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的亲情开始淡薄了起来,不知道是改革开放后,还是农村城镇化后。

六亲的相互来往或许也仅限于谁家有了婚丧嫁娶,就算是坐在一起,或许都得由中间认识的一个亲戚相互介绍一番,才能够分清,现在的年前人又有几个愿意走亲戚的呢?

大姑子带孩子住娘家不走语录(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1)

“亲情”自古以来都注重的一个“情”字这种感情是无法言喻的,放在现在来看,可能浓,可能谈,也可以是不浓不淡。

少了些许的关心,少了些许的牵挂,再也没有小时候那种浓浓的亲情感。

大姑子带孩子住娘家不走语录(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2)

虽然亲情没有了之前的浓烈,但是人们还是逃脱不了这张亲情所编织的网,都会缠绕其中。

那在古代有这么一句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这么一句话,令人深思,几乎就说透了亲戚网中的远近冷暖。

这几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一一拆解一下

哥走侄不亲

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看出,走的意思是委婉地表达离世、死亡,整体的意思就是,如果哥哥死了,就会影响叔侄之间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不亲近了。

但毕竟是亲兄弟,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一辈人,叔叔自然而然地会对侄子亲爱有加,那为什么古人会讲到,哥哥一旦去世了,反而叔侄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淡薄了呢?

大姑子带孩子住娘家不走语录(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3)

首先我们从家族层面上来看这个问题,人们如果疏远或者有矛盾,无非就是利益和责任纠葛。

从利益的角度上来看:如果侄子年龄还小,暂时无法继承哥哥的遗产,比如田地房屋等,那么必然而然有叔叔代为管理,但是叔叔也是有着一家人,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侄子成年后,那么就会产生遗产上的纠葛,这是人之常情。

就算是放在现在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叔叔认为,这些年照顾侄子有功劳应该分一部分哥哥的遗产,而侄子认为自己继承理所应当,这些放在现在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大姑子带孩子住娘家不走语录(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4)

南阳叔侄因为杨树分配不均而大打出手

从责任角度上看:这是从侄子年龄小谈起的,如果侄子大哥哥走了,爷爷辈又健在,那么照顾老人这块上来讲,也会产生一定的责任纠葛,叔叔就认为侄子应该替死去的哥哥照顾老人,而侄子认为叔叔作为儿子照顾老人理所应当。

大姑子带孩子住娘家不走语录(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5)

叔侄纠纷致斗殴 民警细调终言和

还有另一种情况,哥哥走了,嫂子改嫁,直接带走了侄子,那就更别提亲近二字了。

姐去门槛断

这句话的意思更好理解了,如果姐姐去世了,姐夫一家人,这走亲的门槛就断了。

其实不难发现,亲戚的关系维系的纽带也就往往是,那么几个有着血缘关系的中心人物,出嫁的姐姐、妹妹就这么两个人牵扯出的亲戚网。

大姑子带孩子住娘家不走语录(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6)

如果说维系亲戚关系的中心点断了,那么走亲戚的意义也就没了,去看谁,为了谁等等这些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消失了,也就是门槛断了。

虽然看似有些心酸,但事实也就是所有的外族亲戚都是由姐姐、妹妹出嫁所编织出来的亲戚网,人走茶凉,尤其是姐夫再娶这样的更谈不上亲情。

兄死叔就嫂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哥哥去世了,弟弟就和嫂子生活在一起,相互的照顾。

可以理解为,弟弟小长兄为父,那么以后的日常起居都有嫂子进行照顾。

也可以理解为,如果哥哥去世了,弟弟年龄大了,又尚未婚配,可以娶了嫂子,既能让弟弟娶上媳妇,省去很多的彩礼,也可以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自己哥哥的遗孀,在古代是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大姑子带孩子住娘家不走语录(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7)

放在今天不可思议,但是在古代确实是这样,既能娶到老婆,还能照顾家族的后代。当然现在男女平等,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大姑子带孩子住娘家不走语录(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8)

这几句话,道尽了亲戚冷暖,亲戚本就有疏密之分,其实也是告诫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这些琐事而过度的强求,凡是亲戚关系尽力就好,太走心,太强求,适得其反。

大家有没有遇到亲情之间的亲疏的委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