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国演义》第5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书,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回了陈留老家,散尽家资,招募义兵,以讨伐董卓。

待到曹操拉起来一支队伍后,发矫诏,由是天下诸侯莫不响应,总共聚集了十八镇诸侯,分别是: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以及曹操本人。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战役的过程(参与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各自结局如何)(1)

这是小说里面的情节,然而实际历史上并无“十八镇诸侯”这一说法,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在初平元年同时起兵的只有十个州郡长官: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后汉书·袁绍传》里面多记载了一个,陈留太守张邈的弟弟广陵太守张超,那算起来也才十一个。多出来的那几个有的的确参加了讨董联军,如曹操、孙坚、张杨三人,但是曹操当时官职只是一个代理的杂号将军,孙坚则和袁术有某种依附关系,张扬当时也不是什么太守,手下也不过千八百人,都不能算作一方诸侯,充其量比刘备强点。

另外还有四人,孔融、陶谦、马腾、公孙瓒。他们四个完全是被罗贯中拉过来凑人数的,孔融当时正在对付黄巾军,陶谦没参与,马腾正在西北搞叛乱,公孙瓒在北方打乌桓。

因此,我们算上张超,这11个讨伐董卓的诸侯,他们开局都不错,最后的结局如何呢?翻开史书,一一查看这些人的生平,你就会发现,除了袁绍、袁术外,其他人全都在讨伐董卓后五年内身亡,也就是在公元195年之前。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战役的过程(参与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各自结局如何)(2)

我们先看死的最早的桥瑁和孔伷。

在《三国演义》里面,发矫诏的是曹操,然而真实历史中,桥瑁才是做这件事的人。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英雄记》:“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董)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桥瑁是太尉桥玄的族子,出身不错,在当时也做到了东郡太守,不过桥瑁实力不济,在促成联军后没几个月就被刘岱所杀。

再看孔伷,这是个以清谈著称的名士,《英雄记》评论他"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嘴皮子不错,但带兵打仗不行,在公元190年遭到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病死于家中。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战役的过程(参与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各自结局如何)(3)

接下来就是韩馥了。这哥们死于公元191年,死法窝囊,在张邈家的厕所,用一把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

韩馥,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个反面教材常年活跃于现在的互联网上。韩馥在讨董联军里面的官职是最高的,手上的资源也是最好的,冀州牧,这个地方也是后来袁绍与曹操崛起并称霸的根据地。

不过,韩馥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好这个资源,在荀谌等人的忽悠下,傻乎乎地把冀州拱手让给袁绍,还自以为是一种美德。

袁绍得到冀州后,看起来还算善待韩馥,封他为奋武将军,但手上无一兵一卒,不久就有一个河内人名叫朱汉的前来寻仇,将韩馥长子的双腿打折,韩馥差一点也被杀,虽然事后袁绍处死了朱汉,但韩馥再也不敢待在冀州了。

于是投奔陈留太守张邈,来陈留没几天,袁绍就派人去见张邈,席间韩馥见袁绍的人和张邈窃窃私语,以为两人在算计自己,就借故去上厕所,并在厕所自杀。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战役的过程(参与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各自结局如何)(4)

再接着是河内太守王匡,这人尽管出道早,但无个人传记,《英雄记》评价他:“轻财好施,以任侠闻。”看评价应该也算是一个英雄,但确实是实力不济,在联军解散后不久就被曹操击败身亡。

然后是刘岱、鲍信、袁遗,这三人死于同一年,公元192年。

刘岱,汉室宗亲。他的哥哥刘繇后来做过扬州牧,在与孙策的战争中被击败。刘岱比他哥更早成为州郡长官,在190年成为兖州刺史,不过刘岱能力不太行,公元192年黄巾军攻打兖州,鲍信劝阻他暂时避敌锋芒,可惜刘岱不听,执意领兵迎战,结果兵败被杀。

鲍信,史书评价他少有大节,宽厚爱人,沈毅有谋。这人有能力,个人品德也不错,刘岱战死后,鲍信迎奉曹操担任兖州牧,当时曹操正好缺少一块稳固的地盘,是鲍信让曹操有了早期的根据地兖州。

曹操对此十分感激,但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鲍信为救曹操而死,曹操没能找到鲍信的遗体,只能用木头刻了一个代替,并洒泪祭之。

《三国志》: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曹操此役,共得黄巾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凭此组建了青州兵,实力大增,而这一切离不开鲍信的付出。二十年后,已经成为丞相并准许“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的曹操追记鲍信的功绩。上表封鲍信之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征召鲍信之子鲍勋担任丞相掾。也算是不忘旧恩。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战役的过程(参与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各自结局如何)(5)

袁遗,袁绍堂兄。曹操曾评价他:“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张超评价他:“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

看起来袁遗应该是个好学生,会读书。公元192年,袁遗被袁绍任命为扬州刺史,但是当时袁绍与袁术这兄弟俩正闹矛盾,袁术派兵袭击了扬州,袁遗败走到沛县,被乱兵所杀。

再说张邈、张超两兄弟。

张邈、曹操、袁绍三人都是好朋友,年少的时候就时常混在一块玩耍。和那两个小伙伴一样,张邈也是举孝廉入仕,他年轻时很有名声,被称为“八厨”之一,为人豁达。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少以侠闻,赈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

在讨董联军时期,张邈和曹操关系比较好,两人也会互帮互助。汴水之战时,张邈派卫兹率部跟随曹操作战,卫兹是个富二代,也是曹操最早的一个天使投资人。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战役的过程(参与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各自结局如何)(6)

袁绍成为盟主后,时常表现得傲慢矜持、不可一世,张邈经常直言责备他。袁绍派曹操杀张邈,曹操不从,反而责怪袁绍说:“孟卓是我们的好朋友,无论如何都该容得下他。如今天下大乱,不应自相残杀啊!”张邈知道这件事后,更加敬重曹操。

董卓之乱,太祖与邈首举义兵。汴水之战,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袁绍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正议责绍。绍使太祖杀邈,太祖不听,责绍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邈知之,益德太祖。

张邈和曹操关系甚至好到了可以托付家人的地步,公元193年,曹操在征讨陶谦前对家人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孟卓。”结果曹操凯旋而归,见到张邈,两人相视而泣。

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其亲如此。

关系亲密的两人却在最后反目成仇,原因是双方面的,首先源于张邈与吕布盟誓,当时吕布离开袁绍,投奔张杨,经过张邈住处,与他告辞,两人拉着手立下了誓言。袁绍听说这件事,无比气愤。张邈担心曹操会替袁绍杀自己,心中总是不安。

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

其实,虽然曹操当时与袁绍互为盟友,但还不至于为此事杀张邈。可偏偏当时曹操与兖州的士大夫们关系不好,公元193年曹操杀了名士边让,这让同为兖州士人的张邈惴惴不安。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战役的过程(参与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各自结局如何)(7)

到了公元194年,曹操再次征讨陶谦。这时张邈的弟弟张超,与曹操的谋士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同商议背叛曹操。陈宫劝说张邈:“当今雄才四起,天下纷争,您拥有那么宽广的土地和众多的兵士,处于四面受敌的处境,抚剑四顾,也可称得上是人中豪杰,却反而受制于人,不是有损身份吗?今天兖州城里的军队东征,城内空虚,吕布是位骁将,善于打仗,勇往直前,如果暂且将他迎来,共同占据兖州,静观形势,相机行事,这样或许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呢!”张邈听从了他的意见。

兴平元年,太祖复征谦,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邈从之。

结局是,曹操征陶谦归来后,大败吕布,张邈跟着吕布一起逃跑,留下弟弟张超带着家眷守雍丘。曹操围攻雍丘数月,攻破并屠戮城池,诛杀了张超,并灭了张邈、张超三族。张邈去向袁术讨救兵,尚未见到袁术,自己被部下杀害。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战役的过程(参与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各自结局如何)(8)

最后是袁绍、袁术两兄弟。

这兄弟俩倒是稍微活得久一点,袁术死于公元199年,袁绍死于公元202年。兄弟俩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权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们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其中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

袁绍年长是哥哥,却是庶出,弟弟袁术则是嫡出。虽然袁绍不是嫡子,但他在各方面都比袁术强,因此成名也比袁术早。

凭借着不凡的出身,两人仕途都很顺利,公元190年,讨董联军成立,众人推袁绍为盟主,这个松散的联盟没多久解散了,袁绍通过计谋夺取了冀州这个好地方,袁术则割据淮南。

按理说,都是兄弟,应该要同气连枝一致对外,但这两人都瞧不上彼此,当时袁绍想立汉宗室刘虞为帝,派人通知袁术,希望得到袁术支持。结果袁术居然自信爆棚认为天命在我,兄弟俩互生嫌隙,彼此之间也时常兵戎相见。

最后是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后率先称帝,在淮南他奢侈荒淫,挥霍无度,最终众叛亲离,接连遭到孙策、吕布、曹操的攻击。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战役的过程(参与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各自结局如何)(9)

公元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决定投奔袁绍,并将帝号归于袁绍。

忧懑不知所为,遂归帝号于绍,曰:“禄去汉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与周末七国无异,唯强者兼之耳。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人户百万,以强则莫与争大,以位则无所比高。曹操虽欲扶衰奖微,安能续绝运,起已灭乎!谨归大命,君其兴之。”绍阴然其计。

意思就是天命在咱们袁家,如今我不能做皇帝了,就由袁绍你来做吧。

袁绍同意接纳袁术,结果在投奔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退军至江亭呕血斗余而死。

袁绍的势力在官渡之战前夕达到顶峰,他剿灭了北方的公孙瓒,独占冀、青、幽、并四州,拥兵数十万,兵多将广,粮草充足,独霸北方。

战前,天下大多数士人都看好袁绍,但最后,他屡屡不听忠言,以至乌巢大败,袁军大乱,最终兵败官渡。

战后不久,袁绍病重去世,不过比袁术好点的是,袁绍对待治下的百姓还是不错的,他逝世时,冀州的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如同失去亲人一样。

袁绍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互相争权夺利,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袁氏一族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