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这个词应该听得很多了,那“悬壶”又是什么典故呢?

和投壶有关的故事(典故悬壶)(1)

《后汉书•费长房传》里记载说:

“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这个故事说的是,街上有位老翁卖药,悬挂一个壶在店门口。集市散了之后,老翁便跳入壶中,人们都未注意到,而只有费长房在楼上看到了。

他感到非常奇怪,便准备了酒肉前去侍奉。之后费长房便跟着老翁学习道术,回来后能医治各种疾病,鞭打众鬼,还能驱使土地庙里的神袛。

至此,后世便称行医为悬壶,有悬壶济世,悬壶行医等词,旧时民间的走方医,竹竿上或腰间都会挂一个葫芦,一个是表示“悬壶”的遗风,还有一个原因也是葫芦里真的装着药。

据说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腰间就常年挂着一个装药的葫芦,葫芦密封性很好,可以保持药物的干燥不变质,比其他材料装药方便实用。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句俗语,叫做 “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话也来源于此,间接和“悬壶”这个典故也是相关的。

不过关于“悬壶”,还有一个词叫做“悬壶代哭”和“悬壶济世”就没有什么关系了。这里的“悬壶”是指古代国君的丧礼行制,出自另外一个典故。

《礼记.丧大记》里记载:

“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雍人出鼎,司马县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县壶。”郑玄注:“代,更也。未殡,哭不绝声,为其罢倦;既小殓,可以为漏刻分时而更哭也。”

这段话里虞人,狄人, 雍人,司马都是古代的官职名,狄人的意思是掌乐的下级官吏,他们在丧礼的时候提供壶漏,这是用来记录时间的,让哭也要哭得有章法。

@八闽古代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