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了怎么走出来(如何面对高考的失利)(1)

文/白杨(“渡过”陪伴者)

近日,各省的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已经陆续公布,高考状元成为热议话题。

还记得广西英语数学双满分、总分730分的学霸杨同学吗?一夜之间成为“网红”,吸引着大众的注意力。在媒体记者的笔下,杨同学就是一个完美的男神,学习好,颜值高,让人羡慕嫉妒恨。他在记者采访时说,内心很平静。

但那些高考失利的同学,内心难以平静,甚至会十分难过。高考失利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想起了十四年前的我。

高考给我的打击

十四年前,我高考失利,它打破了我从小到大自我感觉良好的幻想,我知道了什么叫“失败”。寒窗苦读十二年,牺牲了多少快乐,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自责、后悔一股脑向我袭来。

为什么当时没有好好学习?为什么没有去补补课?为什么有的人和我花同样的时间,吸收能力却比我强好几倍?为什么有的人因为家境殷实,通过艺考、特长生、出国等各种渠道进入名校,而我却不能?

高考失利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工作很多年后都有心理阴影。我在优秀的人面前很自卑,羞于谈论自己的学校,害怕被人看不起。每当生活或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和高考失利联系起来:如果我考上了好的大学,那么我的人生就不会这么坎坷了,不会遇到玩不到一起的室友,也不会害怕找不到工作,或许也不会生病。

现在我想明白了,在内心不够强大的时候,我渴望用文凭来掩盖我的无能,就像有些人渴望通过挣很多钱来证明自己一样。

文凭、名利等外在的东西固然会增加自信,但不能给人持久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向内寻找,需要内心强大起来。

社会是一所大学

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希望通过高考实现华丽转身,把高考、考研当作成功的捷径,固执地认为只要考上好大学就可以让人刮目相看了,工作就不愁了,其实这想法太幼稚了。

拥有学历并不代表就掌握了生存的本领。我觉得比文凭更重要的是:心态和做人。

知识和技能都好掌握,但是心态和做人却需要长久地去修炼。

工作多年,我终于发现:社会是一所大学,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可以做我们老师的人也很多。在学校接触的那点书本知识远远不够用,大学毕业只是学习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一个从小被家庭在读书上寄予厚望、最初成绩不错的人,很难接受自己后来读书不行的事实。因为那意味着你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和那些平庸之辈没什么差别,可能会碌碌无为度过一生。

读书是要看天分的。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都是从小训练的结果,不是仅靠中学六年就能变得很厉害的。

读书也是很耗费体力的。没有一副好身体很难坚持下来。

而社会上有些人总是片面强调“努力”,以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其实“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如果只是蛮干而不是巧干,做事没有思路和策略,不去改进做事方法,是完不成艰巨的任务的,更不可能成功。

只有解放思想,挣脱思维定势的牢笼,勇敢地为自己“选择”, 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今后的人生才会更顺利、更快乐。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当你的能力匹配不上野心的时候,内心冲突就开始了。因为不甘心承认自己的平庸,痛苦才会来临。

在这个世界上,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高考状元们在智力上碾压了无数人,但他们的压力和责任更大,精英的日子并不好过。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所在。和高考状元相比,你的颜值、智商、才华、家境等等可能不占优势,但你一定有比他们强的地方。

拿我自己来说,工作10年,呆过3家公司,接触过许多比我有才华的年轻人。他们不乏名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但我学会了放下自卑,学会了接受自己的平庸,不再极力去证明自己。

我就是我,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不需要去和别人去比较,我就靠自己的双手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我也能做到和别人一样好。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命运,要勇于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事实,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区分优势和劣势区域,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允许比你优秀的人存在,接纳自己的平庸,才会接近真实的自己,也能向别人学到很多。

研究表明:25岁之后,我们有能力做自己的父母,帮自己弥补原生家庭的缺失。

父母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起点,但25岁以后的路由自己决定。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高考不能决定你的人生。

高考失利了怎么走出来(如何面对高考的失利)(2)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高考故事”

注: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网络360图片。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