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阅读笔记(读巴金不带任何功利性的阅读)(1)

| 巴金

中学时代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与书结缘,识得书中的韵味,享受暖暖的滋润。

捧一本心爱的小书,在光光的天底下,敞开心扉,用心灵去摩挲那米黄的书页,心也随着故事奔向远方——这种不带任何功利的阅读,是最真实的阅读。唯有如此风雅,方能妙契自然,真心喜欢上阅读,与书结下不解之缘。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这本《巴金作品:学生版》,就是这样一部可供我们真读的佳作。

翻开手头这本,如同走进中秋月夜,满满的是清辉、宁静和深邃,扣动我们心灵的还有相思、不舍与怀念。

《鸟的天堂》写巴金早年在华南西江游历的一段经历。作者带着闲适的心境,走进新会乡村一处小鸟的天堂,用连环顶真的手法,写出了观鸟的真趣:“看清楚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拨动”,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因为内心宁静,能够捕捉到自然的真声,传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内心深处的愉悦。

“沙多—吉里”是巴黎近郊的一座小城,法国著名寓言诗人让•德•拉封丹就诞生在这里。1927年巴金来到拉封丹中学就读,创作完成他的处女作《灭亡》。20世纪70年代,作者以古稀之身,重返故城,去找寻自己生命的痕迹。巴老找到了自己的书桌,看到桌上还放着自己的书籍和练习簿册,稍立房外,仿佛又回到那些宁静的日子。后院的苦栗树还在,仍然枝叶繁茂。作者心怀感激,写下《沙多—吉里》这篇美文。这些看似闲碎的回忆,饱含生命的本质。阅读这些作品,也能一个世纪老人对岁月那份粗疏的怀念之情。

阅读是带着我们的心灵去旅行,唯有给自己的思想放个假,才能慵懒地享受一路的阳光、雨露,随意也随缘地去领略那大自然的灵动和生气,获得恬适的春意。

巴金阅读笔记(读巴金不带任何功利性的阅读)(2)

| 1962年在家中,巴金兴致勃勃地与儿子对弈

读完《小狗包弟》,我只想说:“人有时不是人,但狗永远都是狗。”一条与人相依为命的小狗,一条给人带来无限快乐的小狗,却因一场变故而不得不惨遭抛弃。这本是一件小事,在一般人看来,为了生存抛弃一条小狗,又算什么!但巴金不这样想。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共死,但人类怎么就能因自身遭遇变故,人情殆尽,就背叛狗呢?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这是人类在自然生物法庭上遭到审判时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作者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遭遇类似的事情,巴金不能原谅自己,难道我们就能原谅自己。拭干眼角的泪珠,心头泛起一种深深的凄凉,后来的日子,我们还要读,读我们自己的《小狗包弟》。

读过这些作品,我们深深地为之震撼。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对自己说:明天的太阳升起来了,我们一定不能让乌云遮住了他的光芒。即使到了昏暗的夜晚,我们也要寻找月光,不能让黑暗吞噬了我们的灵魂。

阅读是给我们的灵魂沐浴,书中有数不尽的是清流和温泉,甚或还有佛门与山寺,投身其里,能够澡雪精神,悄然荡去我们满身的俗气,把心灵还给山林,参悟深幽的禅意。

小说《月夜》写于20世纪30年代,华南地区觉悟农民与乡村土豪之间残酷斗争的故事,但作者不像一般小说那样,采用简单直白的方式来表达主题,而是把人物的悲剧置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来展现,把复杂的政权争斗缩放到一块狭小的河岸边来展示,既有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美,又有现代小说的结构美。

故事虽小,优美和残酷结合,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保持了巴金前期一贯的青春明朗的格调,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和含蓄的韵味。要真正读懂小说的这些韵味,需要跳出传统小说阅读的俗套,像鉴赏诗歌意境一样,关注文中的景物和意象描写,细心体会文本深处隐藏的情感。

这种风格的作品在这本集子中,还有《寂静的园子》等名篇。抗战时期,昆明虽然是大后方,但是这里仍然充满了恐怖的气氛。作者没有明写战争的硝烟,描写的却是园子的寂静。松鼠在窃窃私行,各种鸟无知发出叫声,听不到狗的叫声,自然也就没有人影。这寂静里满是战争,满是恐怖,全用景物来暗示,给文章蒙上了一层凄美的诗意。

阅读是良知来敲门,叩问的是我们的良心,书中有滚滚红尘,有历史的暗角,阅读能够开启我们的冰心,送给我们玉壶,收敛尘世的聒噪,消净衮冕上的浮华,淘尽战争的硝烟。

《醉》《生》《梦》《死》是一组生活素描,作者把诗意的笔触对准人情世相,写出了世界的本色。读后,我最喜欢其中的《醉》和《梦》。

前者的选材和立意异常新颖,文章从醉汉的一句醉语写起:“我没有醉,我没有醉!”表面上写的是一个落魄书生的神态,实际上透视的是人生。

“我醉了时便捧着沉重的头,说不出一句话。”

文中醉翁这句带有自夸和轻解意味的谑语,既是日常生活中众多醉汉的写真,也有豪放饮客潇洒的美姿,甚或还有古今仁人志士深广的幽愤。在那个众人皆醉的时代,醉汉,或是醉公的这句醉语,自然就是中国社会的缩影。

后者用“你”“我”对话的形式,记述了作者的一个梦,梦中的境界很是唯美:

我跟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过平坦的石板路,我望着你的背影,心里安慰地想:父亲还很健康呢。一种幸福的感觉使我的全身发热了。

作者说他不知道自己是在梦中,也忘记了二十五年来的艰苦日子。睁开眼睛,现实的世界除了自己,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滴滴的雨声。

作者就这样让长夜在滴滴的雨声中进行。

“至人无梦”,“平庸的人”才有这等梦境。试问谁不愿意这样平庸下去?文章就是这样的充满诗意,到处是大自然的声音,撞击的却是我们的灵魂,在心底发出一阵一阵的回响。

阅读是与智者同行,有了书就有朋友,就有了生活的世界。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它,唯有心聪耳明,才能听得见来自世界边缘的声音,感受到街头村尾那些卑微的低吟,对生命的敬畏和爱意便会油然而生。

写作需要灵感,阅读需要敏感,书韵自在其中:相信这才是阅读规则。如此暖读,方为一个真正的读者,也才是一个智慧的契者,每日咀嚼书中不尽的韵味。

文 | 杨邦俊

《巴金作品:学生版》

(名家作品 · 名师赏析系列)

x

巴金阅读笔记(读巴金不带任何功利性的阅读)(3)

本书是巴金先生的作品精选集,挑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篇目,如《海上日出》《灯》《鸟的天堂》《繁星》《月夜》等作品,展示这位百岁老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所思所感和生活踪迹。这些作品或描写各地风物,细致入微,极有意境;或叙写日常生活,充满情趣;或怀念故人亲友,情真意切,真挚感人;或呈现幽默讽刺,诙谐风趣。语言雅俗共赏、干净鲜活、平易精致、幽默机智。从这些至情至性的文字中,我们看到巴金的欢乐与忧愁,挫折与追求,以及他对这个世界深沉的爱与思索。

赏析人 | 杨邦俊

杨邦俊,湖北宜都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创立语文人本教学,201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语文人本教育》。

x

巴金阅读笔记(读巴金不带任何功利性的阅读)(4)

巴金阅读笔记(读巴金不带任何功利性的阅读)(5)

巴金阅读笔记(读巴金不带任何功利性的阅读)(6)

END

丨图文编辑 胡冰倩

丨责任编辑 吴蒙蒙

丨审 核 阳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