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刚的新作《周恩来新闻纪事》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台灯下摩挲翻阅,徐徐展开,细数感觉:心血跃然纸上,功夫全在书外在高校,比邻而居的都是做研究的,研究成果斐然的比比皆是,有勇气在一众才子面前做学问已属不易,而学问做的是伟人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也是独树一帜为何选取这一个角度来治学,作者在书的前言后记里都有叙述但千丝万缕离不开作者对周恩来精神的崇拜之情、离不开作者对所在学校大学精神的内化之情、离不开作者对所从事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热爱之情这几份感情,巧妙地催生了这一个选题,也孵化出了沉甸甸的果实,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告诉你什么是功夫?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告诉你什么是功夫(功夫源于实在)

告诉你什么是功夫

张同刚的新作《周恩来新闻纪事》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台灯下摩挲翻阅,徐徐展开,细数感觉:心血跃然纸上,功夫全在书外。在高校,比邻而居的都是做研究的,研究成果斐然的比比皆是,有勇气在一众才子面前做学问已属不易,而学问做的是伟人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也是独树一帜。为何选取这一个角度来治学,作者在书的前言后记里都有叙述。但千丝万缕离不开作者对周恩来精神的崇拜之情、离不开作者对所在学校大学精神的内化之情、离不开作者对所从事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热爱之情。这几份感情,巧妙地催生了这一个选题,也孵化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定选题独辟蹊径。周恩来研究在全国蔚为大成,近二十年来作者所处的淮阴师范学院也业已形成周恩来研究的高潮。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利用多年的新闻宣传从业经历,撷取了周恩来新闻思想这一角度,填补了一个跨界的空白,在周恩来研究的一众文章著作中独树一帜,展现了跨界研究的独特魅力。这本书集资料性、学术性、思想性于一体,清晰地看出周恩来新闻思想发展的脉络。

巧构思体例精致。整本书的体例,是按照周恩来一生的时间顺序行文,童年汲取、少年实践、青壮年到中老年成熟,涵盖的是一个伟人一生的经历。

一个苏北少年如何走向革命道路?其直接而又间接的媒介就是报章。作者按照编年体,每一年自成一章节,每一个章节里,先记叙周恩来的新闻活动,后交代当年的新闻背景,中间加以按。新闻背景并不是社会事件,而是当年的新闻人及新闻事,单挑出新闻背景来看,都可以算作一部简要新闻史,且跨越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中间的“按”又有独特之处,或是作者对周恩来那一时期新闻活动的注释,或是对某一个报章的解释,也或是作者认为此处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又或是需要对史料矫正之处,“按”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周恩来当时的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纪事,“按”纪实,“新闻背景”记史,三部分缺一不可,互为补充。正是这样的体例构成了特殊的书写结构。而这样的书写结构,恰恰给读者带来极大的便利。阅读时,自有一种“全能视角”,既有阅读的新鲜感,也有阅读的层次性,充满传记文学的阅读体验,又具备工具书的史料价值。

穿珍珠功夫踏实。整本书,颇具考据价值,也可以称之为周恩来新闻活动的工具书。一粒粒珍贝,穿起来才是美丽的项链,作者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海珠珍宝,累积的是宝藏,来不得半点儿虚假,或者鱼目混珠,只能是一条条、一件件地条分缕析、爬梳过细。看看这些详细的条目,就能想象出作者伏案的身影。肯在“快餐列车”滚滚向前的轨道上苦练功夫,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更为难得的是,作者还拥有这武侠功夫之外的巧心思,能把历史散落的东西积沙成塔。

纵观全书,几十万字梳理了周恩来一生的新闻活动,也架构了一个丰满的“老报人”“老革命家”形象。周恩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周恩来的新闻实践,也是革命的新闻实践,是长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且得到了历史的检验。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周恩来指导着自己的新闻活动,成为一个优秀的“报人”,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个“媒体人”,在长期的活动实践中担当党和人民的“喉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书的字里行间贯穿,是思想之光,光照耀在每一页的纹路上。

掩卷而思,有一顿悟:周恩来的新闻实践及新闻思想,其实已经变成作者的“武器”。正是带着这样的武功秘籍,作者才能把这一著作“啃”下来,在“啃”的过程中精神滋养丰富,不仅给作者的学术研究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予作者的生命深度一份厚礼。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16日第10版

作者:王新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