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书岳家将第一百一十四回(听书笔记徐云志)(1)

听评书岳家将第一百一十四回(听书笔记徐云志)(2)

听评书岳家将第一百一十四回(听书笔记徐云志)(3)

第十九回 “辞馆”

【故事梗概】二笃交了白卷,大笃却别出心裁,非要写一点出来才肯罢休,既不是画乌龟,也不是写几句骂人的话,而是写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文字(见以下细节)。老相爷看了自然要他们认罪。两个人只得交代是华安代笔,华安机智地回答说,因写不出文章王师爷扬言要打死他们,所以兄弟俩双双准备自杀,为救他们的性命自己才不得已捉刀代笔,欺骗了老相爷。这样一来华太师非但不记恨华安,反而更加喜欢华安。王师爷听了羞得无地自容,当晚就给太师写了字条辞职回家。

【细节点评】

本回书最出彩的一段情节,就是阿大写的那篇“文章”。他想,三十而立决不是“三十个人立成一排”,于是就理解为“三十岁的人,一直立在那里”。又想起六十岁为一世,三十岁应为“半世”,于是他就让佣人到账房间拿来算盘,边算边写出了以下这篇奇文:“人生半世不弯腰,立断脚筋无懊悔。两个十五年,五六之数。非奔也,非跑也,非步也,非迈也,非睏也。好似周仓舞刀,韦陀舞刺。宛如吊死鬼而无绳也,使僵尸而与气。四十而坐板凳,为膀痛矣;五十而睏松板铺,为屁股麻矣;六十而换棕垫架子,为背心硬矣。台子,交椅,茶几,天然几,烧火矮凳,之乎者也。人生七十古来稀,一世终生无了矣,太公八十遇文王。此文章倘有人看了不懂者,即就是乌龟也。”太师听阿二叫华安“大叔”不懂,阿二就解释说,本来想叫他阿爹的,但想想不对,阿爹是老生活的老生活,辈分太大了,后来就改叫大叔了。华太师听了气过子河界。

华太师听两个儿子说,文章是华安写的,心里顿觉不快。想想还是王师爷好,虽然对两个儿子有点过分严格,但毕竟是为他们好。华安捉刀代笔实在是害他们。华安何等聪明,看出老太师的意思。,忙为自己辩解道:小人非但无罪,还有功劳。师爷说,如果文章做不出来,就要活活打死他们。两位公子实在做不出,大公子欲思悬梁高挂,二公子欲思投井身亡。不得已自己才给他们代写了文章。说完就用手在两人背后推了两下。两个笃头就像唐寅教熟的猢狲一样,阿二说,我当时已经穿好一条绳,是大叔抱我下来的,还说我不能死,死了要绝子绝孙。阿大听了阿二的话,就帮腔说,我也已经坐到井栏圈上,是华安把我抱起来的,华安是我格恩公呀。

王师爷气得当晚就要离开相府,他对华安实在是恨之入骨,临走前对华安说了一句话:“早开早谢,早谢早开”。意思是你这朵花开得早,可惜将来谢得也早。唐寅理解他的意思,就回答师爷说:“先生先死,先死先生”。王师爷更加生气,又对华安说:“猫犬相争,狗管家”;意思是说华安是狗。唐寅接着就说:“龟鼊孵蛋,哪个先生?”意思是先生不是乌龟,就是王八!

【方言解读】其一“鸭屎臭”,嘲笑某人“坍台”、“丢脸”,上海话也叫“退招势”;其二“笔笃直”,也可说“笔立直”,形容“直”;其三“勿作兴”,就是“不可以”、“不应该”的意思;其四“生死”,指不是病故,而是指意外身亡”;其五“冷镬子里爆出一个热栗子”,这句苏州谚语,表示“出乎意外”;其六“阴干”,就是“不理睬对方”,让他自觉没趣。衣服洗了一般都要放在太阳下晒干,如果没有太阳,只能让它“阴干”。与“晒干”相比,“阴干”的感觉一定不好受;其七“板要”,就是“一定要”;其八“本底子”,就是“原来的样子”,也可说“老底子”。其九“气过子河界”,指“非常生气”,气得已经“过了头”。

【唱篇听写】

王师爷(徐云志):“老羞成怒他起咆哮,辞馆归家言一条。他到书房书案忙坐定,我想那秋凉哪能冻细毫。”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