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师生之间感人故事(在镜头里安放青春一一我的育人故事)(1)

在四川省视协带领下,我于2014年在学校开办了“影视小屋”社团。2017年9月的一天,一名男孩敲响了我办公室的门。他低着头,涨红了脸,嗫嚅着,继而一口气说他想跟着我学拍微电影。

我对这名藏族男孩很熟悉。幼年时代,他没有了父母。成长的路上,他比别的孩子多了一份孤独,多了一份敏感。而且我知道,他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要想读好的大学十分困难。

我问他,为什么想拍微电影?

他告诉我,他从小就喜欢用十指构成镜头,捕捉一望无垠的草原,巍峨峥嵘的山峦,东升的旭日,飞舞的雪花,以及一切泛着光泽的美好景象。他渴望记录些什么,渴望讲述些什么,渴望着光与影交织的一个彩色的梦。

征集师生之间感人故事(在镜头里安放青春一一我的育人故事)(2)

我知道,那是他最初的影视梦。我愉快地收下他这个徒弟,并为他量身定做了属于他的培训方式。

没有讲枯燥的理论,也没有一开始就教他怎样拍摄,而是先将几本关于电影技术的书和一套摄影设备丢给了他,让他自己阅读,自己摸索。也许是一份天赋,他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技巧。

我陪他一起看了很多经典微电影,他也渐渐悟出了许多。暑假里,我带着他走进四川省视协举办的艺术课堂。在这里,他习得了微电影、微视频的策划、编剧、表演、导演、拍摄、制作等方面的知识。

征集师生之间感人故事(在镜头里安放青春一一我的育人故事)(3)

回到学校,他更加富有激情。校园的新闻报道、班级的精彩瞬间、寝室里同学的生活小插曲、主题班会的视频制作,都让他一手揽下,然后在每一个周末,在我为他提供的制作室里,忙碌着,快乐着,也成长着……

我知道是该他展示才华的时候了。我交给他一篇学生习作《心灵的圣坛》。文章讲述了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的藏族孩子扎西与一生信佛的母亲之间的观念上的冲突,并最终得以化解的故事。聪明的他,懂得了我的意图。

于是,他和同学一起,将文章改编成剧本;他亲自遴选演员;他耐心地给演员们说戏;他拿起摄像机,开始了历时两个多月的拍摄;他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挑选,剪辑……

终于,由他导演、拍摄、制作的微电影《心灵的圣坛》杀青了。带着这部作品,他走上了第六届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好作品奖的领奖舞台。同年,该作品又荣获全国第二届“影视小屋”优秀微电影一等奖。

征集师生之间感人故事(在镜头里安放青春一一我的育人故事)(4)

我鼓励他考传媒大学,他说这正是他最大的心愿。尽管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参加艺考培训,但影视小屋的培训收获,让他自信地走向了艺考考场。他的编导专业分和表演专业分,都远远超过了分数线。高考填写志愿,他在所有的志愿栏上,只填写了与影视艺术有关的院校和专业。

如今,他已是四川传媒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在影视的天地里,正张开梦想的翅膀飞翔。

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蒙台梭利在《发现孩子》一书中说:“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内在生命力具有无穷的力量,教育者要让儿童通过这种力量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面对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的天赋秉性,并要善于呵护并发展他们的潜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术。愿我们面对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他们的最佳发展区,能真心陪伴他们朝向更辽阔的世界启程。

征集师生之间感人故事(在镜头里安放青春一一我的育人故事)(5)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