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中,为人处世,不可树敌太多,树敌太多自己的生存空间就会变小。得罪别人,就为自己堵住了一条去路。而得罪一个小人,就有可能是在为自己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的地雷,随时可能会踏上去。当事情不可忍耐的时候,当正义公理不能伸张时,当然可以有必要的雷霆之怒,否则就是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这种做法自然也可能是为自己堵住了去路,但是却会开出更多的康庄大道。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是以不得罪人为好。当我们利益受损的时候,自己应该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动怒。当然,平时也不要大大咧咧地,为人处世,更不要盛气凌人,有时候自己得罪了别人还不自知。

当然,不管自己怎么小心和努力,谁也难免会和他人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产生一些摩擦和矛盾。这时候,更加需要处置恰当,以防止加深鸿沟,无可挽回。善于给自己留后路的人,都应该使双方重归于好,重拾友谊。

战国时候,赵国的蔺相如曾经几次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每次都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挫败了骄横的秦王,为赵国和赵王赢得了利益,为此,赵王非常赏识蔺相如,一下子把蔺相如封为上卿,其职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作为赵国的大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有攻城野战,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自己,叫人不能容忍。于是他到处宣称说:“哪天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

冤家宜解不宜结出租车司机救人:冤家宜解不宜结(1)

蔺相如听说了这话之后,就总是请病假不上朝,处处躲开廉颇。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在大街上走,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拐进一条小巷,直到廉颇的马走过,他才从小巷出来继续赶路。蔺相如的随从们见他对廉颇一让再让,好像十分惧怕廉颇似的,觉得十分没面子,于是问蔺相如为什么要怕廉颇呢?

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更加厉害一些?”随从们回答说:“廉颇哪能跟秦王比!”蔺相如说:“这就是了。人们都知道秦王厉害,可是我连威震天下的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将军呢?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这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朝中为官,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众人听后皆心悦诚服。这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深受感动,于是选择在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负荆请罪。从此,两人便结为刎颈之交,将相团结,生死与共,一心为国,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情。

冤家宜解不宜结出租车司机救人:冤家宜解不宜结(2)

负荆请罪

在唐朝中期,宦官专权、朝政黑暗、小人辈出,无数忠良遭到迫害,郭子仪自然也是被迫害的对象之一。郭子仪为防小人嫉妒,反而比以前更加小心。有一次,郭子仪生病在家,很多朝廷大官都来探视,郭子仪总是很自然地让自己的侍妾陪在身边,招呼客人,但是只要卢杞一来,郭子仪却必定要屏退侍妾,很客气地招待他。卢杞是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他相貌奇丑,生就一副铁青脸,脸型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经常有人把他当做一个“活鬼”。正因为如此,一般妇女看到他都不免露口失笑。家人对郭子仪的做法十分好奇,问他说:“卢杞的地位比你低这么多,但是你一见他来却特别客气,还把侍妾都屏退,这是为什么?”郭子仪说:“卢杞这个人,心胸狭窄,性格阴险,而且人又长得奇丑无比。我怕侍妾看了他之后,会偷笑而得罪他。这个人一旦得势,势必会给我们带来灾祸。”郭子仪的识人之明果然不同凡响。卢杞后来依靠逢迎拍马、构陷出卖同僚,成为一代奸相。很多朝廷大臣都栽在他手中,但郭子仪却一直平安无事。

冤家宜解不宜结出租车司机救人:冤家宜解不宜结(3)

郭子仪

宦官鱼朝恩由于得到皇帝的宠幸,不但身居统率禁军的重要职位,还以皇帝代表的身份,有权号令天下所有的将领,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幸臣。他对郭子仪位高权重十分忌恨,因此百般诋毁和刁难。但是郭子仪却能够每次从容面对,成功化解。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的祖坟,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知肚明,他知道这是鱼朝恩的卑劣伎俩。当时,他身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举手投足,都关系到大唐的兴亡,连皇帝都敬他三分。当他从前线返回朝廷时,朝廷上下公卿都以为他必将有所行动。他入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不料郭子仪却哭奏说:“我多年带兵打仗,主持军务,不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残暴行为,士兵毁坏别人坟墓的事情也不少。这次我家祖坟被掘,这是臣的不忠不孝,以致招致上天的谴责,并不是他人故意破坏。

“将相和”的故事很多人已经熟悉。廉颇居功自傲,不把文才出众、智力和胆识超群的蔺相如看在眼里,出言不逊,但是比他位高的蔺相如却知道“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他从国家大局出发,曲折委婉,尽量不和廉颇发生冲突,不使两人的关系发生彻底的破裂,可谓胸襟宽广。值得一提的是,廉颇也并不是一味地蛮干,当他知道蔺相如的高风亮节之后,也主动负荆请罪,以示自己请求宽恕的诚意。

聪明圆滑的郭子仪也知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道理,因此绝不招惹潜在的敌人,即使对方明明已经得罪了自己,也硬是忍耐了下来。祖坟被掘,历来被视为是奇耻大辱,但郭子仪却出人意料地忍了下来。正是因为他有如此气度,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在那个战乱不已、奸佞横行、国君无能的时代,不但做到明哲保身,而且被唐玄宗以下四代皇帝倚为国家栋梁,渡过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险滩,享尽荣华,最后以85岁的高龄安然辞世。史书称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天下而主不疑”,说明他既是带兵打仗好手,也是处世的里手,真是世间少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