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长咨询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教育孩子时,孩子会显得不耐烦甚至顶嘴?

我告诉他们:因为你使孩子陷入了“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度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许多家长很容易把教育孩子变成了批评孩子,比如:当孩子因为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的心理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这就是“超限效应”的体现。

孩子叛逆厌学如何正确引导(一招让你的孩子不再叛逆或厌学)(1)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陷入“超限效应”,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是我忍不住啊。

极大部分知道不好还忍不住去做的家长,其实都是在自己是孩子的时候,受到自己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的影响。比如当一个女孩,她的母亲经常重复对她的某件事做同样的批评指责时,她内在就会形成一个“孩子做不好事就应该用这种方式去教育”的信念,等她成为母亲时,她就会用这个信念去对待她的孩子。心理学称之为“原生家庭的阴影”

孩子叛逆厌学如何正确引导(一招让你的孩子不再叛逆或厌学)(2)

【练习】

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我建议你尝试静心回忆一下:当你的父母在你小的时候对你这样做时,你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情绪感受?在父母重复的批评指责之下,你会有好的变化吗?

事实证明,如果你真正多次静心回忆自己当时的感受了,你就能够理解到你的孩子的感受。这对你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特别是批评方式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很多孩子的“厌学”现象也是和“超限效应”有关。有些学校的老师会给孩子布置大量的超出孩子忍受极限的作业,或者老师并没有布置过多的作业,家长却又额外的加了各种练习勉强孩子去做,孩子就会陷入“超限效应”,产生厌烦和反抗心理,但又因畏惧老师或家长的权威,就把愤怒的情绪转移到学业上,“厌学”就是这样产生的。

孩子叛逆厌学如何正确引导(一招让你的孩子不再叛逆或厌学)(3)

所以避免孩子“厌学”,家长没有必要给孩子布置额外的练习作业。如果是老师布置过量的作业,导致孩子身心疲惫,家长运用“同理心效应”来帮助孩子舒缓负面情绪。

“同理心效应”也称之为“移情效应”,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体验对方的情结情感,了解其内心的感受想法,然后让对方知道你是能够感受到对方情绪想法的,对方负面情绪就会得到舒缓。

比如说你是一位母亲。当孩子与你抱怨“作业太多了,好烦”,你回答:“是呀,我感觉到你在为这么多的作业而烦恼。”孩子听了就会觉得“我的情绪想法得到了妈妈的理解”,心情就会很快平静下来。但是如果你回答“有什么好烦的,学习就是这样子的。快做吧!”,或者讲道理“你现在吃不了学习的苦,将来就会吃生活的苦。”,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情绪想法没有得到妈妈的理解,反而遭受教训。于是情绪会更糟糕。

请你想想看,同样是不得不做的海量作业,如果换了是你,你是愿意用平静的心情去面对,还是用糟糕的心情去面对呢?

最后,请做一个同理心的小练习吧。

【练习】

当你看到孩子摔倒趴在地上时,你会说:

A. “怎么这么不小心!快点起来!”

B. “宝宝不哭,勇敢站起来。”

C. “妈妈知道你摔痛了,妈妈好心疼你!”

请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孩子,听到你的妈妈说上述三句话的时候,你分别的感受,然后作出问题的选择。

【下篇预告】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下一篇我将为您分享心理学的“反期待效应”和“期待效应”:为什么你对孩子期望很高,孩子却让你大失所望?怎样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欢迎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