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常规

一分钟看懂化验单单(非常实用的技能)(1)

一分钟看懂化验单单(非常实用的技能)(2)

二、尿常规

一分钟看懂化验单单(非常实用的技能)(3)

血气和电解质

一分钟看懂化验单单(非常实用的技能)(4)

临床意义:

电解质紊乱可有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四种情况。血PH(代表酸碱度)及HCO3-(碳酸氢根离子)增高,是碱中毒的标志。碱中毒时呼吸中枢抑制,呼吸困难,血中CO2(二氧化碳)蓄积导致PaCO2(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和PaO2(氧分压)下降。

胃液中含有丰富的K (钾)、Cl-(氯)离子,频繁的呕吐造成K 和CL-的大量丢失,从而使血清K 、Cl-降低。碱中毒是代谢原因引起的,并非呼吸原因所致。同时伴有血清K 和CL-降低,故可诊断为代谢性(低钾低氯)性碱中毒,需立即行补液治疗,补充丢失的K 和CL-,并纠正碱中毒,避免病情进一步变化,造成严重后果。

五、凝血四项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

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

六、糖尿病检查

糖尿病的检测主要通过对血中葡萄糖及尿糖含量的测定。

1、尿糖:

a、尿糖定性试验: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轻度糖尿病患者空腹或饭前可呈阴性,饭后尿糖常阳性,故可查饭后2小时尿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尿糖检查均可阴性。

b、尿糖定量测定:24小时尿糖定量测定可观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2、血糖:如空腹血糖浓度屡次达到或超过126mg/dl(7.0 mmol/l),提示糖尿病。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有糖尿病可疑,而空腹及饭后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不能作出肯定诊断者,须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清晨空腹抽血,然后口服100克(近年国外多采用75克)葡萄糖,服后分别测定1/2、1、2、3小时的血糖浓度,以及空腹血糖浓度。空腹血糖≥125mg/dl,1/2小时≥200mg/dl,1小时≥190mg/dl,2小时≥150mg/dl,3小时≥125mg/dl,列为异常;凡空腹、1/2或1小时、2小时及3小时四次中有3次超过此标准,则为糖尿,若二次达到或超标为糖耐量正常。

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正常人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血红蛋白总量的4-6%,在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其含量较正常高2-4倍;当糖尿病控制后2个月可降低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应近2-3个月内血糖总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随机诊断

凡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如"三多一少"或酮症,一日中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200mg/dl),经重复一次检查无误即可诊断糖尿病。

空腹血糖诊断

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为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6.9mmol/L(125mg/dl)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为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

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为正常;空腹血糖<7.0mmol/L,同时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11.0mmol/L为糖耐量受损,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