得再现性较高的思考流程。

这和把自己从“寻找正确答案”转换为“创造正确答案”是一样的,简直就是“锻炼思考力阅读”的成果。

结语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许多人都想借由“知识”提升个人能力,然而知识其实是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东西,它们还会随着时间变得更加古老,经过思考后的独特见解才能活用于未来。

有效训练思考力的方法就是阅读商业书。但阅读书籍时,如果只是带着求知的心情吸收书中内容,就永远不会启动思考力。

我们希望通过阅读商业书,达成“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解释力”、“炫耀刚学到的知识点”的目的,但可惜的是这样做无法提升思考力。

因为知识的系统化或知识的解释力是以“知识”为起点。写在商业书中的“知识”在出版的时间点,就已经成为希望大家都能知道的事实。

而该知识越是对人有助益,越可快速流传于世、晋升成为“大家都知道的知识”。也就是说,那些知识无法成为原创的武器。

在商场上,有句话说“不要成为潮流的奴隶,要当潮流的创造者”,获取知识的阅读方法稍显可惜,思考力才可掌握“由某人创造潮流”的精髓。

人类往往因为自己能设想到的思考范围,而设限了自己的行为。对许多商务人士而言,必须理解的知识量相当庞大,如果只是仰赖他人给予的知识,那么对方就会成为自己的限制。

为了脱离那种状态并学会“思考力”,阅读时,请务必留心并勤加巩固本文讲述的4种行为。

下一次阅读书籍时,请抱着怀疑的态度、注意文章视角、关注时间流、追踪思考流程来阅读吧,你会收获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和幸福感。

【策划人朱金科战略观点】我们认为,成功的战略策划咨询,首先是一套以战略成果为导向的咨询服务系统,应当致力于解决企业6大核心困境:

1、如何突破竞争压制?

行业巨头收割,对手贴身竞争,增长遭遇瓶颈

2、如何形成品牌拉力?

产品同质严重,难获顾客首选,陷入价格血战

3、如何洞察市场需求?

需求过度满足,新品迭代无序,价值传递受阻

4、如何有效防御竞争?

创新总被抄袭,无法形成壁垒,经营成果失守

5、如何确保战略落地?

缺乏系统指导,执行难以合力,运营效果不佳

6、如何构建长期优势?

缺乏长期战略,应对变化迟缓,无法驾驭竞争

在此基础上,以企业家的个人意志力为圆心,以组织生态的集体意志力为半径,不断地扩大战果,挖深战略护城河。每一步都是进步,每一天都是积累,一切奇迹都是时间的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