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切磋琢磨促我进步

(张才旺)

网上一直都有家风家教这方面的故事,感人的故事使我常常夜不能寐。我也经常思考我家的家风家教。说实在的,我们家没有系统的能概括说明的有模有样的家风家教。因为父亲不善于舞文弄墨,他不会弄出些名言警句豪言壮语放在显眼的地方给人警示。他喜欢看书,而且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因此父亲常常用一些典故来说给我们听。他的教育是启发式的,温文尔雅的,潜移默化的。就像春雨滋润你的心田,启发你约束你。

人这一生,总会遇到许多事情。在你艰难决择的时候,也许就是别人的一句话,就会影响你一生。我和我父亲之间就存在着这种关系。父亲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这句话就是推敲切磋琢磨。它来自唐朝贾岛的一首诗《题李凝幽居》。父亲说贾岛修改一句诗:僧推月下门,骑驴在街上走。觉得用敲好呢还是用推好?两手比划着如醉如痴,无意中冲撞了大诗人文学家韩愈的出行队伍。韩愈是监察御史高官,他没有责怪贾岛,而是就贾岛迷惑的问题进行切磋,最后改为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成就了一篇千古妙文。贾岛也因为能琢磨成了一位有名的苦吟派诗人。父亲说这就是推敲的来历。父亲从这首典故里归纳了六个字:推敲切磋琢磨。他在我犹豫不决时给我讲了这个故事送给我六个字,这个故事和这六个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定力。

我初中毕业到3531厂工作。起初在车间学裁断。因为爱写一些小文章和一笔能看的过去的字,就被推选为车间通讯报道员。经常换黑板报写广播稿。当时,由于自己只有初中文化,真正干起来就感到有困难,特别是写大点有分量的文章就有些力不从心,心里及喜欢又畏难。父亲知道后就鼓励我,他说搞宣传写文章是文人才子干的事,这是弄学问的好事啊!

弄学问的好事?听父亲这么一说,我有些唐突:”换个黑板报写个广播稿就是弄学问?这……咋个弄学问?”我又问。父亲回答很简单,他说:“就六个字,推敲切磋琢磨。就像唐朝的苦吟派诗人贾岛作诗一样,做到了推敲切磋琢磨,你就能写出好文章练出一笔好字。”

父亲的话印在我的脑里了,我按照父亲说的去做,通过推敲切磋琢磨,躬下身子向领导和前辈学习,虚心向内行和高人求教,遇到问题或者拿不准的地方就与大家切磋。没有多长时间我写文章的水平和黑板字钢笔字毛被笔都有明显提高。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慢慢地我养成了遇事就推敲琢磨切磋的习惯,我的工作成绩逐渐被大家认可。后来在青工文化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工厂宣传部选中,成了专职宣传干事。

到宣传部工作后,自己觉得如鱼得水,能很好发挥自己的特长了。哪知道这里边学问深着呢。除了政治学习教育,通讯报道稿外,还得兼备一定的文学写作能力。就是说,要会诗词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创作。宣传部的确是个弄学问锻炼人的地方。感到如鱼得水的我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便想起父亲的话:推敲切磋琢磨。每遇到一个问题,我都要推敲一番,然后与同事切磋,最后琢磨出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或者说好东西。正是自己坚持推敲切磋琢磨,自己没有白度光阴。通讯报道不仅上了工人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还上了省级大报和市里报纸电台。短篇小说《决心》散文《电弧花》被总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处选收出书。同时在改革的关键时刻,在七一八一国庆,及时编写教材印成册子在党员干部职工中进行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退休后,坚持八年创作,出版了66万字的长篇小说《响水塬》,实现了留一部长篇在世的文学梦。

静下心来细想,推敲切磋琢磨就是锻炼人的一个悟性,就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对原有事物的再认识再升华,是知识的再积累再发挥。是更加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总结。是做学问和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实践使我受益。无论做什么,只要推敲切磋琢磨,是非就会明辨,难事就会突破,好事就会更好。

父亲的推敲切磋琢磨这句话我受益不浅,今后会一直陪伴我向前向前。

2020.8.9.

推敲是词语锤炼吗(推敲切磋琢磨促我进步)(1)

,