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八十三条脂批:“叠用真假、有无,字妙”所对应的原文:“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是“太虚幻境”的结果,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贡眉寿眉的鉴别?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贡眉寿眉的鉴别(读红心解之脂批详解)

贡眉寿眉的鉴别

《红楼梦》第八十三条脂批:“叠用真假、有无,字妙。”所对应的原文:“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是“太虚幻境”的结果。

有人或许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奇书,那么此书奇在什么地方呢?

一、此书有一个“背面”。那么此书的这个“背面”又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就在我们所看到的表面里面含着。说评书的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做一张嘴说不了两家的话,所以要放下此再说彼,而《红楼梦》则不同,此书作者是用一支笔说了“两家话”,而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让我们只见其“一面之言”,即求其隐藏在表面中的“背面”的含义。

二、《红楼梦》是一座迷宫。《红楼梦》被某些人称之为最读不下去诸书之一,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他之所以读不下去,是因为他还没有——甚至以后很难再进入此门。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想寻找心仪的姑娘,而姑娘就在路上不紧不慢地走着,而他却是“坐火车观碑”,那真是风驰电掣一般,这样的缘分,甚至连擦肩而过都算不上。惊鸿一瞥?嗯,以火车的速度,肯定能吓“鸿”一跳,只是此事与读不下此书者无关。

此书作者为什么要把《红楼梦》设计成一座迷宫?佛家有两句话,一曰法不轻传,二曰佛度有缘人。既然读不下去此书,说明与此书既无缘又无分,对此书肯定没有什么损失,因为此书就在那里,已不知送走了多少无涯过客,有人三过其门而不入;有人在门口捡拾到一两枚贝壳而沾沾自喜;有人进入迷宫而只见王熙凤招手;有人在迷宫里一直撞南墙,以致神昏诞语,是典型的发疟子的症状;有人则如勤劳的小蜜蜂,飞到东飞到西,飞到南飞到北,只是忘记了酿蜜;对于此书来说,这些人都是过客,因为他们进门时并没有拿一把开锁的钥匙,而这把钥匙就是脂批。

所以,进入《红楼梦》这座迷宫并不是目的,走出来才是目的。

三、叙述方法独特。作者为了达到隐而显,显又隐的目的,使用了许多独特的方法。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明修的这个栈道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此书的表面上的内容,而其所暗度的陈仓也在这个表面里面;再比如“有曲折”,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叫做“文似看山不喜平”;再比如“千皴万染”,理论上讲,《红楼梦》只写了一件事,即“一叚”事件,如果我们已经知道这件事是什么?开卷,我们就可以认为此书已经读完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对此进行“千皴万染”呢?一方面是为了隐,另一方面是为了显现。作者之所以对此事一再“皴染”,就如佛祖在灵山大会上讲法,期待着有一位拈花微笑者出现……

既然脂批是此书开锁的钥匙,这则脂批又是怎样打开正文这把锁的呢?

那就先看这则脂批“叠用真假、有无,字妙”的含义。“叠用真假、有无”,作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曰:“字妙”。“字”字,是名词动用,书写的意思。“妙”为“女儿”,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讲过。也就是说,作者之所以“叠用真假、有无”,只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身份,即此人曾经为嫡长子。

前面有一个结论,说这副对联是“太虚幻境”的结果,也就是说,正因为对方既违背天意,又不遵守人间的律法,才会发生作者“叠用真假、有无”这种方法来表现作者的身份这种事。

我们再来看这副对联到底说的是什么?先说“假作真时真亦假”,其中的“真”字,如果是指“真人”——皇帝的众多称谓之一,那么“假”又怎能作的了“真”呢?所以,第一个“假”字必然是一个人的代称,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只有且只能是此书的作者,那么,在书中而能够代表作者的人会是谁呢?其实书中有两位显性作者,一个是宝玉,另一个是贾雨村,尤其是贾雨村,最明显,出处就是《凡例》中的那句话:“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叚故事来?”这一句作者所使用的是加强语气及强调肯定的反问,这也是我说贾雨村是作者的替身的由来。“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含义就是,贾雨村为真人时,另外那个真人的真人身份就是借的。前面的“假”字指贾雨村,后一个“假”字是假借的意思。

“无为有处有还无”,其中的“无为”,就是无为而治中的无为的含义,这两个字所指的是作者的替身——贾雨村的真人身份是自然而有,而不是通过什么作为而得到,比如抢来的,像曹丕禅汉、赵匡胤“黄袍加身”等等,表面上的拥戴也是一种作为。“有还无”,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此书所写的就是作者的真人身份是怎样从“无为”而有到对方“有为”而失去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书中“有、无”字含义的互换,比如“无材补天”,比如“天下无能第一”等等,其中的“无”字,如果不知道其含义,可以换作“有”字,如果说“补天石”无材,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原创作品,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