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1)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2)

陶铸群伦俊德搜,书生矢志举旄旒。

湖湘子弟平天下,将帅声威震九州。

鞑虏已然颓势定,中华何必老夫谋。

江山代代潮如雪,入圣尊贤喋未休。

湖湘大地,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风起云涌,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在这里,你或许看不到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风景,但只要身临其境,势必能睹物而思人,无论是兼得毛泽东、蒋介石盛赞的一代圣相曾国藩,还是心忧天下的晚清重臣左宗棠,或者是多才多艺、德高望重的胡林翼、彭玉麟……那份超越时空的思想力量必定力透纸背、重达千斤,让你的身心经受一次洗礼。

曾国藩与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被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虽有种种毁誉,也不掩其在文章、做人、处世等方面的建树和卓越之处。更为难得的是,“中兴四大名臣”齐聚湖湘大地。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3)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是当今世人对曾国藩最为称道的评价。然而提到曾国藩,在当时及后世的人们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他是“曾剃头”、“曾屠夫”、“大汉奸”、“卖国贼”,也有人说他是“古今完人”、“万世师表”、“儒学宗师”。确实,中国近代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革命运动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的埋葬者、中国封建社会儒学宗师的最后一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并身体力行的第一人、中国传统社会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三大人物之一、中国社会真正做到“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煊赫一时的人杰之一、被后人誉为“千古完人”,晚清同治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是也。

我首次听说曾国藩的名字,那是在中学时代的历史教科书中叙述太平天国运动的优秀将领石达开率领太平军与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九江一带的湖口作战,结果湘军一败涂地,曾国藩急得数次跳水自杀未遂。那时我的心目中肯定地认为石达开才是了不起的将才,曾国藩是败军之将,不值一提。

由于同是湖湘人,喜闻乐见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中,我对曾国藩的了解、曾文正公著作渐渐的看得多了,儿子这些年也对曾国藩的人文精神很感兴趣,加上最近几年来的“曾学热”,愈发让我产生对曾国藩一探究竟的兴致。

欲知桃花源旧事,还得寻觅桃花源。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曾国藩,我认为需要前往曾国藩故里领略当地的山水人情,只有深入到他早年曾经活动过的乡里足迹之中,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曾国藩的那一份无以言喻的襟怀与气象。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4)

这个国庆,国内疫情防控趋于平稳,与其困守深圳,何不趁机到“中兴名臣”曾国藩故居走一遭。

10月3日,自驾游从长沙返回衡阳祁东老家途中,从长沙经西二环上长潭西高速,转长芷高速14.5公里,再经G0421,岳阳,广州方向1.0公里处上许广高速81.0公里,在S33116.8公里,驱车到达双峰县,再继续问东 抵荷叶镇,寻富厚堂。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坐落在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富托村,总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

厦梁尽朽势难撑,欲挽残阳盛世营。

剿灭洪杨仗坚忍,苟延清祚恣骄行。

殊勋不念平生忌,罅隙还寻屡见倾。

如履薄冰名节顾,何如策马汉家征。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5)

已是深秋时节,天气依然炎热。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前,荷塘萧然,残枝败叶,秋意盎然。不远处,长 12.4米、宽 7.85 米的红底黑字“帅”旗,迎风招展。车在乡间水泥公路上颠簸辗转来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当时我心里面有点惊讶,曾国藩在历史上名声如此响亮,不少地方类似的情况已经开发为重要的旅游景点,他的出生地旅游服务应该做到不错。然而当我到达荷叶镇天坪村白杨坪时,我的美好想法被眼前的情景打破了,那一带曲曲折折的乡间小道上,一路上本来不宽的水泥路面摆放了不少当地农家各类礼品、玩具、小吃摊子,乡间水泥路通过的地方稀稀落落的分布着几个小村落,地势不平坦,水田处处,一片荷塘里,莲花残枝顶着灰褐色的缺失的荷叶,稍显几分萧条。我当时感叹到:不好想象,这种穷乡僻壤的破山沟里面,竟然走出一位一代儒学宗师,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埋葬者——曾国藩!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6)

100多年前,曾国藩之弟曾国潢、曾国荃和其子曾纪泽主持,建起这座最大“乡间侯府”。如今,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级 旅游景区。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 平地长得万丈高。”思云馆前,一位当地老者正在观看这副大门联。据称,这里每一副对联、每一个故事.都蕴藏着湖湘文化基因。作为一 名湖湘人,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治学济世精神,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丰厚自身。

“曾国藩曾告诫后人:'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子孙,唯书籍尚思添买。”正因曾国藩重视教育,其 旅300余名后人,无一人碌碌无为,大多成为各行各 业的佼佼者。”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7)

手机扫描通过查验,跨过富厚堂的门槛,在富厚堂藏书楼,讲解员向 游客讲述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富厚堂共有4座藏书楼,鼎盛时藏书达 30 万卷,被曾氏后人称为“曾家人的精神中心”。

儿子儿媳领着五岁的孙子听的很仔细,随后,一位来自长沙的女士攀谈着。“子女教育是父母最关心的事,从网络短视频上看到曾国赣的育儿理念,觉得很好。一查地图,还有直达的高速,便趁着节假日带孩子来学习。"女士说。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8)

富厚堂,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曾国藩故居,因为曾文正公从来没有在这里住过,甚至连看都没看过一眼。当然,他不会不知道。

同治六年二月,富厚堂竣工,督办此事的四弟曾国潢向他报喜,他闻之,“深为骇叹”,——富厚堂修建耗费了七千串钱,奢靡乃仕宦之恶习,他曾誓不为之。“何颜见人”这也许是他再未踏足桑梓的隐痛!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9)

“富厚堂”是曾国藩的手迹,但非他题写,是由后入集字而成。平心而论,富厚堂作为一座“侯府”,称得上庄敬而朴素,顶多是低调的奢华。富厚堂修建得如此朴素而不失庄严,简陋而不失雅致,里面保留了不少当时的农家耕作工具及裁缝织布工具,可谓传统耕读世家的一个缩影。相比不少王侯将相修建画栋雕龙、金砖碧瓦的宅第而言,曾国藩修建的富厚堂俭约得太多,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很少见的。

进入曾国藩故居富厚堂里面参观时花了数个小时的时间,可谓一一遍览无余。其中故居的一间屋子里贴上两张匾额深深地吸引了我的视线,一张匾额上书写毛泽东主席对曾国藩评论的一句话:“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另一张匾额书写了蒋介石对曾国藩评论的一句话:“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10)

自古良臣血色红,贤传百姓口碑中。

才能独揽千秋汇,德可分传一脉通。

愈是官高廉愈正,犹成势大性犹忠。

身前可训铭身后,铸就门庭誉不穷。

曾国藩不愧是地主阶级中的绝顶厉害人物,连毛泽东主席与蒋介石都对他大加叹服。然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不是他的赫赫战功,不是他的文章学问,而是他的道德与精神修养,治家风范,整个富厚堂的纪念意义基本上体现了曾国藩家族堪称后世经典的治家风范。曾国藩一生都在坚持的“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习劳则神钦”,可谓至理箴言,处世宝典。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11)

君不见,古今许多世家教诸子弟耕读传家者不乏其人,而后世子弟多以骄逸成性,习性偏远。觥筹交错何其热烈,车服狗马何其奢华,莺歌燕舞何其潇洒!浑不知物力之不易,稼樯之艰辛,使祖宗之德泽一日而殆尽,中道衰微,未兴颓废,殊为可悲。

观许多世家一时之显赫,不惟严格子弟立志成学,其子弟尤重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舍弃小家,以就大家;舍弃小我,以就大我。是故家道日兴而不废,才人辈出而不衰。

凡学贵有恒,凡俭最有益:苟有恒,何须三更火五更鸡;最无益,莫待一日曝十日寒。中道小康之家尤不可废,而况清贫如许之家。假使贫寒之家教导子弟不从恭敬孝悌勤俭节义入手,而从市侩之流与世浮沉,终此一世二世乃至十世百世传之无穷,可谓哀之不幸,怒之不争。观曾文正之家风,可谓笼括数千年中华之美德无余矣,不得不令人叹服之。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12)

习劳之人非劳碌之人,亦非禄不继日之人。但知坚韧执著,如竹入石,咬定青山不放松。其苦心孤诣,兢兢焉如冬涉川,勍勍焉如柱擎天,爰就功成名显,垂誉无穷。诸葛亮、曾国藩、周恩来是也。

劳碌之人非习劳之人,亦非局量宽大之人。向时经纬风雪,沐浴霜露,随山刊木,胼手胝足,投袂挥戈,不遑寝处。然而一旦辉煌,随即踌躇满志,骄惰豪奢,继而逸豫败亡,声名坠地,是其局量如勺,目光如鼠。朱文忠、李自成、洪秀全是也。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13)

古今志士仁人不惟有超世之才与艰苦卓绝之志,亦不失上副委任,中蹈明规,内立赫功,外泽民人,后足名显。而矢志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行于中道废疾者莫不影从,末道未央者果为是幸,卒至身殒名毁事穷功废,是其何故也?古有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反是而观,在肘掖之间卧榻之侧而已。故立身行道,事立功遂莫不由家道。家道废,百事莫举;家道兴,咸与维新。

曾文正家书涵育中华文化之精华,养天地之浩气,取近世之华观,兼收并蓄,自成一格,足为百世治家之法典。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14)

每一个在仕途之上力求上达的人,都有一道深深地刻入骨子里的政治理想,古今中外之人概莫能外。曾国藩一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翻遍他的著作,竟然只字未提,后世之人也未留下只言片语。

离开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时,我站立在门前的石阶上,凝视着富厚堂匾额上的四个斗金大字“毅勇侯第”,又转过头来抬眼望着荷叶池旁的“帅”字旗迎风飘扬,一时间仿佛太平天国将士们与湘军将士们的枪炮声、呐喊声萦绕脑际……

我唏嘘不已,深深地感慨:人民大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当然也要肯定古今不少英雄豪杰对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两湘际会古铜梁,山后山前是故乡。一字天兵敲石鼓,四围屏锦隐文章。亭台朽却明清史,鸡犬犹闻富后堂。堪叹曾侯稍息处,我来只为吊沧桑。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15)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16)

曾国藩故居值得一看(聆听领悟一代完人的思想精华)(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