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你永远不会知道)(1)

1、

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例子。小康之家无病无痛,其乐融融。一旦家中有人生一场大病,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医疗费用填进去,人救不回来,整个家庭多年的积蓄也耗尽一夜回到解放前。斯人已矣,留下活着的人挣扎在贫困的生存线上。

除了身体方面,工作方面也时常有类似情况发生。前阵子甲骨文、中兴等很多大品牌公司裁员,有些年近中年的老员工,上有老下有小,多年老油条失去职场生存技能,一朝面临解雇,房贷车贷生活费的压力把人压垮得要跳楼。

有人会说可以通过理财,购买保险规避风险,保障生活。且不说保险理财还不够完善,尚不能护得了你的方方面,万一金融公司跑路或者破产,这种情况谁又能够规避得了?雷曼兄弟都有破产的一天,再大的保险方又如何能保证永不破产?又或者是你的条件审核不合格,也很难顺利拿到投保的赔偿金。

感情方面,热恋中的双方,怎么会想到将来反目成仇的一幕,又怎么会想到有被截胡的可能。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被妻子俞渝“逼宫”退出当当网。“逼宫”前一晚,一家三口还在看电视。李国庆哪成想电视上的清宫剧“逼宫”在自己身上成了现实。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意外,这些意外就是纳西姆说的黑天鹅现象。

他如此概括黑天鹅事件的重要性:几乎社会生活的一切都是由极少发生、但是影响重大的剧变和飞跃产生的。生活正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累积结果。黑天鹅事件决定最终的成败。

每天新闻联播都会播报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对我们来说,新闻就是信息,发生在过去,可是对于新闻当事人来说,这就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黑天鹅事件。也许有一天,你我会成为新闻当事人中的一个,谁知道呢?

放眼国内,当无锡高架桥崩塌事件发生时,大家当下的反应是痛骂豆腐渣工程。观察的仔细一点的,会知道这是因为多辆载重车,同时经过高架桥超载了,才引发的部分高架桥崩塌。尽管高架桥都会标示严禁超载,但是谁又能想到多辆超载车行驶高架桥上导致的这个事情。

放眼国外,历经历史浮沉的巴黎圣母院被一场大火烧毁。熬过了历史却熬不过一把火。对于巴黎圣母院来说,这场大火是它的黑天鹅。

纳西姆说,没有人能够看透历史,你看到了结果,但却看不到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幕后原因,而这些原因却恰恰是推进历史发展的助推器。

历史犹如一场浓密的大雾,我们置身于这个雾都的世界,永远也难以用手拨开这层迷雾。我们唯有等待,等待太阳带来光明,才能看到结果。

发生的事情,成为了历史,但是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从历史中看到未来。

泰坦尼克号船长史密斯说,根据我所有的经验,我没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故,我在整个海上生涯中,只见过一次遇险的船只,我从未见过失事船只,从未处于失事的危险中,也从未陷入任何有可能演化为灾难的险境。结果讽刺的是,泰坦尼克号在1912年沉没,成为历史上被提起次数最多的沉船事故,可惜老船长再也看不到了。

人们往往喜欢依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事物。但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往往比我们意识到的更为复杂。水滴确实会石穿,但是,往往一个炸药包就能立刻把一块巨石炸成碎石。世界往往是由很少发生的事情所左右的。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广为流传。故事发生在一个海滨小镇,大家都在海边玩耍,还有的人在冲浪。夏日炎炎,风光正好。但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无意中看到海水的异常,她提醒母亲,这里将要发生飓风海浪。正是她的提醒,岸边提前疏散了人群,挽救了成百上千人的性命。几岁的小女孩显然比大人具备更少的生活经验,但是她却能从小小的异常看到了意外的来临。

也有人崇尚证据一说。但事实上,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到某人死去,就相信他能够永生;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到他杀人就相信他没有犯谋杀罪;我们同样也不能因为没有在场看到你的出生而否定你与自己母亲的血缘关系。

我们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在一个特定的现象发生之后,会立即忘记所有黑天鹅现象的存在,它是这么的抽象,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她。人类的天性使然,使得人会过度乐观。人对过去的事件具有选择性过滤,人往往倾向于选择忘记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事情,而选择记住一些令自己愉悦的事情。

黑天鹅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你永远不会知道)(2)

2、

世界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但我们似乎却选择性的忽略这一点,并乐此不疲的开始自己的预测。看看算命、八卦之类的大行其道就知道了。还有各种考试考证前夕,学生和老师都无比沉迷于押中命题之中。似乎预测准确,能让我们掌握所有,横扫考场,成为自己的主人。

但纳西姆说,不论任何人告诉你任何事,对专家思考过程的错误率提出疑问都是有好处的。

这跟我们平时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是同样一个道理。喜欢把眼光局限于狭窄的范围,以及倾向于既定教条的做法,都是人们思维上的懒惰性使然。

预测本身太过于复杂。时间的长河犹如一个筛子,总会有那么些意外掉出来,总会有一些黑天鹅现象逃过我们的眼睛。

你也许会说,存在必有其道理。预测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我们往往遇见它发生可能性。但是如果能够预见它发生的可能性,那么实际上已经预见了那件事情,那件事情也就不是意外,也就不是黑天鹅现象了。因为黑天鹅现象是不可预测的。

举个例子,你能预测到自己明天吃什么。而你明天确实是去吃了那样东西了,那么它也就不是黑天鹅事件。这里有一个统计学的法则,叫做迭代预期法则。就是如果我预期,将在未来某时间遇见这件事,那么我实际上现在就已经预见了那件事。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预测呢?建立预测都是失效的,为什么还要继续呢?像纳西姆所说,预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进化上的意义。那么有人又会说,为什么要去听专家发表言论和预测?纳西姆给出的解释是,有一种可能,是社会需要专业化,尤其是知识的分工,你们需要咨询一个专业化的人,可能会更省事、更安全。

我们不能完全抛弃预测未来的想法,因为我们需要知道预测具有它的局限性。

大哲学家伯兰特罗素是这么说,对确定性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一种思维的恶习。

我们都知道职场人士都热衷于考证。有的人一直在考证的路上,就是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维持着稳定的生活水平。

纳西姆说,考证的担子要落在破坏复杂体系的人身上,而不是保持现状的人身上。讽刺的是,现在很多人考证就是为了能够保持现状。

黑天鹅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你永远不会知道)(3)

3、

大家都知道,世界万物都是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只是相对的公平。纳西姆也知道这一点,他在书中表明,在极端斯坦的情况下,即黑天鹅笼罩下,没有人是安全的,也没人受到完全失败的威胁。我们现在的环境就是允许小人物在成功的希望前等待时机,活着就有希望。纳西姆一直在研究随机性事件的随机性,通过这些实践他越来越知道,事件越稀有,我们就越不了解它发生的可能性。

往往能够具有预见性的预测不会让你感到意外,那么它就不是黑天鹅,我们说这类型是灰天鹅。灰天鹅是可以模型化的极端事件,而黑天鹅则是未知的未知。事件越罕见,我们对其作用的了解也就越少,我们越需要运用推断和归纳的理论弥补这一不足。尽管这样作用也许并不大。

但人天性就会对可变性厌恶,对秩序有很大的渴求,我们对那些我们自认为能采取的有用的行动,或许真有助于我们规避严重的危机。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避免盲目听从信任,放任不管。

纳西姆说,对黑天鹅应对的方法是在思维中避免从众,但在避免上当之外,这种态度受制于一种行为方式,不是思维方式,而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并找出哪些知识是有价值的。

人之所以比其他动物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会思考,能思考。我们得保持人性,接受人类存在认知自大这个事实。但是不能总是不做判断,因为生活离不开观点。我们要避免的是对大范围的有害预测的依赖,即在小事上当傻瓜,不在大事上当傻瓜。

我们得学会根据观点可能造成的损害,而不是好听的程度来来辨别它们,同时提前做好风险抵御。人们经常处于遭受失败,所以采取的策略波动性都很小,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是这样往往容易遭受巨大损失。

常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当人们在进行一定的冒险行为之后,全盘皆输,往往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选择自杀。但是世界本身就是通过大的随机变化来前进的,生活永远不可能是一潭死水、毫无波澜。

我们得学会区分正面意外和负面意外,学会不惧,学会观察哪些对我们有利,哪些是对我们有害的?

永远不要去寻找精确和局部的东西,这样会导致我们思维狭隘。从而更容易受到那些没有预测预测到结果的影响。

当心证券分析师、经济学家等的精确计划。因为他们的利益存在于生存和自保中,而不是存在真理中。我们要对他们所谓的精准预测,保持一定的警惕,不能尽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存在是无用的。

伟大的不确定性哲学家优吉·贝拉说,有些人,假如他们本来不知道某件事,你是不可能告诉他们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未知,因为它们是未知的,但是我们可以猜测它会怎样影响我们,基于这一点来作出自己的决策。

人们往往说,历史推动我们前进。确实是如此,万事万物都存在极大变动,黑天鹅似乎让我们在劫难逃。我们要尊重它,并且做出我们一定的能动性。

把握好当下,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过好每一天,这才是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扼住命运的喉咙。

黑天鹅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你永远不会知道)(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