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鱼米乡图(江南鱼米乡)(1)

好多好多年前,禊湖边上有个三家村,村上有家姓王的兄弟俩,他们虽是一母同胞,性情却大不相同。哥哥阿大又贪又馋,懶得骨头里生蛆;弟弟小二手脚勤快,人人夸他是吃得起苦的“老黄牛”。自从父母双双亡故,王阿大把父母留下来的房屋田产统统占为己有,只分给小二一间茅草棚和一条划子船。

分家后,王阿大还对小二说:“阿弟,我们虽然分了家,但这些田产都是爹妈吃辛吃苦置下的,总不能眼睁睁地让它们荒废掉。你仍旧吃我的饭,一起把稻田种熟。这样嘛,爹妈在天之灵,口眼也好闭哉!”

王小二是个老实人,听听这话也有道理,就“嗯”了一声答应下来。

于是,阿大把小二当作牛马使唤,春耕.夏锄、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王小二总是田头场头,忙碌不休。秋后,稻谷一筐筐地倒进哥哥家的谷仓,王小二却拍拍灰尘,钻进那低矮的茅草棚,吃薄粥汤拌黄糠。

那一年腊月年关,正当阿大穿毛皮抱暧炉、饮酒作乐时,王小二衣衫单薄,拖一张破鱼网,冒着寒风上了小划子船。为了糊口度日,他只好下湖捕鱼去了。

这天风大浪高,一网下去,只捞上来一点水草,王小二摇摇头;二网下去,拉上来一看,网眼里尽是泡沫,王小二叹口气;三网、四网,网网空,王小二伤心得掉眼泪。这种天气,啥人还下湖?连有经验的渔民也躲进船舱里了。

可他没办法,只好又狠命撒下一网,边收网边自言自语地说:“禊湖,禊湖,小二命苦,送网鱼虾,敦救我!”网绳还在往上收呵收,小二手中突然觉得沉甸甸的,他心里暗暗欢喜,鱼儿勿小哇!吸口气,用力拉,可是拉不上。

王小二急啊,又舍不得松手,只得紧紧收住网口,将网绳缠在船头。他正想掉转船头,让划子拖网靠岸,然而不知怎么搞的,划子不听使唤了,一直朝反方向逆流而去,眼看划子离岸越来越远,王小二心急如焚。过了不知多少辰光,刘子突然停住了,王小二发现岸边石壁平台上,有座蟹亮式的茅草棚,门口坐着一位慈眉善眼的老婆婆,正在吃饭。

于是,王小二系好缆绳,跨上岸去,客客气气地来到老婆婆面前,问道:“老好婆,这是啥地方?”

“年轻人,这是通天河第一渡口。你从哪里来啊?”老婆婆一面和颜悦色地回话,一面三划二划地吃完碗里的米饭。

常言道:看人吃饭喉咙痒。小二顿觉肚子咕咕叫,犹豫一会,不好意思地开口说:“老好婆,我肚子饿.....

老婆婆听说,马上搁下饭碗进门去,取出一只锅子,掀开锅盖,歉意地说:“年轻人,没有了,只有一张饭锅巴,要吃吗?”

“要吃,要吃。"王小二苦惯了,哪会挑精拣肥呢。老婆婆便把锅巴捏成两个饭团递给他,又关照说:“吃一个足够了,另一个带回去,你今生今世再不会挨饿了。”说完,就往蟹壳棚里一钻,门关上了。

王小二咬了一口饭团,觉得一阵喷香,吃完第一个,便小心地把另一个藏好。走上划子,觉得浑身都是力气,要紧去收网,那网一下就被拉上来了,还是一张空网。

小二也不管它,掉转船头,小划子就飞也似地顺流而下,一会儿就进入禊湖,很快回到三家村。王小二一上岸,发现地上已经铺上厚厚的一层白雪,可他浑身热乎乎的,一点都不觉得寒冷。王小二在茅草棚里,无忧无虑地度过了这一年的寒冬腊月。

江南鱼米乡图(江南鱼米乡)(2)

第二年,王小二照例又被哥哥叫去当牛马。过了好长辰光,王阿大生疑了:小二只做生活勿吃饭,力气却比以往大几倍,不晓得是何缘故?

一天,王阿大笑嘻嘻地招呼小二:“阿弟,你连日劳累,做阿哥的心里过意不去,今朝请你吃顿饭。”

王小二虽然一个冬春粒米未进,可肚子里仍然饱饱的,连带回来的那个饭团还在茅草棚里藏着呢。他见阿大如此客气八仙桌上摆满肥鸡肥肉,便对阿大说:“阿哥,我肚子里饱饱的,实在吃不下。”说完,便往田里走去。王阿大连忙拦住他,说:“啊呀,阿弟呵,俗话讲,勿吃饭,登仙哉,难道你”他故意不问下去,下半句留给老实的弟弟来回答。

王小二是个“只记馒头,勿记拳头”的忠厚人,见哥哥问,就一五一十地把通天河奇遇都告诉了他。等小二讲完,阿大一反常态,忙拉住王小二的手,叫齐家里的丫头、僮儿,叫大家往后都要改口称小二“二老爷”,又假惺惺地要小二搬来一起住。可一下工,王小二还是住回那间又低又矮的茅草屋里。

从此,王阿大日思夜想,盼望冬天早点来到。好不容易等到年关前夕的一个清早,他向小二借来破鱼网和小划子,披一身破棉袄,咬咬牙,顶着西北风出门了。

他在禊湖上笨拙地撤网打鱼。照旧是一网空、二网空,三网、四网无影踪。他学着小二的样,自言自语地说:“禊湖,禊湖,阿大命苦,送网大鱼,救教我!”第五网收呀收,收到最后网口,果然也是沉甸甸的,王阿大喜不自胜,赶紧收住网口,将网绳缠在船头,听任鱼网拖住划子逆流而去。

他翘起二郎腿,简直有点云里雾里,飘飘欲仙了。心想:小二真是个戆大,吃个焦饭团已经称心如意了,叫我...哼哼!

划子终于停了。他朝石壁平台上一望,果然有个老婆婆在蟹壳棚门前吃饭。于是,他七手八脚靠岸系缆,三脚两步连滚带爬,对着老婆婆就地一跪,如捣蒜似的叩响头:“仙家,仙家,行行好,给我一件宝贝!我一定 初一月半烧香,逢时逢节叩头。”

老婆婆不理会地只是摇头。王阿大见她没回答,以为她耳聋,就放大声音哀求:“大慈大悲的活菩萨,救救王阿大!”说完,抬起头来,仍旧没有回音。

没有办法,只得学王小二模样,指指肚皮,表示腹中饥饿。老婆婆这才转身进去,还是捧出那只锅子;掀开锅盖。

王阿大一看,只有一张焦黄焦黄的锅巴;连连摆手。这么肮脏的烧焦饭他从来没吃过,怎么咽得下去呢。老婆婆知道他不称心,就把锅子放在一旁,自顾自吃饭。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王阿大怎肯就此罢休呢。他赖在地上不肯起来。老婆婆没奈何,就从怀中取出一个小手巾包,递给阿大,也作了一番关照:“这包白米送给你,够你一生受用了。

但是路上千万不要解开!听见了吗?”“听见了,听见了,谢谢仙家。”王阿大欢天喜地接过手巾包接二连三地叩头。待王阿大站起身时,老婆婆早已进了蟹壳棚,门重重地关上了。

王阿大捧着手巾包,开心得“咯咯咯”地笑起来了。他把手巾包小心翼翼地塞进衣兜,解缆上船。小划子立即飞也似的顺流而下。

一眨眼,小划子就进入禊湖,这时他真有点耐不住了,想打开手巾包,看看到底是啥宝贝,但是,记起老婆婆的叮嘱,又把手缩回了。风一阵,水一路,望望三家村还有一箭之地 。他又不安生了。他想:老婆婆关照路上不能解开,也许是指水路不安全吧。于是,他立刻弃舟登岸。

一上岸 ,才发现一片冰天雪地,不由得簌簌发抖,但他这时一心记挂着手巾包里的仙家宝贝,早把一切丢之脑后,他迫不及待地打开手巾包一看,嗬!原来是个玲现小巧的小米团。说希奇真希奇,手巾包一打开,那个小米团竟见风就长,见风就大。

一会儿,小米团变大了,小米团长高了,阿大两只手捧不住,只得往路上一放。米圈见风还在长,越长越大,越长越高,王阿大开心得手舞足蹈,跳呵,笑呵;不由得喊出声来:“实实足足一千担,一万担,只会多勿会少哈哈,快长,快长,我还要,我还要!”他如痴如狂地折腾了好一阵子,渐渐觉得饥寒交袭,受不住啦,抬头向东望望,王府大宅遥遥相对。

回家去吧,舍不得离开这个大米团,恐怕穷百姓来偷来抢;不离开吧,风雪之中,忍饥受寒,自出娘胎第一次受罪。于是,王阿大就依在米团的背风处,路缩着身体,双手紧抱米团,再饥再冷,他也不想离去。

又不知过了多少时辰,白天过去了,黄昏降临,一宵已过,来朝大雪封门。那好心的王小二,见哥哥一夜未回,自己的划子船却横在禊湖岸边,才知道出事了。

当小二和家人找到王阿大时,阿大倚在米团旁,身体早已僵硬了。那十只手指头深深地抠进米团里面。真是死到临头,王阿大还抱住这个宝贝米团呢,小二将阿大的手掰开,指头一松, 那米团里的米“哗啦啦"撒开了,象水一样流向田野,好象大堤决了口。

东到大海边,南至西湖滩,西到太湖畔;北止扬子江,到处撒满了白花花的米粒。从此,江南千里盛产雪白的大米,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故事##日签##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