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发生在汉中之战临近尾声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魏延和庞德。原文如下:

三国成语故事各为其主(三国成语故事拈弓搭箭)(1)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

三国成语故事各为其主(三国成语故事拈弓搭箭)(2)

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却教庞德断后。操卧于毡车之中,左右虎贲军护卫而行。忽报斜谷山上两边火起,伏兵赶来。曹兵人人惊恐。

三国成语故事各为其主(三国成语故事拈弓搭箭)(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汉中战事不利,曹操心烦意乱,随口说出了“鸡肋”这一口令。杨修认为曹操想撤军,便开始收拾行装,此举也引起不少将士的效仿。曹操大怒,以扰乱军心为名杀了杨修,又下令全军继续发动进攻。在随后发生的斜谷口一战中,曹操再度中计,不但被马超劫了营寨,自己也被魏延射中人口,翻身落马。幸好庞德及时赶到,保护曹操脱离险境。不过,随着曹军在此战中的惨败,曹操不得不下达了撤离汉中的命令。至此,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宣告结束。

三国成语故事各为其主(三国成语故事拈弓搭箭)(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魏延箭射曹操时的动作,叫做“拈弓搭箭”,意为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三国成语故事各为其主(三国成语故事拈弓搭箭)(5)

汉中之战,是继赤壁之战后曹操遭受的又一次重大失利,其结果是丧失了汉中这块进军益州的战略要地,也使得曹操晚年想通过占领汉中威胁刘备的企图彻底破产。不过,历史上曹操撤离汉中并非因为遭受刘备集团的重创或围歼,而是由于战事旷日持久,曹军进展不顺,加上粮草运输困难,这些都令曹操失去了继续与刘备争夺汉中的耐心。不过,除了夏侯渊在定军山被杀之外,曹军也再无重大损失。

三国成语故事各为其主(三国成语故事拈弓搭箭)(6)

至于小说中魏延射伤曹操这一情节,是小说家的虚构,在历史上并未发生过。站在小说的角度,作者这样设计,是为了在第七十三回中刘备任命魏延总督军马,守御东川做铺垫的。而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也符合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魏延传》载,平定汉中后,众文武都认为应该由张飞来担任汉中太守,但刘备却最终决定由魏延担任。这个任命一经宣布,“一军尽惊”。但事实证明,刘备看人的眼光还是非常准的。魏延担任后,设计出一整套防御部署,这套部署也被诸葛亮所沿用。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