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秦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①。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②也,将使耳不聪③,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④,曰:“君与知⑤之者谋之,而与不知之者败之。使此知⑥秦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释
  1. :清除,去掉。此指医治。
  2. :治愈。
  3. :听力好。
  4. :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
  5. :知道,懂得。
  6. :管理,掌管。
译文

医生扁鹊拜见秦武王,秦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请求让自己来医治。秦武王身边的大臣说:“大王您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要医治的话未必能够治好,还可能会使耳朵听不清楚,眼睛看不清楚。”秦武王把这些话告诉了扁鹊。扁鹊非常生气,把治病的石针丢在一旁,说:“您与懂得医术的人商量如何治病,却又跟不懂医术的人商量来破坏治疗。使用这种方法来管理秦国的内政,那么大王您的一个举动就会导致秦国灭亡啊!”

文言知识

关于过秦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2)

说“知”:“知”的本义是“知道,懂得”,如上文中的“君与知之者谋之”。

“知”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人物故事

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扁鹊跟随长桑君学习医术,学成之后便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病痛。

关于过秦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3)

扁鹊在赵国治好了赵简子昏迷五日不醒的病症,赵国人将他视为吉祥喜鹊一般,尊称其为“扁鹊”。

可惜的是,扁鹊在咸阳遭到秦国太医李醯(xī)的妒忌,被他派人杀害了。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奠定了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

扁鹊有很多妙手回春的故事流传下来,“起死回生”的典故就来自于扁鹊,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起死回生

一次扁鹊经过虢(guó)国,听说虢国太子猝死,便来到宫门前,向侍从打听原委。

扁鹊了解了太子的病症,又得知断气不到半天,还没有装殓,就跟侍从说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

侍从立刻禀报给了虢国国君,虢君赶紧请扁鹊进宫。

关于过秦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4)

扁鹊对虢君说:“依我看,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因为体内会气不通而昏死过去,实际上并未真的死亡,还有机会救回。”

扁鹊命令弟子准备好医疗用具,针灸太子的三阳五会等穴道。不一会儿,太子果然醒了过来。

扁鹊再叫弟子用药交替热敷他的腋下,并将太子扶起坐着,调理身体的阴阳之气。之后再连续服药二十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这件事传出之后,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但是扁鹊却说:“不是我能让死人复生,是这个人还有机会存活,而我只是能将他救回而已。”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演变出成语“起死回生”,用来比喻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绝境的事物挽救过来。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

启发与借鉴

关于过秦论的文言文(经典文言文赏析)(5)

扁鹊因为秦武王“与不知之者败之”,所以据理力争,直言斥责了秦武王听信无知之言,从而迟疑不决的昏庸做法。医人和治国虽然不同,但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

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当然是好的,但是“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与精通业务的人去商量、研究,按照科学规律去办事。听取一些对问题知之不详或者出于一己私利的人的建议,才是最可怕的,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误事。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