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何被杀?南宋是赵构的南宋,没有岳飞的南宋还是南宋。

岳家贫困,岳飞为了吃饭投了军,岳母深明大义,在岳飞身上刺字“尽忠报国”,而岳飞一辈子也为了这四个字而活着,也因为这四个字而死。

岳飞最后怎么救南宋(南宋是赵构的南宋)(1)

岳母刻字

岳飞有勇有谋很快就升为了修武郎(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四十四阶为修武郎),靖康之耻后高宗即位,奉行避战投降的政策,岳飞知道了这个消息竟然不知越了多少阶大胆向高宗进言:

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岳飞作为一个公司里的小主管竟然说董事长赶紧去开辟市场,要不然就错失机会,这会让赵构这个董事长怎么想,那些他的上级领导又怎么想呢。而且岳飞直言高宗器重的黄潜善、汪伯彦能力不足,这些人都是高级主管,各部门经理,以远疏亲是职场大忌,所以岳飞被开除了。

岳飞最后怎么救南宋(南宋是赵构的南宋)(2)

南宋地图

岳飞抗金之心不死有去了北京大名府投奔张所,奈何朝廷奉行乌龟政策,就以长江为自己的大龟壳龟缩不出,张所所在的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张所被发配岭南死在了路上,岳飞竟然又被开除了。岳飞不得已带领剩余的兄弟们南下东京开封府,接受宗泽的领导,宗泽是主战派,而且十分看重岳飞的才能,所以岳飞和宗泽配合的很默契。建炎二年(1128年)六月,宗泽上陈述恢复大计的奏章达二十四次,想要北伐,恢复中原,但始终没有取得赵构的支持。年近古稀的宗泽再也支持不住,背疽发作,于七月初一含恨离世,临终前仍然高呼:“过河!过河!过河!”

绍兴四年(1134年)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的主张,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奏议得到朝廷许可,但赵构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

赵构对收复汴京十分抵触,一个皇帝不想有更大的疆土只能是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地位不保。

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月间,岳飞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昚(宋太祖七世孙)为皇储,以示高宗之正统。但赵构对此提议不满,责备了岳飞。这已经是第二次责备岳飞了,而且两次都是因为所非宜言,自古以来立储君都是朝臣大忌,朝中大臣唯恐避之不及,而岳飞竟然敢参与此事,岂不是说自己得位不正不配当皇帝吗?(虽然后来赵昚还是被立为皇储即位,也确实是以为明君)而且经常把二圣放在嘴上。但是迎回二帝高宗何以自居?

岳飞最后怎么救南宋(南宋是赵构的南宋)(3)

宋高宗赵构

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

岳飞因战功升官,赵构给他扩充了军队,岳飞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有能力北伐了,于是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 。岳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赵构御览岳飞奏疏后,亲赐御札嘉奖。(赵构喜欢能够打胜仗的人才,但是不喜欢太厉害把二帝都接回来的人才,这次的岳飞是很有政治头脑的,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喊着迎回二帝了)。

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到南宋“讲和,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赵构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纳贡,对此持反对意见的都被罢官或者贬谪,主战派的赵鼎也被罢相。

所以说避战,讲和的乌龟政策是赵构的国策,是不可更改的。而岳飞知道这个消息竟然以辞职相威胁,但是赵构认了死理,岳飞只得卸甲归田。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完颜兀术废除对宋和议,亲统大军两淮进军,赵构不得已再次再次启用了岳飞,岳飞在朱仙镇大破十万金兵,金要议和岳飞没有同意,这时秦桧这个千古奸臣发挥了他的巨大能量,秦桧对岳飞的捷报隐瞒不报,秦桧串通张俊、杨沂中,策动并唆使谏官罗汝楫向赵构上疏,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赵构遂降诏,令岳飞班师。所以秦桧是隐瞒了岳飞的战果的,是蒙蔽了赵构的。

岳飞最后怎么救南宋(南宋是赵构的南宋)(4)

秦桧谢罪雕像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能力灭了南宋于是再次议和,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都被调离军队,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岳飞就这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了。

《高宗本纪》:“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岳飞最后怎么救南宋(南宋是赵构的南宋)(5)

杭州岳王庙

岳飞死在了尽忠报国四字之上,尽忠报国而非尽忠报上,所以皇上不喜欢他,岳飞执意北伐不仅仅是因“尽忠报国”四字,平民出生的岳飞知道金人是如何杀害汉人的,岳飞深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身上背负了太多,流放岭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张所,和自己是忘年之交,既是上司又是朋友知己,死前仍然呼着过河,过河的宗泽,和自己一起奋战有着共同理想的战友,前期岳飞年轻不知上意,不知朝中的风云诡谲,但是后来岳飞知道了,但是即使岳飞知道高宗不喜欢这样的将领,但是他已经没得选,只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