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国建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亡于唐武宗李炎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历九世,存国二百一十三年,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曾经与唐朝分庭抗礼的吐蕃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曾经与唐朝分庭抗礼的吐蕃是如何走向灭亡的(曾经与唐朝分庭抗礼的吐蕃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曾经与唐朝分庭抗礼的吐蕃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吐蕃国建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亡于唐武宗李炎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历九世,存国二百一十三年。

通过史料我们发现,吐蕃在总体上对唐王朝形成军事上压制。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趁唐朝发生“安史之变”时攻陷长安,另一次就是唐德宗年间攻占了唐王朝的北庭、安西都护府,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南北路。

吐蕃长期对唐朝进行的掠夺性战争,使吐蕃的军事贵族集积了大量财富和人口,而自由民这个阶层的经济却大大衰落下来。这样,吐蕃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就尖锐起来。宗教是吐蕃统治阶级用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工具,这时吐蕃社会的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变化。吐蕃有它们的原始宗教,称为本教。到了乞立赞赞普时期,“大兴佛法,寺院林立,慈悲为念,冀脱轮回”。佛教开始在吐蕃兴盛起来,本都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从此以后,佛教僧侣在吐蕃政权里开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史称“国之大事,必以桑门(僧侣)参决”。

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吐蕃达磨赞普死,因为他没有儿子,王后綝氏就册立兄子乞离胡为赞普,吐蕃大乱。在吐蕃占领的唐王朝河陇地区,吐蕃赞普同姓大臣论恐热拥兵二十万,进攻吐蕃异姓大臣鄯州节度使尚婢婢,双方开始连年混战。同时,在吐蕃本部,吐蕃的农民、牧民和奴隶,也开始挣脱枷锁,举行起义,天下大乱起来。这场由底层人民发起的起义持续了九年之久,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强大的吐蕃政权,却也从此土崩瓦解了。吐蕃本部分裂成四个政权,一个是阿里王系,在今天的后藏;一个是亚泽王系,也在后藏地区;一个是亚陇觉阿王系,在山南地区;一个是拉萨王系,在前藏拉萨。

到了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纥、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到了北宋时,“其国衰弱,种族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矣。”至此,终于彻底衰落了。

以下是吐蕃赞普世系表:

一、松赞干布赞普(公元629年--650年)

二、弃芒论芒赞赞普(公元650年--679年)

三、弃都松赞普(公元679年--704年)

四、弃迭祖赞赞普(公元704年--755年)

五、乞立赞赞普(公元755年--797年)

六、牟尼赞赞普(公元797年--804年)

七、弃猎松赞赞普(公元804年--817年)

八、弃足德赞赞普(公元817年--838年)

九、达磨赞普(公元838年--842年)

历九世,存国二百一十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